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历史 享受文化——桐城市老年大学桐城文化班打卡安徽博物馆(新)

柏树

<p class="ql-block">  “览数千年来江淮大地的发展脉络,看徽风皖韵的奇光异彩,”</p><p class="ql-block"> 五月十九号上午,桐城市老年大学桐城文化班十八位师生共同走进安徽博物馆(新)。主要参观了安徽文明史陈列区。陈列厅分为:人类遗存 ,涂山会盟,史前时期的安徽;青铜礼乐 ,夷楚华章——夏商周时期的安徽;王侯风流 ,曹操雄略——汉魏晋时期的安徽;河运通达 ,清名流芳——隋唐宋元时期的安徽;中都基业 ,天下徽商——明清时期的安徽共五个部分,系统地展示了安徽历史发展进程。</p> <p class="ql-block">  玉鹰:玉呈灰白色,器宽扁形。头和嘴琢磨而成,眼睛是一对钻的圆孔,两翅各有一猪首,腹部规整刻画一圆圈,直径1.8厘米内刻八角星纹图案,八角星纹内又刻了一圆圈,直径0.8厘米。圆内偏上有对钻孔眼,尾部雕刻呈扇形齿纹。鹰头部和尾部特征明显,鹰两面雕刻相同,表面抛光润亮。鹰首侧视神采飞扬,鹰的双翅张开呈飞翔状。</p><p class="ql-block"> 凌家滩玉鹰就是位于安徽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的出土文物,该遗址为距今约58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p><p class="ql-block"> 这么独特的“玉鹰”大概也是馆之宝之一吧。</p> <p class="ql-block">这些神奇的符号代表着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钟还是炸弹?</p> <p class="ql-block">祭祀用品,我说它是佛手瓜的前世。</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铸客大鼎(楚大鼎)战国晚期楚国重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该鼎于1933年出土于寿县朱家集楚王墓,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约400公斤。其造型雄伟,三足简括有力,口沿上有12字铭文,“铸客”两字在前,因此得名“铸客大鼎”。</p><p class="ql-block">铸客大鼎(战国时期)。1933 年出土于寿县的李三孤堆。这件青铜巨无霸被认定为楚国重器。铸客大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圆鼎,它与后母戊鼎一起被称为青铜鼎中的王者。</p><p class="ql-block">1958年,毛爷爷视察安徽省博物馆,看到楚大鼎时诙谐地说:“这里面能煮一头牛啊。”</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之—— 龙虎四环铜鼓座(春秋)。1980 年出土于安徽省舒城县孔集镇的一处春秋时期古墓。龙虎四环铜鼓座,重约67 公斤,外壁有四个弦环铺首。器物的上方龙盘虎踞,塑有猛虎与游龙,造型奇特,体型巨大,气势恢宏,并且饰满羽翅纹。鼓座的外壁上下各有铭文,共约 150 字。根据其上铭文和相关考古资料,判断这件鼓座出自文献中鲜少记载的“钟离国”。</p> <p class="ql-block">  云纹五柱器(西周)。人称西周路由器,乃第一网红文物。考古工作人员翻遍所有典籍,结果完全处于无解的状态。它是乐器还是路由器?是祭祀器具还是灵魂触发器?依然是个迷。</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之——吴王光鉴:春秋时期青铜器,吴王光鉴铸造于公元前 505 年,吴王阖庐的器物,鉴内有52字的铭文记载着当时吴、蔡两国间的关系。 据说吴王光鉴是中国最古老的冰箱。是吴王光为其女叔姬出嫁蔡侯专门制作的嫁妆。此件文物不仅艺术价值不菲,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线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之——鄂君启金节:“车节”与“舟节”,为楚怀王颁发给封君鄂君启的商贸通行证,是研究楚国用节方法和制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p><p class="ql-block"> 青铜错金铭文鄂君启舟节(战国时期)。鄂君启金节于 1957 年在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在古代,节是一种信物。古人用有节的竹子一剖为二,各执一件,以此为信。是楚怀王当时专门为分封在鄂国的弟弟启颁发的免税通行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护照。金节上的铭文共计 312 字。目前金节一共出土 5 件,其中 3 件在安徽博物院,剩余两件则到了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左看右看我还是分不清哪个是“车节”哪个是“舟节”。只认识一个“水”字,嘻嘻有水大概就是“舟节”吧?</p> <p class="ql-block">古人的餐具是不是豪橫?</p> <p class="ql-block">猜猜这形似小凳子的器具是干啥用的?</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的金缕玉衣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它是由金丝和玉石编织成的殓服,主要用于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的丧葬仪式。这种玉衣在古代被视为最高规格的寿衣,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旨在保护死者的身体,使其尸骨不腐,并希望死者能够来世再生。金缕玉衣的命名虽然在现代被广泛接受,但在古代,它更常被称为“玉匣”或“玉柙”。这种殓服分为金缕、银缕和铜缕三个等级,体现了死者的社会地位。(我咋觉得这是仿制品呢?)</p> <p class="ql-block">陶器很多都有裂纹,不好看就没有记录了。</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之: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北宋)。1963 年出土于安庆市宿松县洛土村北宋墓。这件出自景德镇窑的影青釉注子注碗,可以说是安徽博物院排名第一的瓷器。注子注碗是宋代用来盛酒和温酒配套使用的。胎体洁白细腻,影青釉又称青白釉,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并且瓷胎极薄,迎着光照有通透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古人很浪漫,打油诗印在壶身上。</p> <p class="ql-block">包拯的史料怎么穿插在这里呢?我有点犯迷糊。</p> <p class="ql-block"> 鼎盛于清中叶的桐城文派,为中国文学史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p><p class="ql-block"> “桐城派”必定是安徽文化史中厚重的一笔。跟随讲解小帅,我们来到了桐城文派陈列厅。</p> <p class="ql-block">  史书不一定全部真实可信,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我们不知道,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下,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片,还隐藏着多少尘封已久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一件件镇馆之宝,那一枚枚枚古老的化石,它静静地诉说着生命的起源和演变。美轮美奂的凌家滩玉器、品种繁多的青铜器、巧夺天工的金银饰品……完美诠释了我大中华古代文明的繁荣。</p><p class="ql-block"> 探寻千年文明,打卡安徽博物馆,让我们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小花絮</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美丽的讲解员正在帮助老人佩戴耳麦。</p>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均为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