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西双版纳过完泼水节,我俩稍作收拾,4月18日早上离开家,驾车开始了回武汉的漫行模式。事先略作攻略:西双版纳→元江→抚仙湖→昆明→寻甸→东川红土地→昭通→盐津县→宜宾李庄→泸州→江津→涪陵→万州→巴东→武汉家。按以往的经验,沿途吃、住、玩,全部随缘。</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平台上,用180度的视角,可以看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前几年先后建造的九座桥。这也成为此景点的一个特点。</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已说得很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通海县的一个回族古镇。</p><p class="ql-block">纳家营位于云南省通海县西北部纳古镇,背靠狮子山,面临杞麓湖,南去县城14公里,北上昆明110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山光湖色,四季如春,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全镇由纳家营、古城、三家村3个自然村组成为纳古镇,是著名的“侨乡”和“手工业之乡”。 全镇居民均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他们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婚丧嫁娶,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全镇有多所清真寺,其中纳家营清真寺曾经是云南最大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抚仙湖,位于澄江市、江川区、华宁县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海拔高度1721米。湖面积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最深处为155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泊。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p><p class="ql-block">抚仙湖流域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p><p class="ql-block">抚仙湖的水利资源相当丰富,蓄水量达185亿立方米,等于滇池和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引湖水能灌溉沿岸良田,又有航运之便。出水口的海口河落差很大,河长仅15.25公里,落差达385米,可分六级建成梯级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车水捕鱼就是顺浅岸造一眼渔洞,把自编的巨笼置于洞中,洞外用石块砌一堵码头,然后在渔洞口支两副木制水车,渔民通过扯动水车,吸引康浪鱼逆流而上,游入渔洞,钻进渔笼,交尾产子。这样的捕鱼方法,使康浪鱼产量大幅提升,成为沿湖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随着抚仙湖保护治理的力度加大,老百姓逐渐意识到康浪鱼对保持抚仙湖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人们放弃了靠捕捞康浪鱼获取收入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寻甸柯渡红军长征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涉及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长征期间经过寻甸县柯渡镇的历程。1935年和1936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先后两次经过寻甸,历时共12天,足迹遍布全县392个村庄。</p><p class="ql-block">在1935年4月,中央红军进入寻甸,并在柯渡丹桂村进行了重要部署,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进驻丹桂村,对强渡金沙江作出具体布置。同年4月30日,中央红军总部进驻柯渡丹桂村,并在那里召开了重要会议,对抢渡金沙江作具体的研究和部署。</p><p class="ql-block">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寻甸,并在先锋镇与阻击尾追的滇军展开了著名的“六甲之战”,为红军大部队渡过金沙江北上争取了宝贵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东川红土地”位于昆明市以北偏东方向,属昆明市东川区。从昆明到达景点中心行程约250公里车程,主要景点在海拔1800至2600之间。因云南东川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线,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p><p class="ql-block">云南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炫目的色彩。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红土地镇。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根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束,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豆沙镇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它东接盐井镇,南靠柿子镇,西邻大关县吉利镇,北与中和镇接壤,区域面积约为15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豆沙镇在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1950年4月属于大关县,1970年3月改为豆沙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设后改为豆沙区,1988年3月又改为豆沙乡,2002年8月撤乡设豆沙镇。</p><p class="ql-block">豆沙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境内有关隘、古道、摩崖石刻等千年古迹,如五尺道、石门关、唐袁滋题记摩崖、古城堡、僰人悬棺等。豆沙古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也是国家级特色景观示范名镇和省级旅游特色小镇。</p><p class="ql-block">古镇历史悠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地处“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天险雄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古镇内有许多客栈、餐馆、茶馆、酒坊等设施,以及乌骨鸡、叶儿粑、手工粉条、豆豉、熏肉等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豆沙镇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古有秦古道、朱提水道,今有内昆跌路、滇川公路、水麻高速路,形成了“五道并行”天然交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盐津县,号称“一线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盐津县城的狭窄。</p> <p class="ql-block">四川宜宾李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始于西汉建元时期所建官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政治经济与民俗文化共生发展,积淀出长江水韵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建筑文化等文化形态,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李庄古镇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春秋战国时即为赞人聚居地,属古赞国、赞侯国。秦以后划归赞道县。梁置戎州(今宜宾市),兼置六同郡,辖赞道、南广两县,李庄属南广县。