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领大足石刻时代”因归单集有难度,我分两集。上集曾言照片不少,特别是大佛湾里的石刻造像,所以上集先表新造景点,下集再专讲宝顶山摩崖造像。 话说宝顶山摩崖造像由宋代名僧赵智风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年)的70余年间主持开凿而成。是一座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主体,四周五里之内造像近万尊的大型石刻佛教密宗道场。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构图严谨,教义体系完备。文字通俗,言简意赅。注重阐述哲理,涵盖社会思想博大,把佛教的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理学的心性以及道教的学说融为一体,博采兼收,具有极大的社会鉴戒作用,显示了中国宋代佛学思想的特征。生活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是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反映出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至此已完成中国化进程。造像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为创作原则,并能融科学原理于艺术造型之中,是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依次刻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佛传故事、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相、毗卢洞、父母恩重经变相、雷音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六耗图、地狱变相、柳本尊行化图、十大明王、牧牛图、圆觉洞、柳本尊正觉像等。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 过进大佛湾的检票栅口,我看见左右都有路,怕错过关键位置,便询问值守保安。他告诉不论走哪边都行,因参观路线就在山凹下,是环形线路,进出口只有一个。开始,我是逆时针方向行进,到后来,就往返交叉重复行走,寻找着喜欢的石雕造像,也因此,分享的洞窟图片并没顺或逆时针的秩序排列,何况洞窟正式编号,也会有跳跃。 我首先看到是方石上正面两尊道教的雕像,窟里右边是道教祖师老子,左侧为伏虎山君,两边的楹联是“道祖乘牛登岸上,山君伏虎镇桥头”。方石台左边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 向下前行不远,是上下的 “宝顶”与“福寿”两通摩崖石刻。圆润饱满的“宝顶”二字是同治年间大足知县王德嘉题写。“福寿”二字是宣统年间涵若龙必飞题刻,中间有联:“敬书大福劝人质朴,触目惊心介尔景福;再书大寿劝人忠厚,人信吾言必得其寿。” 随后为“香焚宝顶”四字石刻,是凤山清净自在道人书于民国壬申年四月谷旦。 之后是正觉造像,造像手结外缚印,头上有“平顶金刚印”。据考证,这尊造像是赵智凤的老师柳本尊的成佛像,因为在佛头顶的两道毫光之间,刻有柳本尊的居士像。 续行是圆觉洞,洞口左外侧是编号第30号的“牧牛图”,是我国罕见的长卷式组雕。据碑文考证是根据北宋杨次公(杨杰)《证道牧牛颂》,凿制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1252年),龛高570、宽2910厘米。此图以牛喻心,以牧牛人喻修行者,阐述佛教调伏心意的修证过程。全图从“未牧”至“双忘”共10组,造像以山岩自然取式,有浓郁乡土气息。 圆觉洞洞口右外侧伏卧着一尊雄狮。狮子造像在中国佛教中是起着使人正心不起邪念的作用,同时也象征佛说法如狮子吼,能威震四方,让众生豁然开朗。 圆觉洞,洞高600、宽900、深 1200厘米。刻像52尊。正壁刻三身佛像,左右壁并座十二圆觉菩萨。佛前长跪一菩萨,以示十二圆觉菩萨轮流礼佛问法。造像融装饰、排水、采光于一体,充分显现出古代雕刻大师善造典型环境的才能。 我到时圆觉洞里布满脚手架,有栅门无法入内,还算得栅栏钢筋之间间距够宽,将相机伸入尽可能拍好洞窟内的主要场景。 “牧牛图”旁,有编号为第2号的护法神像龛,龛高430、宽1260厘米。