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村是以罗氏为主,黄、欧阳姓氏聚居的村落。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村民选址在山丘环绕的河流盆地内兴建村落村落依山而建,环水而居,既便于生活,又隐于山林,防御功能较好。文市村以司背湾自然村为主,坐西南朝东北,整个村落依山顺势规划布局,老仙山为后垄山蜿蜓而来,龙脉清晰,左金龟山,右城崎岭,前有两颗宝珠岭——犀牛山与瑞狮岭,文市河绕村前而过,恰似一副蟒带。隔文市河不足100 米的城下自然村与铜锣丘自然村座落宝珠岭山下,尤如两颗珍珠;磨形自然村与欧阳氏、黄氏自然村分别于左右青龙白虎山下。村落的建设格局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风水中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原理。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集镇区位于文市村域范围内,村庄依托集镇而建,是典型的城郊融合类村庄,村庄与集镇完全融为一体。村庄东邻韩田村,南靠秀水瑶族村,西接楼江村,北毗新旭村、新东村,与编有“半条被子”故事的沙洲村隔河相望,是中共历史上的红色村落。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村里兴办了汝城西乡第一个农民协会农会主席罗日升被国民党胡凤璋杀害,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罗赤魂被何健抓捕杀害(分别被政府定为烈士,见汝郴烈士榜)。1934年秋,红军长征途经文明,红一方面军、红星报社、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均驻扎在该村。村民送粮送菜,支持革命,红军付给当时社会不流通的中华苏维埃政府纸币,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把中华苏维埃纸币珍藏到解放后,村民罗和芳等人把苏区纸币没要国家一分钱的报酬无偿捐给了汝城县人民政府;文明村有62个村民参加红军队伍,88人为红军当挑夫,其中2人为陈云挑行李(见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记载)。同时该村也是湘南游击队革命根据地,当时曾多次在该村罗财芳家召开重要会议。 这个标语是后加上去的 因为沙洲村一时红火起来,当地就把边上的文市、韩田等村子一并打造,开发旅游,我去的时候,老房子几乎全部在翻修或重建,基本农田几乎全都变成了人造风景,不知道沙洲村的流量能维持多久,也不知道沙洲的流量能否流进这里。下次再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