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走“西口”

聂鸿珉

<p class="ql-block">  一天走在街上无意间听到一首山西民歌“走西口”,我突然想山西我走了那么多趟,怎么不知道这个西口在什么地方。于是回家拿着放大镜看地图仍未找到,只好求助于百度,这下可明白了,“走西口”这三个字可不那么简单。首先“西口”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是泛指长城向西通往蒙古草原的关口。因为长城是军事设施,因此它的内外通道非关即口,唯一的门就是张家口的这个口称为“大境门”。走西口的也不止是山西人,还包括了河北人和陕西人,而且这个“走”也不是简单的旅行经商,而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民间人口迁徙活动,它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民国初年,持续了几百年之久,为我国西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般说来人口迁徙多为政府行为,像明朝50年的客家人大迁徙;上世纪70年代三线建设的人口迁徙,这都是政府组织的,而走西口则是这三省最底层老百姓为讨生活,背井离乡走向了西部草原大漠。清朝以后山东、河北老百姓的“闯关东”和走西口是一个意思。当然走西口是不会选择高山峻岭的关口,一定要找相对平坦的地方,因为他们都是徒步拉家带口而行的。这样在这三省西口也就有了相对固定的关口,即河北省的“独石口”、山西省的“杀虎口”和陕西省的府谷县。好奇心驱使我想去看看这三个西口现在是什么样子,于是就有了这次说走就走的独自旅行。</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来到张家口市的赤城县,因为这里有河北人走西口的关口“独石口”。赤城县和大多数西北方县城一样,是一个相对缺少绿色的城市,而且风沙比北京大多了,天空是灰黄色的浮尘。通过导航确认独石口在县城西北方大约50公里左右的地方,原有报道说因独石口道路翻修,有一段路轿车很难通行,现在修好了,于是毫不犹豫的驱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  独石口长城遗址周围的环境显得很荒凉,虽然已过立夏但地里还未见到绿色,狂野的大风还在肆虐,把地上的枯枝败叶卷到空中。由于当年这里有一块巨大而孤独的石头,使这里长城的关口得名“独石口”,如今这块巨石早已不知去向。从长城残留的遗址看,这里的长城起码有一段是用城墙砖磊砌的,只是现在砖没有了,但夯土墙上留着明显的痕迹。残存的墙体大约还有3—5米高,顺着夯土墙走过去可以看到很多几百年来被风雨剥蚀和人为刨挖的豁口,通过这些豁口的断层可以清楚的看见这墙体是用黄土和碎石夯起来的。年代久远墙体上已长出了大树,长城就是这样延伸到不远的山岗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要小看独石口这段长城,它西起张家口、崇礼绵延到此再向东南进入北京延庆与八达岭长城相接,是当年守卫京畿的重要关口。同时它也是河北人为讨生活而走向大漠草原的主要通道,也就是河北人的“西口”。如今这条通道已被239国道所取代,公路上运输车辆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来回路上要路过云州水库,这一泓碧水在干旱缺水的张家口外显得格外亮眼,我有些后悔住在县城里了,要是住在这里依山面水环境多好,还能吃上水库鱼。</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饮食没有什么特点,多了点莜面、荞面也不是它的特色,不过餐馆里厨师的手艺还不错。中午一盘炒鸡丁一碗米饭,送我一小碟咸菜,这小咸菜挺适合我的习惯,我希望每顿饭都能有点咸菜。炒鸡丁甜口,虽说挺嫩但它不是鸡腿肉,一点辣味都没有,所以它不叫宫保鸡丁。尽管没特点但适合我的饮食,而且很便宜,一共26块钱菜我还没吃完。但这里的气候彻底把我治了,太阳刚刚落山,六点多点我准备出去吃晚饭,刚一出宾馆大门立刻被吼叫的冷风吹了回来。我以为已经过了立夏,再凉一件长袖衫里边再有一件圆领短袖大背心总没问题了,没有带外衣。再看天气预报室外温度只有5度,再加上风寒效应当然很冷,这里的日夜温差太大了,我只好在宾馆小卖部买盒泡面解决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离开赤城时导航给我指引了一条超乎我想象的漂亮小路,路边有很多温泉宾馆和疗养院。方知,赤城这里还有这么多温泉,说明这里地下岩层的断裂很厉害。