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提到新疆歌舞,经常听到“十二木卡姆”这个名字,但具体是怎么回事之前也不太明白。这次南疆行,到了十二木卡姆的故乡莎车县,现场近距离观看了十二木卡姆的表演,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感觉收获满满,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莎车处于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属于喀什地区下辖县。莎车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汉代时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曾几度成为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先后称为莎车国、叶尔羌汗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军事驻守重地,也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中亚文化与西域文化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偶遇莎车小学生放学,两个小朋友开朗活泼大方,眼睛一直盯着我下图中的同伴晓芳看,说长得好漂亮😊</p> <p class="ql-block">莎车县有“中国巴旦姆之乡”的美誉,是世界三大巴旦姆产区之一。不过,因为出发前听领队野生说,莎车的鸽子汤是中国第一汤,说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没有一只鸽子可以活着飞出莎车”,所以我们一到莎车,第一要务就是要品尝鸽子汤。莎车鸽子汤,果然色香味俱全,鸽子汤是整只炖熟后上桌,汤里面配上当地特有的香料,清香扑鼻。虽然飞不出莎车说法略显夸张,但每个到过莎车的人,都会去品尝当地的鸽子料理,我想这一定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领队野生吃完一碗,说只觉得有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我说那就是满血复活了😂,他的感冒被鸽子汤治愈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到莎车,主要是奔着由阿曼尼莎汗纪念陵、叶尔羌王陵、阿勒屯清真寺三部分组成的莎车王陵。莎车在维吾尔语中是“王”的所在地,是“王都”。大概是500多年前,蒙古人横扫天下的时候,莎车这个地方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到了明朝时期,由察合台的后裔于1514年建立了叶尔羌王国,这个王国维持了166年,经历了十一代君王,后来于1680年被准噶尔汗国所灭。</p> <p class="ql-block">当然,参观的重中之重是阿曼尼莎汗纪念陵。纪念陵是1992年人们为了纪念十二木卡姆的创始人阿曼尼莎汗而修建的,建在两米高的土红色基座上,登上意味着她14岁入宫的14级台阶后,就是主体建筑,上部为伊斯兰风格的穹顶,覆以青花瓷贴面,下部为正方形,四周排列着20个白色檐柱,象征着阿曼尼莎对木卡姆的整理持续了整整20年之久。通过带有绿色窗棂的隔扇门进入陵室,中央穹顶下即为墓包,四壁镶有《十二木卡姆》的套曲名称。</p> <p class="ql-block">这是阿玛尼莎的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纪念陵台基下的侧墙上砌有多个壁龛,龛内刻有木卡姆所用乐器和《十二木卡姆》的歌词片段,细读之,写得很美:“我原像个红色苹果,已被爱情烧得坑坑窝窝……一睹你的芳容,我爱得要死要活……远远地望见了情人,情人是否也看见了我……我身上燃起了一团火,情人是否也能感觉?”这些表现热恋的只言片语细腻温馨、香甜酸柔。《十二木卡姆》中还有大量的失恋者的幽怨和哀伤,如:“她的花朵已落别人之手,刺却扎在我的心头……命运给别人的是安逸、享乐与珍馐佳肴,可我连被她爱火烧死的份也未轮上。”</p> <p class="ql-block">“倘若我一刻看不到你,我就希望你出现在眼前。”“我心里从未将你忘记,只要我还活着就将你爱在心里。”“啊,美人!我一见你,心儿就不再平静,你在我心中放了火,使我日夜不得安宁。”读着念着,忽然想起我们汉民族源远流长的《诗经》来,这里的歌词大意和《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何其相似!如果一定说有区别,则是诗经用句含蓄内敛,木卡姆用词直接奔放,没有优劣之分,这或许就是民族文化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木卡姆”一词,原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古典音乐。维吾尔木卡姆渊源于维吾尔民族文化,又受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影响,是一种源自民间的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后来在各绿洲城邦国的宫廷及都府官邸传播,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喀什、和田、阿克苏和伊犁等地流传的木卡姆虽然同源,但结构模式、旋律风格、乐器使用等方面却又各具特色。木卡姆艺术发展到极致就是《十二木卡姆》,在这一进程中有个不可忽略的人物——阿曼尼莎。</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莎车非遗博览园观看的十二木卡姆现场表演。</p> <p class="ql-block">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她14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是叶尔羌汗国第二代汗王的王妃。