<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温暖湿润的气流和着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田垄上,色泽鲜红、个头饱满的西红柿散发着浓浓的果香味,顶着小黄花的一根根嫩绿黄瓜挂满了秧蔓,紫红油亮的茄子你追我赶的较着劲的长,脸上笑意盈盈的菜农们手速又娴熟的打叉、剪枝、采摘……这是蔬菜大棚里生机勃勃的情景,这样的大棚,在我们大杨庄村子前,首尾相接,错落有序,列排的甚是壮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提起发展棚膜经济的初衷,村会计李同拯最有发言权。98年之前,我们村一直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效益较差。1998年9月,镇里的一次经济会议上,转变生产方式,拓宽农业结构,成了那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建设温室大棚正是其中一项。那次会议后,李会计在家思索了好几天,最后把会议精神和自己的思路在村两委会议上作了详细的概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要想壮大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利益,就要彻底改变传统低经济作物种植,推广高产值高收益的农作物种植。结合村内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村委会与会人员一致决定因地制宜的以西红柿、黄瓜和茄子为主要品种,全面发展棚菜产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万事开头难,面对一无技术支持,二无经验可寻的现状,为鼓励带动群众种植大棚蔬菜,村两委人员和党员身先士卒。有了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里开始行动,除却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外,村委会负责协调流转土地,划出一大块土地专门用于建设温室大棚,并建设配套的道路和水电等基础设施。为了让广大菜农解除后顾之忧,村里放宽了土地承包年限,签订了长达10年的承包合同,且牵线镇信用社给予每户菜农1到3万不等的无息贷款,同时货比三家的联系建棚所用材料和种子农药等必须品,优先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家集中购进。后续,由于棚菜的产量较大,相应的,每天产出的枯藤烂叶等废弃物堆积如山,里面滋生着一定的病菌,给大棚蔬菜带来了安全隐患。为确保街道环境卫生和防范蔬菜生病,由村集体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免费清理,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环境卫生问题,又确保了蔬菜的生产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去经年,回顾我们村温室大棚的建设,从划地筹建,到建成投产;从多地引进、学习技术,到菜棚效益年年增高;从菜农独立自销,到村委助力拓销;从人人忐忑观望,到家家踊跃建棚;从原先第一座大棚初成,到现在多座大棚列排;从开始利润可数,到而今效益可观……我们村温室大棚持续种植经营二十余年,渐渐由传统粮食农业过渡为特色蔬菜种植,一步步把大棚种植做成规模化。规模化是有效运行,是效益最佳,但,同时也是挑战,为更好发挥温室大棚的强进作用和规避风险,村委会本着向好向上的理念,未雨绸缪的做了很多措施和工作,譬如: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种植水平;加大对温室大棚建设的扶持力度,降低建设成本;加强科研管理创新,不断改进温室大棚建设弊端……总之,既要保证温室大棚在大杨庄村形成特色形成产业,更要让其健康稳定发展,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2005年,尝到甜头的大杨庄人已不满足于现状,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除修缮、改造旧棚外,又在村西头近百亩的地块上开始投资扩建现代化新棚。新棚的建设,村委会根据地块情况,出台了因地而异的优惠利民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信息入村【益农信息社】平台,建立了菜棚农业专业合作社,很好的把技术学习、信息共享、经验互通相结合,带动更多村民种植蔬菜大棚发展经济。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大棚30多个,成为全市数得上规模大、效益好的棚菜生产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同河,我们村第一批种植温室大棚的种植户,每次谈到大棚蔬菜种植的问题,他都会如数家珍般的滔滔不绝——“种植棚菜使俺这样不会别的活计又没啥手艺的人能够安心地留在村里,不用看人脸色且讨工钱难的四处漂泊去外地打工……自从有了自己的蔬菜大棚,自从咱们村大棚种植规模化,销售有保障,西红柿和茄子轮换着种,棚内菜,从栽培幼苗,到成熟采收,仅用50天左右时间,七八个月后,棚内菜卖完,撤了棚膜,还能再接着种豆角或粮食等,认真算算,一年下来,一个大棚能收入近10万元!最主要的是,每次卖菜都是过完称就结账,现钱现票,省心省力,我都种得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土地是生命的源泉,土地是黄金的宝藏。听完李同河的一番讲述,再仔细梳理一下所有种温室大棚的户家,十有八九都在城里买了房,甚,有的是全款。人家种棚都挣钱了,为什么不是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周边村庄有不少菜农正是“眼红”了种棚,也因为看中了我们村的土地政策、水利设施、互学互帮等厚利条件,便有很多人投亲靠友来我们村承包大棚,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对的,毕竟他们在温室大棚这个项目上取得了巨大利益。当然,成功的原因有他们的勤劳,也有科技的助力,因为,现在的蔬菜大棚,科技化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比方定时定量的喷灌,一键启动的卷草苫盖棚……科技解放了菜农的双手,节约了时间,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温室大棚,投资不多,管理简单,效益颇丰,在今天,已然成了农户的“印钞机”,成了我们村的亮点支柱产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抚今追昔,如今,我们村里有了产业,30多个大棚,每年可见利近300万元,且,除了蔬菜上市创造经济效益外,每年定植期、采摘期也为一些上了年纪但又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这些人,土地流转出去种大棚,然后,大棚忙时,去给种棚户干活,工资是按日结算,一天的工资,按劳动的性质和强度计算,大约100元上下的样子,如此,土地流转是一份收入,大棚里干活又是一份收入,一年下来,除去日常花销还能攒下一部分。都说乡村振兴,有人有钱有产业,老百姓钱袋子鼓了,这乡村不就振兴了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大棚覆盖的材料为塑料薄膜,适于大面积覆盖,因为它质量轻,透光保温性能好,可塑性强,价格低廉,又由于可使用轻便的骨架材料(钢管、竹竿都行),容易建造和造形,再辅以草苫子夜晚保温,建筑投资较少,经济效益较高,并能抵抗自然灾害,防寒保暖、抗旱抗涝、提早栽培、延长作物生长期,达到早熟、增产、稳产的目的,深受生产者的欢迎。接下来,我们村,将继续依托温室蔬菜大棚,持续加快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对我们来说,产量是其次,目的是让蔬菜保留原始、纯正的农家味道。我们在种植过程中不添加膨大素等生长药剂,坚持“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补的原则,以“健康绿色、品质优良”为理念,打造“杨庄品牌”,面向全国打开市场,带领村民把棚膜经济逐步向采摘、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延伸,有信心探索出一条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增收致富路径。”,这是我们村李同传书记在迎接市镇领导观摩、考察大棚时说过的话。是的,我们村的“大棚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春种秋收的耕种模式,帮助了村民增收致富,还壮大了集体经济,更是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棚产业旺,群众生活美。未来,我们村将继续引导、鼓励、帮扶种植户发展种植业,走出一条以大棚经济为主的群众致富、集体创收、农业增效的新路子,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因地制宜用好一方水土,将蔬菜大棚特色农业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使“大棚经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