</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来到大同市的阳高县,看看已跑了三百多公里,决定就在这里打尖休息了。怕晚上出去吃饭冷就找了一家有餐厅的宾馆住下,由于这里没有我要找的长城关口,也就没有出行的安排。在酒店大堂里和一位在这里组织会议的小伙子聊了起来,他看我一个老头子为寻长城西口独自跑这么,于是给我解释了两个长城的古堡可以去看一下。挺好!这次出行只要与长城有关我都想去看看,吃完午饭立刻出发。</p> <p class="ql-block">  “守口堡”距阳高县城大约二十多公里,我来到这里时刚下过一场阵雨,空气湿润了许多,也就舒服了许多。这座古堡的围墙已经不复存在,嫣然就是一片铺着石板路规规整整的村庄。在村口路边有一块说明板介绍了这座古堡当时的规模,这里曾是一座长城的屯兵堡(也就是守城军队的兵营),由一位七品的把总带领400多名战兵驻守在这里,负责这一段山上三十二座敌台的防守。我估计这里的村民大多应该是当年守军将士的后裔,否则不会有如此详细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透过村舍的屋顶和周围大片的杏树园可以看到山上经过几百年风雨仍屹立在那里的敌台和长城的断垣残壁。遥想当年这里也曾是金戈铁马的战场,如今这里的生活看上去也还算安逸,几个老汉坐在村口引水渠旁的一条游廊里在嘻嘻哈哈的聊天扯淡,无奈口音太重我实在和他们搭不上话。</p> <p class="ql-block">阳高县产杏,我平时也长买这里的杏干、杏脯,守口堡也不例外,从山脚下延伸过来无一处不是杏园、杏林。在酒店大堂小伙子就告诉我应该四月上中旬来阳高有杏花节,走在杏林之中风过杏花的花瓣飞舞,可以真正体会到杏花雨的感觉。这里的房舍和街巷都挺整洁,无意间还看到村中还有一个以山上长城和墩台为背景的露天小剧场,这说明这里的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我虽然在这里没有看见古城古堡,但这里的景象让我心中满是喜乐,它比独石口充满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  离开守口堡跟着导航继续行走了十几公里,还在路上就看到了一座古堡残存的围墙。这里同样是个村子就叫镇边堡村,村庄房舍分散的建在古堡围墙的内外,显得不是很规整。这座古堡没有文字说明,打听了一下有说这是一座屯兵堡的,也有说这是一座军事驿站的,不管怎样这都是与长城有关的古堡。古堡的大门已不存在,我就从墙的豁口走进了古堡,古堡内的民居更显得杂乱,有些民居更是破烂得难以相信这是消灭了贫困的二十一世纪。古堡内还有耕地,更显得杂乱了。和守口堡相比两村相距不远,两处环境条件几乎一样,但两者的生活环境和状态却有挺大差距,谁的责任呢?我怀着一种难以言明的心情返回了。</p> <p class="ql-block">  宾馆有餐厅就是方便,由于餐厅里都是宴会用的大桌,对我就要一个菜的老头子不好安排,就让我回房间去等一下,他们把饭菜给我送到房间,我何乐不为。餐厅经理还给我这个老人推荐了一道“五花肉烧豆腐”的菜,省牙口、有营养、好消化,这个菜真不错。同时给我订好了晚饭是半钵老式拌料的刀削面,晚上再冷我也不怕了,只是这半钵刀削面太多了,我吃了两大碗都没吃完,好吃!</p> <p class="ql-block">  早上七点半钟吃完早饭阳光普照,但天气还是挺冷的,准时发动汽车准备出发,按照惯例这时我吃了治疗前列腺的药,由于保温杯里已冲好了路上喝的茶水,所以在车里我备有一瓶吃药用的矿泉水,没想到这一口水下去那叫一个透心凉。结果上了高速公路肚子就开始翻江倒海,每到一个服务区就得赶快去厕所泻肚,这一口凉水真把我给治了。路上还要吃冠心病的药,我都得把矿泉水瓶放在空调的出风口用暖风来吹,你能想象立夏了清晨开车居然要开暖风吗?这里白天与夜晚的温差太大了。中午时分来到了山西省朔州市的右玉县,肚子拉空了也就好了。稍事休息便开始了寻访最主要的西口,也就是民歌所唱的山西人走的西口——杀虎口。</p> <p class="ql-block">  杀虎口在右玉县城西北三十多公里处,一路上路况很好,大货车多点,但半个多小时也就到了。这里的情景可和河北的独石口完全不一样了,杀虎口是一个热闹的集镇店铺林立,车水马龙。雄伟的长城修葺一新,新建的杀虎口关楼蔚为壮观,周围的环境也绿化美化的颇有几分景区景点的味道。长城的这个关口就是民歌走西口中唱的“西口”,从这里也可以想象的到当年山西人走西口的人数之众。</p> <p class="ql-block">  杀虎口的名字来历挺有意思,唐朝时这里叫“白狼关”,到了宋朝改叫“牙狼关”,到了明朝改名为“杀胡口”要和蒙古人决一死战,到了清朝提出满蒙一家的怀柔政策,长城从此变成了内墙,失去了军事意义。康熙年间他亲自帅兵去平息新疆叛乱,就把后勤补给基地设在了这里,平叛胜利后返回时康熙又驻跸这里,将杀胡口改名为杀虎口,并为关楼题写了匾额。