分为上下层刻像33尊。上层中部并立护法神像9尊,左右刻六通神像。下层刻鬼卒7尊。护法神即保护佛法之神,其作用是护卫道场,降服魔障。 紧挨护法神像的,是标注为第3龛的《六道轮回图》,开凿时间,包括后面的皆同上。龛高780、宽480、深260厘米,刻人物像90尊,动物24身。图中无常大鬼长舒两臂抱六趣轮。轮中刻六凡众生轮回相。为佛教“六趣唯心”、“困果业报”、“十二因缘”教义的形象体现。 在《六道轮回图》的左下方,刻一丛弯曲的竹子,一只老鼠攀爬竹梢上,竹子的下方蹲坐着一猫,猫鼠互望。看得久了,似乎猫鼠都在欲动,猫后蹲左前爪刨地在发力,鼠小眼盯地上猫,尾巴下垂,仿佛在讥笑猫捉不到它,妙趣横生。 六道轮回图中心坐着一修行者,胸前六道佛光,其左为鸡,右是猪,下有蛇,代表贪、瞋、痴三毒。修行者外有黑白两个圆环,分别代表“黑恶业”与“白善业”。 轮盘的第二圈上为三善道:天道(中)、人道(右)、阿修罗道(左);下为三恶道:地狱(中)、饿鬼(右)、畜生道(左)。 看不懂的是第三、四圈,说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表现,怎么数都有十八个图形。从第三圈上方正中小圆龛手持宝剑,身着将服的罗刹将军说起,逆时针向分别为:老者悠闲而坐,旁摆瓦轮;猿猴结跏而坐,渔翁撑船;修行者静心参禅;男女双手互摩;女子站立,向坐着的男子诉说;母亲怀抱婴儿;青年脚踢瓦罐,殴打老妇;朝服官吏面呈怒容;被人服伺的孕妇;侍者搀扶老者;有人端药至口的病者;两位女人扶棺痛哭;面露愁容男女并坐交谈;男子双手掩面泣哭;妇女背着小孩,与男子惜别;挽缰绳牵马男子。 第四圈的18图,依然看不明白,每图中不论人,还是动物,仿佛被襁褓包裹着,后查资料知,每图雕刻的是生灵转世轮回的图像。从“天道”开始,反时针方向依次为:人头人尾,人头畜尾(天道);狼头人尾,牛头畜尾,狮头畜尾(阿修罗道);禽头畜尾,畜头蛇尾(畜牲道);马头蛇尾、鱼头人尾,蛇头畜尾(地狱道);人头畜尾,畜头畜尾(饿鬼道);猪头畜尾,龙头人尾,鸟头畜尾(人道)等等,大概其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死此生彼,生生相连如流水相续不断。 六道轮回图旁,是编号为第4龛的“广大宝楼阁图”,其凿制时间皆同前。龛高780、宽370、深250厘米。这部造像是据自唐不空所译的《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雕刻而成的。刻紫竹林下趺坐三修行者,思维佛法僧三宝,继而勤修成佛之事。“宝顶山”三字,系南宋兵部侍郎杜孝严书。杜孝严是大足的邻县安岳人,他于1223年与临邛的魏了翁结伴返乡省亲,途经大足,挥毫留下了这三个大字。兵部侍郎相当于现今“国防部副部长”。 华严三圣像是第5号洞窟,属宝顶山石刻大佛湾中最高大、最精美的三尊造像。龛高820、宽1550、深205厘米,刻像119尊。 三像高达7米,中间是毗卢遮那佛,左边是普贤菩萨,右边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左手所捧,右手扶着7层宝塔,宝塔本身就高1.8米,重达800斤,历八百余年不坠,此为巧妙运用袈裟支撑手臂之故。 九龙浴太子图在宝顶大佛湾的左拐角位置,编号为第12号龛。龛高620、宽450厘米,刻九龙口吐清泉,洗浴坐于盆中的释迦太子。此处本为岩上圣迹池出水口。古代雕刻家匠心独运,导水入龙口排出,即意全像妙,又给这组雕塑增添了生动意趣。 太子双手合十,神情安宁,半身显现在长方形台上,台的两端各有一天王,顶盔贯甲,各自抬平台一边。左边天王一手指天,右边天王一手指地,暗示着太子自称的“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旨意,平台下有一个半圆形的水池。这样,山上来水经龙嘴流入半圆水池,又经我见谓之“九曲黄河”排走了。 第13号龛是孔雀明王经变相窟。龛高600、宽950、深320厘米。中刻孔雀明王坐于孔雀背负之莲台上,其左右壁刻帝通常分天战阿修罗的场面,左侧壁上部刻莎底比丘伐薪图。 大足石刻的镇山之宝“宝顶卧佛”,编号第11窟。其正式名称为释迦涅槃圣迹图。龛高700、宽3200、深500厘米,刻像37尊。释迦涅槃像右胁侧卧,长达31米,仅现半身。此为古代匠师采取意到笔伏之手法,以示佛大不可度量,为中国石窟艺术中所罕见。 宝顶山石刻第8号为“千手观音”雕像,是大佛湾景区内修复效果最完美最壮观的石刻妆金观音菩萨像。龛高770,宽1550厘米,刻像72尊,各种器物126件。观音像有1007只手、眼,刻于88平方米的崖面上,形若孔雀开屏,斑斓夺目,誉为“天下奇观”。 “千手观音”雕像庙堂我是三进三出,外廊柱上楹联为“慈悲千手在祥云起处有莲花;苦难一心消净水来时如法雨”。横匾为“净土珠光”。堂内观音像前柱上楹联为“行深般若照見五蕴皆空普渡众生看殿上菩萨千支金手炳世界;修大手印彻悟六字真言欲登彼岸问座下施主几许功德留人间”。 又有这尊“千手观音”只830只手的说法,但简介碑明确称有1007只手。“千手”以示观音“三十二变相”和“四十八大愿”。据说这还是一位和尚在修缮时利用贴金箔的机会,每贴一只手投下一根竹签,才数清这尊千手观音共有多少只手。每只手所执法器瓶、铃、轮、镜等法器不同,但都刻有一只眼睛。外轮廓如展开的扇面,千手如汹涌澎湃的波涛。借形于孔雀开屏,使千手宛如天生;千眼又似羽尾上的眼睛,构成极其美丽神秘又雄伟壮观的动人画面。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金碧辉煌,反映出南宋匠师高超的技艺和奇思妙想。 毗庐道场(洞)为第14号龛。简介牌曰:洞高690、宽800、深500厘米。除左壁因早年崩塌像毁外,洞内现存像287尊。塔亭内刻大日如来说法像,其余诸像或坐、或立、或跪,似在静听佛音。此窟雕刻精美,技艺娴熟。 毗卢道场为毗卢遮那佛为众弟子讲经说法的组雕,是其中两处洞窟造像精品之一,表现了佛教密宗主尊毗卢遮那佛给诸菩萨、僧众说法的场景,其造像精工富丽,形神兼备,佛像面部肌肤细腻,静丽温婉。 窟壁正中以高浮雕的形式刻着一转轮经藏,中间端坐着毗卢遮那佛,他手结最上菩提印,口吐文理之光,密传真言,直入诸佛菩萨之耳。声音本属音响艺术的表现范畴,直觉的造型艺术不好表现,但匠师们却在这里巧妙地用雕刻艺术手段把它表现了出来。 出毗卢道场,目光又被编号为15龛的“父母恩重经变相”吸引,驻足细观时感觉被触及到灵魂了。别说封建迷信,有时还真管用,幼时,在昆明的东庄还是小菜园有人被雷击而亡,奶奶带去现场教育,道:被雷击之人是做了天地难容之事,才会有此厄运,雷公会在其身上用天书写下凡人看不懂的罪状。 “父母恩重经变相”,龛高700、宽1450、深250厘米。刻像44尊。上部刻贤劫七佛半身像。下部中央刻“投佛祈求嗣息”;左右连环画式地刻出父母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的10组雕像,情节连贯,形象生动,感人肺腑,是佛教中国化后的造像。 “投佛祈求嗣息”为雕像的开篇,一对夫妻相对站立,丈夫双手端一长柄香炉,略微躬身向前,妻子正向炉中添香。在二人像下方,即为慈觉大师宗赜“投佛祈求嗣息”的颂词,其中提及到“父母同香火,求生孝顺儿;提防年老日,起坐要扶持;父母皆成佛,绵绵法界如”等。再下为“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与左右两侧的“知恩者少;负恩者多”碑刻。 10组雕像按内在内容逻辑看,应是“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推干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尽恩”、“为造恶业恩”、“远行忆念恩”、“究竟怜悯恩”图。 每组雕像旁皆有内容不同颂词,如“为造恶业恩” 图的颂词说,“养儿方长大,婚嫁是寻常”,因为“筵会多杀害”,杀生是“罪业”,为不让孩子承担罪业,所以,母亲下厨杀猪办酒宴。还有“究竟怜悯恩”的颂词说,“百岁惟忧八十儿,不舍作鬼也忧之”。 “父母恩重经变相”最下层特别雕刻有阿鼻地狱图。阿鼻地狱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阿鼻是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极其痛苦的境地。 我看到的大足石刻宝顶山石窟,似乎占地面积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相比不算大,还偏小,但其内容太过丰富,短短五百多米的距离,如一览无余的佛经长卷,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每窟单独成篇都不为过。 我拍下的第16 龛《雷音图》、17龛《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18 龛《观无量寿佛经变相》、19龛《缚心猿锁六耗图》、20龛《地狱变相图》、21龛 《柳本尊行化道场》,还有《艺术宝庄》等就无暇顾及再一一加以说明,因美篇规定字数与图片,只好戛然而止。好在我把重要石窟的简介牌保留在图册中,请看官自阅,或网上搜索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