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闻耕耘路

南端视角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 邓斌</p><p class="ql-block"> 写新闻报道,我是半路“出家”,至今36年了。我先后在国有企业徐闻县农机修理制造厂、徐闻大水桥糖厂工作,当过工人,任过厂部办公室副主任,宣传教育科科长,于1988年起就开始写新闻。2001年11月后,因企业体制改革,大水桥糖厂被拍卖,我下了岗。2004年5月我再就业,走进徐闻县委宣传部《徐闻新闻》报道中心当编辑、记者,一干又是11年。2014年10月退休后,我被返聘到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负责革命老区宣传、新闻报道工作,如今仍继续发挥余热,战斗在新闻线上。近10年来,多次被评为湛江市老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老区《源流》杂志“优秀通讯员”、连续2次(5年评1次)荣获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特别贡献奖”。</p> <p class="ql-block">  作者在采访的场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都说,搞新闻工作很风光。然而,我觉得其实干这一行经常有很大的压力,这不仅仅是因为工作紧张劳累,更多的是这个职业肩上背负的社会责任,来不得一丝懈怠马虎。虽然每天都能接触到不一样的人和事,充满激情和挑战,但更多的感觉是甜酸苦辣啥都有。</p><p class="ql-block"> 从事新闻宣传以来,我就没有了节假日,一天12小时围绕新闻连轴转。白天采访、晚上熬夜写稿是常有的事儿。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提高业务水平与新闻采访上。所以,家里的事务全权交给了妻子,妻子也因此主动担当起家庭全能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  妻子曾经与我算过一笔账:自我进入县委宣传部《徐闻新闻》报道中心以来,我外出采访的时间比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要多得多。</p><p class="ql-block"> 2011年9月10日,适逢我国第28个教师节。这天,我跟随县教育部门的同志到徐闻县边远海岛新寮镇等地,采访慰问教师和捐款办学情况。当天,我们在外边奔跑了一天,下午5时才回到县里。紧接着,我又接受了随宣传部送戏下乡的釆访任务,结果一直到夜里12时才回到家。自己的疲劳不算什么,但遗憾的是,我妻子这位曾在小学默默奉献多年的老教师,却在她们教师的节日里被我将她“遗忘在角落里”。面对为我付出甚多的妻子,我却不能向她说一句“节日快乐”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  作者受到县召开宣传工作表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从事这样一份不为外人所理解的工作,妻子不但毫无怨言地支持着,反而每当有我的稿件发表时,她都为我感到莫大的满足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说起最难忘的一个星期天,要数2003年3月16日的那一天。听说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西部沿海地带的徐闻县金土村,住着7位百岁老寿星,100余名八九十岁老人。为了采写这个鲜为人知的“长寿村”,我邀了妻子一起开摩托车前往离县城约40公里远的西连镇金土村采访。</p><p class="ql-block"> 不料途中摩托车坏了,我俩只好推着车走,穿行在尚有10多公里长的砂砾路上。我俩的脚上都磨出了很多血泡,脚后跟和袜子粘在一起。脱袜子的时候连皮带血,疼得心直颤。</p><p class="ql-block"> 经过艰苦的深入采访后,一篇长达2500字,反映寿星们真实生活状况的《金土村住着七位百岁寿星》稿件,分别刊发在了《湛江晚报》《羊城晚报》头版头条,并引起省内外很多媒体和读者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  说句良心话,新闻报道工作是个苦差事,不论哪里有新闻就要到那里去,废寝忘食,为的是抢发新闻。之所以说,选择新闻宣传工作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做一个不知疲倦的行者。就要在人民群众中、在各行各业中行走、倾听、记录,这也是一个神圣的职责。</p><p class="ql-block"> 那是2005年底,我跟随时任的徐闻县委书记到供销社调研采访。在和安镇海产品保鲜库,县委书记在与虾农聊起了生产情况时,为了把这一精彩的场面拍摄下来,我准备站到保鲜库旁边的水沟对面拍摄。不料跳水沟时,前脚一落,整个人栽倒在水沟里。但这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不能把新闻中心交给我的照相机摔坏。我被别人拉起来后,又继续拍摄采访。当返回途中,我才发现腿上、胳膊上一块块淤青、肿胀,有的伤口还流着血,而且自己的手机和自己的那部老款相机也全都进水报废了。晚上回到家,我还是坚持把稿件写完。</p> <p class="ql-block">作者多次受省市老促会召开宣传工作会议表彰</p> <p class="ql-block"> 2013年8月的一天,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戴吴金荣交待给我任务,让我随湛江市委宣传部领导到锦和镇同安村搞调研,写一篇近6000字的有关反映同安村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材料,要求4天之内向市委宣传部交稿。当时,我二话不说,马上接受任务,经过两天的采访后,又连夜通宵赶写。但因带病工作而过度劳累,引起脑供血不足,我连续两天到县中医院自付医疗费200余元打吊针。打完吊针后,我回到家里继续撰写,4天之后准时无误交上材料,后来又从这一《经验材料》中重新修饰撰写成通讯特写《同安村,徐闻的“世处桃源”》,在报刊、网站上发表。</p><p class="ql-block"> 36年来,尤其是退了休返聘在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的10年,我非常注意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新闻报道,时刻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笔为武器,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反映徐闻三个文明建设的新动态、新成就、新经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日新月异引吭高歌,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建设做出努力,为徐闻的经济建设呐喊助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所采写的新闻,几乎涵盖了徐闻的各行各业,见证了徐闻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近1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下,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在促进全县老区乡村振兴加快发展、修缮革命遗址旧址、扩大老区对外宣传活动、举办老区创业青年技术培训、助力老区乡村振兴“光亮工程”、 国奶捐赠关爱贫困家庭、编辑出版《徐闻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作者近10年来连续荣获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特别贡献奖</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每一篇报道,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撷取群众生活的闪光,反映了徐闻的社情民意和对社会有贡献的典型人与事。如:15岁参加护送大军解放海南岛的渡海小女英雄杨抗美;为瘫夫撑起一片生命绿荫的杨少华;从外省带母到徐闻上课的女教师曾其英;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护士长江小英;“罗盛教式”好学生李华学;抗震救灾英雄邱德甫;乡村的女支书陈雪荣;专做好事的共产党员胡绍文;孝敬父亲的老厂长陈立平;坚持4年接送身残学友上学的小伙子冯光忠、县老区建设促进会情系民生解水困、革命老区东寮村的脱变、为老区乡村农民送上一座桥……有人问我,为什么舍得花那么多的工夫去采访,用那么多的笔墨去报道这些典型人物?答案就在我那3本《新闻报道贴集》里。在采访这些典范的时候,我都会把他们的道德行为和我自己最想说的话写进里面。有时到了夜深人静,我常常把本子拿出来翻阅、品味。话又说回来,当时,因文化起点低,我舞弄起文墨来,确实要付出比人多好几倍的艰辛,但幸好一路遇上了湛江日报、湛江晚报的老编记者,从中得到他们的指点,以及我曾参加了石家庄文学院新闻系函授一年长时间培训。加上我平常善于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捕捉热点,所以写出来的稿子有了很大进步。</p><p class="ql-block"> 最近,让自己欣慰的是,我从事宣传新闻工作36年来,在国家、省、市报刊以及电台、网站上发表的3000余篇新闻稿件中,精选了70篇约20万字,以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形式编著了《万家灯火》一书,已得偿所愿自费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