从此杀虎口的名字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过去晋北贫苦农民拖家带口走西口的土道如今是109国道了(京藏公路),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热闹非常。如果我再年轻几岁我一定会沿着长城走向山岗,看看古老城垣的沧桑,但我现在认怂了,知道我已没有这个体力走过去了,找到、见到杀虎口(西口)也就算达到目的了。</p> <p class="ql-block">  在往返杀虎口的路上看见一座叫“右卫”的古城,返回时准备进去看一下,结果临路重建一新的城门关闭不能通行了,因为里边有一段城墙要坍塌有危险。而导航也就导到这里就没有了,我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位老乡给我指明了进城的路,从一个叫“武定”的城门进了古城。这座右卫古城实际就是现在右玉县的前身,右玉县是回来从这里迁出去的。</p> <p class="ql-block">  右卫城内结构和其他古城一样有一条十字街,如果站在街口看去还有些居民和店铺,还像个模样,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点像邯郸的大名府。但再仔细走走看看就不行了,显得杂乱无章,城内有些地方已经被开垦成庄稼地了,此时我才知道这座古城现在已经只是一个镇的建制了,就叫右卫镇。在这里给我的不是历史的沧桑感,而是破败与被抛弃。</p> <p class="ql-block">  右玉县的羊肉是地理标志性产品,它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叫“盐煎肉”,我就向宾馆前台服务员打听附近哪里有卖。结果旁边的一位旅客听了马上对我说:老爷子千万别吃,吃不得。我昨天吃了又肥又咸还咬不动。一听肥我就免了,猪肉我不怕肥,但肥羊肉我真的接受不了。于是去了一家烧麦馆,这羊肉烧麦是太棒了,给我的感觉不输归绥烧麦,让我这个老吃货撞上了。宾馆的餐厅只提供早餐,没有午饭和晚饭,晚饭只好又买一盒泡面,要知道立夏后这里夜间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度,我这个老头子岂敢只穿一件长袖衫晚上出门。所以我想领导们去什么北戴河、庐山开会避暑,来这里吧,够凉快。</p> <p class="ql-block">  这次从山西开车怎么过的黄河我都不知道,一路顺利挺早就到了陕西榆林市的府谷县。我事先了解的情况是大多数陕北人都是通过府谷县走向大漠草原的,因此我就认为长城一定会有一个府谷口,也和独石口、杀虎口一样。但是我无聊是通过导航还是百度以及向当地人打听,都说没有这个府谷口,我当时真懵了,不得不怀疑自己,难道我事先了解是错误的?无奈下我翻看府谷县的旅游资源,突然看到一条清水村明长城的转角楼,这可是唯一条有关长城的消息。再查看一下关于转角楼的介绍我真大喜过望,府谷县确实没有西出长城的关口,但陕北人走的西口就在这转角楼下。于是立刻出发前往清水村转角楼。</p> <p class="ql-block">  从府谷县城到转角楼大约三十多公里,路况基本不错,只是有一段不知是上山还是在上黄土高坡,路比较窄、比较陡而且要拐死弯需要小心。这个明长城的转角楼墩台维护、维修、保护的很棒,而且把周围整理出一块地方,为前来的参观者创造了条件,对一段野长城能做到如此值得点赞。这座转角楼和我在山西偏关县黄河老牛湾所见“望河楼”一模一样,可以说是出自一张图纸,因此也就有同样的问题,敌楼的门修在距地面高近二十米的地方,今天可以修个楼梯方便上下,当年守军将士怎么上下呢?</p> <p class="ql-block"> 当年长城修建到转角楼这里刚好是清水川和南小川的交汇处,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长城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断口,当地人把这个断口称为“口子”,就好像长城在这里被撕了一个口。于是这里就成了陕北人走向内蒙、宁夏的一条通道,所以陕北人走西口走的不是长城的关口而是长城的口子。我站在敌楼上四下望去,黄土高坡之上几百年前的屯兵堡、墩台和夯土的长城还都依稀可辨,好像一位满脸写满沧桑的老者要向谁讲述他的故事,可是在这片辽阔的黄土高坡上只有我一个接近耄耋之年的老货,除此一个人都没有,真安静,只有风吹过黄土高坡的声音。我在转角楼背风处坐了好一会儿,看着这些历史遗存,想想自己几十年的人生我想我们都该知足。到此我寻见冀、晋、陕三省底层民众为寻生活而走西口的三条路都找到并看见了。最后我在转角楼旁边的峁顶上撒了泡尿,开始返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