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北京街路口等红灯。不经意间,一朵杨花从眼前掠过,竟于瞬间挂在鼻端。余略觉惊诧,举手摘落,放在手心端详片刻。稍后,放归自然。随着绿灯亮起,举步前行的刹那,想起苏老夫子词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稍后,想到章台柳,想起韩翃、想起柳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落座工位,思考仍在继续。打开笔电,寻得“章台柳”的故事,认真读了一遍。较之以往,此一番阅读颇多领悟。因为近日专注于塔罗占卜、人格分析及情感解读,是以平添了多个视角与维度。用来解读韩翃与柳氏的传奇故事,别有心得。于是,想写一篇文章记录此番感受。怎料想,润文的过程中,竟意外引发诗兴,把本属于第三部分的书写内容,后发先制,率先完成。诚所谓“法无定式,随遇而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韩翃与柳氏的故事里,触动诗兴的那部分,是他们夫妻因为安史之乱而被天各一方,但终因不离不弃最后又辗转取得联系,求得圆满。有感于此,结合这段时间里所侧重研究的课题,便以韩翃与柳氏夫妻为原型,虚设了一对知心爱人,因为三维世界的物质原因及世俗牵绊而天各一涯,不能见面、无法联系。在此情况下,所产生的情感纠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句赋写杨花飞舞的状态,“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第二句承接第一句,以杨花的飘散零落,比及人的分离状态。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jià无才思sì,唯解漫天作雪飞。”在他的诗作里,延续了杨花一直被看做无根薄情,如同浮萍一样的存在。但在苏老夫子笔下,反用其意,把杨花描写成一位哀婉深情、柔肠百转的女子,“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但在本人看来,杨花似不必专用来形容柔弱女子,人生于世,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当尽如陶渊明《杂诗》所述:“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亦如一代宗师张三丰在《无根树》中所写:“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来飘去不自由。”人生若此,夫复何言?与之相比,那分隔两地的亲密爱人,其各自所处之境况,当更加不堪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照格律诗写作的要求,颔联(三、四)两句与颈联(五、六)两句应两两对仗。同时,每句要各自用典。在此次创作过程中,关于如何用典,令余颇费思量。整个周末,都困守书房,反复探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思考的过程中,忽地想起苏老夫子在《浣溪沙·游蕲qí水清泉寺》中的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其中“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句,苏老夫子化用白居易《醉歌》诗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在白居易的诗中,“黄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它每晨报晓,催人老;而“白日”则直接指代年龄的增长,两者共同表达了一种对时间带走青春的悲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老夫子在化用白居易这两句诗的时候,反向思维,用“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句诗,与白居易的悲哀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不应因为年华易逝而感到悲观,而是要珍惜时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这种乐观的态度,反映了苏老夫子对于生命价值和时间意义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老夫子用典的手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也采取反向思维,分别处理颔联、颈联这四句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属意章台恩犹薄”句,化用韩翃与柳氏“章台柳”的典故,“钟情京兆不足夸”这句化用“张敞画眉”的典故。把这两句放在一联里,用来表达天各一方的亲密爱人,对彼此的忠贞态度:即:韩翃与柳氏、张敞与妻子,这都是古往今来夫妻恩爱的典范。但在文中主人公看来,这两对夫妻的恩爱程度,与他和亲密爱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相比,一个“恩犹薄”,一个“不足夸”。这是何等决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颔联两句属于“写实”,那么,接下来的颈联则必须“写虚”,才会相得益彰,不落窠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桐花万里关山近”句,化用“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的典故。“月桂千重萍水遐”这句化用“吴刚伐桂”的典故。这两句放在一起,一个借用传说中的神鸟,一个借用传说中的神仙,再结合一个“近”字和一个“遐”字的对仗,来表达文中这对亲密爱人,因为远隔千山万水,不通信息,虽然还在坚守对彼此的承诺,但时间久了心里也不免会生出疑虑:一方想,也许是我不够好吧!对方可能变了心。我若像那梧桐树一般存在,那对方便会如那凤凰一般,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会飞来与我安住。虽天涯相隔,不过近在咫尺。另一方则想,也许对方遇到更好的良人了吧!如若不然,她定会像那吞了金丹的嫦娥,须臾间升到广寒宫与吴刚相见一样,不远万里来与我重逢。可迟迟不见她的身影,那定是她有所羁绊,不愿前来。即便有那能将“天涯”化作“咫尺”金丹,她也不愿吞下。如此一来,这天地之隔,岂不是愈加遥远了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一番思考,令在下深觉受益良多,长进不少。期间,拓展阅读了一些冷门诗词,自觉大有助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中亲密爱人在经历一番情感纠葛之后,则需要为他们的爱情做一了结。至于如何收尾,同样大费周折。经历了如此坎坷,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才行。否则,又有什么书写的必要呢?可即便“有情人终成眷属”,那又要用什么言辞来表达才恰如其分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苦苦思索的过程中,忽然想到了“维度”这个概念,一切豁然开朗——如此相爱的两个人,在携手闯过如此艰险的情关之后,那必须升档、进维,去做神仙眷属才算圆满啊!就像春秋时期的弄玉和萧史一样,在华山中峰,携手羽化成仙,荣登上界。就连玉帝都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在天宫边上划出一块地方,让他们在彩云之间建筑爱巢,做一对天人仰慕的神仙眷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便有了尾联:弄玉乘鸾萧史去,玉台分作彩云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2024年5月20日星期一,20:20。</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清珠.二善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