她是位才华出众的奇女子,是十六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成为王妃后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和民间歌手,经过20年时间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 ,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p> <p class="ql-block">据称《十二木卡姆》是阿曼尼莎模拟天文规律,按一年十二个月将其规整为十二个套曲,每套含乐曲30多首,完整演出365首(一年的天数)需要一整天24小时。木卡姆的歌词改用了流畅、文雅的突厥诗词,内容则多以抒情诗为主。在阿曼尼莎精心雕琢下,十二木卡姆渐显迷人风采,格调也变得清爽、高雅、动听。在这十二套音乐里,讴歌公正与善良、幸福和爱情成了永恒的主旋律,从此十二木卡姆成为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汇集歌、诗、乐、舞、唱、奏于一身,长期流传于新疆各地区。</p> <p class="ql-block">2005年11月,十二木卡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我国已发射成功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到达绕月轨道后,在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向地球播放的《高山流水》等30首曲目中,就有十二木卡姆的部分选曲。</p> <p class="ql-block">虽然阿曼尼莎汗只活了短短的34年,但十二木卡姆和她的诗歌足以使她青史留名!莎车因为她而名扬四海!</p> <p class="ql-block">阿曼尼莎罕去世后,国王拉希德伤心欲绝!在《拉希德史》中保留了国王献给阿曼尼莎罕的一首爱情诗,表达了国王对爱妻的深情怀念。诗的内容是:晨风啊,带去我心中的秘密吧。请向我的情人送达我的问候。清晨或黄昏你挨近她的身边,请转述我对她朝夕不断的思念……。看来这位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阿曼尼莎已经彻底占据了国王的心田,怪不得他决定要把阿曼尼莎罕埋葬在叶尔羌王陵中只有国王才可享有的墓地区域,墓志铭为阿曼尼莎汗,视同君王待遇。</p> <p class="ql-block">由阿曼尼莎汗纪念陵左转进入主墓区大门,只见墓群在中央高台之上,木制围栏中,错落有序地排列着大小约三十多座墓冢,据说这里埋葬着叶尔羌汗国的12位汗王和部分王妃、大臣、学者。叶尔羌王陵麻札(墓地)始建于1533年,所有墓全用青砖建成,但是阿曼尼莎母子的坟墓和11位国王墓地在一起单独设立,与其他王妃和大臣坟墓不在一个区域,而且外观也特别高大上。</p> <p class="ql-block">待转到另一处角落,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墓冢,问及墓主人,才知道是阿曼尼莎汗和她因难产而生下的女儿。当得知阿曼尼莎汗享年只有三十四岁时,不禁为她的短命而扼腕叹息。(里面一个小,外面一个大)</p> <p class="ql-block">王陵都是青砖或石头砌起,二层大小长方形的底座,上为穹形状,顶部砖雕的古兰经文仍非常清晰,其它石膏雕塑的几何图案等也很亮丽,王陵里除了旅游解说碑记外,没有常见的个人高大墓碑,也没有过多的个人标记,不像中国其他朝代的君王坟墓高大巍峨讲究风水气派。</p> <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的坟墓按照穆斯林传统不看风水,下葬不看吉日不看时辰,实行土葬薄葬,没有任何陪葬品,没有任何殉葬者,唯有三丈六尺白布包裹着的埋体便下葬了,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回归于造物主,不管亡者是国王或平民都一律平等,都严格遵循着伊斯兰教义。</p> <p class="ql-block">这是其他皇室成员和大臣墓地,明显比较寒酸 ,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墓冢的顶皮已经脱落。</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在莎车非遗博览园观看了十二木卡姆表演。虽然听不懂那些维吾尔族语唱词,但仅从盛装姑娘婀娜多姿的身段、银髯老汉从容优雅的步态以及男女歌手宛转柔美的歌喉,我能感受到那歌中唱的一定是爱情、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礼赞,即便其中也会有些许幽怨、伤感之意,但丝毫没有杀伐、征战之气。</p> <p class="ql-block">十二木卡姆除了歌、乐、舞三大项外,还有杂耍表演内容,真的是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在表演最后一项邀请观众共舞,同伴晓芳与演员翩翩起舞,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叶尔羌汗国被准噶尔部灭亡已三百多年,只余下一片荒凉的麻札和几抔坟丘。而《十二木卡姆》至今流传不息,旋律尤在人耳。各代君主的名字也许随着时间逐渐被人淡忘,但阿曼尼莎的名字却在新疆大地流芳百世,世代相传,这就是文化艺术的伟大之处,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比刀光剑影的杀戮更有力量,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是我参观完莎车王陵之后的感想,我选择凤凰传奇演唱的《奢香夫人》作为背景音乐致敬阿曼尼莎!🙏</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部分照片选自领队野生,特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