北周时期,南广县迁至李庄镇所在地。后因避隋炀帝讳,改南广县为南溪县,县治仍在李庄。</p><p class="ql-block">晚唐战乱不已,李庄地处平坝,多受侵扰,南溪县治遂迁大江北岸的奋戎城,即今南溪县城。李庄结束了为县为州的荣耀,却积淀了丰厚的历史人文。</p><p class="ql-block">"一座古镇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古镇生命的一部分。"历史文化是古镇的灵魂。每一座古镇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一街一巷都可能承载着历史,一砖一瓦都可能写满了故事。当然,古镇的历史文化风貌,不仅蕴藏在一条条老街道、一幢幢老建筑之中,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文化习俗里。传承好文化传统、生活习俗,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就能"让古镇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也是这座古镇的"根"与"魂"。</p><p class="ql-block">李庄古镇原有九宫十八庙,九宫分别是:文武宫(老慧光寺)、南华宫、禹王宫(慧光寺现址)、真武宫(祖师殿)、紫云宫(王爷庙)、文昌宫、桓侯宫(张爷庙)、巧圣宫(鲁班庙)、天上宫。其中,建造年代较早的是文武宫,即老慧光寺。</p> <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后,全国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等文教机构内迁西南各地。同济大学、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入驻在李庄。</p><p class="ql-block">李庄,因处抗战后方,地方偏僻,消息闭塞。同济大学发起成立了李庄的战时新闻社。在简陋条件下,战时新闻社工作人员,以收听、记录并刻印消息的方式,传播给李庄各文教机构和人民。</p><p class="ql-block">战时新闻社,使身处李庄的学者、学生等知识分子及李庄人民得以及时知晓时局,得以与全国抗战同呼吸共命运。</p> <p class="ql-block">李庄时期エ学之光。</p><p class="ql-block">1940年下半年,同济大学各院系系开始分批迁往李庄。同济大学工学院院随之迁往,入驻李庄东岳庙,附设高级职校入入驻李庄罗家祠,其余机构分布李庄各处。从人此在李庄得以有一段稳定的招生、科研、教教学活动,度过了相对安定的五年教学生活时光。</p> <p class="ql-block">东岳庙</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2年),清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抗战时期,同济大学工学院迁</p><p class="ql-block">驻于此,1945年在此成立法学院。</p> <p class="ql-block">李庄著名的三白。白肉、白糕、白酒。</p> <p class="ql-block">泸州东门</p> <p class="ql-block">4月22日傍晚,我们抵达泸州东门,受到了罗老师及夫人的盛情款待。在泸期间,罗老师及夫人既陪我们游览名胜古迹,也详细向我们介绍风土人情,还带我们饱尝美食。</p> <p class="ql-block">泸州长江边喂鱼。</p><p class="ql-block">在泸州,人们将长江里的野生鱼当作观赏鱼来喂养,在长江沿岸真的不多见。泸州江边的鱼不仅鱼群密度大,而且,鱼的体型也很大。在泸州长江边真没见到钓鱼的人,这和武汉长江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p> <p class="ql-block">泸州况场,朱德元帅的故居。</p><p class="ql-block">与罗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尧壩古镇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尧坝镇,地处川渝黔结合部,距合江37公里、泸州22公里。古镇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现存建筑保存极为完整,古镇大多是典型的川南民居四合院的风格,绝大多数为清代、民国时期建筑。古民居群位于古街道两旁,全长1000多米,有小青瓦房2000余间,形成有节奏、有韵律的民居群落。尧壩古镇历史悠久,始于北宋,兴于明清,是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有“川黔走廊”、“茶盐古道”之称;古镇汇集了川、黔两省浓厚历史文化和古风民俗,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西部川黔古镇文化,是享誉川黔的文化名镇、影视基地、佛教圣地。清华大学古建筑专家陈志华誉之为“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著名学者于丹称其为“活着的古镇”。古镇内有王朝闻故居、凌子风影视陈列馆、东岳庙、油纸伞铺、大鸿米店、晓云轩、周公馆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泸州长江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途中,看见路牌显示溏河老街离行驶的公路并不远,我们就顺便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白沙位于长江边,据说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自古也是交通要阜,繁华一时。</p><p class="ql-block">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滨江区。</p><p class="ql-block">石坝街是在整块巨大的石坝上凿出的街道,南高北低,与长江成垂直状。</p><p class="ql-block">这条古街道全长约600米,被誉为全国“石坝上建街第一”。</p><p class="ql-block">石坝街由一整块巨石开凿而成,街道两侧保留着陈旧的砖块、烤得翻黄的木板墙和梁柱,充满了岁月的痕迹。</p><p class="ql-block">街道沿青石路拾级而上,两旁的民居高低错落,烟火气十足,走到尽头还可以眺望长江。</p><p class="ql-block">石坝街不仅是白沙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见证。</p><p class="ql-block">街道的陡峭和独特建筑风格,使其成为了解白沙古镇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旧居陈列馆简介</p><p class="ql-block">陈独秀旧居陈列馆位于江津鹤山坪。是清光绪年贡士,江津人杨鲁丞的故居,也称"杨家大院"。又因四周以条石砌成丈余高的围墙,故名"石墙院"。</p><p class="ql-block">1938年陈独秀流寓江津,1939年5月应杨家后人邀请来到石墙院整理杨鲁丞的遗著。直到1942年病逝于石墙院。这里也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陈独秀的生前居住地。是重庆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西沱古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与长江明珠——石宝寨隔江相望。西沱属石柱县管辖,有“一脚踏三县”的称誉。</p><p class="ql-block">西沱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是“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沼邑”。这里就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深水良港,已成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旅游门户。</p> <p class="ql-block">早在新石器时代,土家族的先人就在西沱镇繁衍生息,发现有观音寺、沙湾、砖瓦溪、公龙被商周遗址。</p><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川东盐业兴起,“川盐销楚”,西沱成为当时川东南地区的商业重镇。</p><p class="ql-block">唐宋时,西沱是川东、鄂西边境物资集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西沱就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深水良港。全盛于清代中叶,整个场镇从江边垂直向上五里,直爬到平坦的地势。这就是长江上一个全程垂直于等高线的场镇布局,因此,西沱有石梯千步,号称登天云梯,又称为云梯式场镇。云梯长约500米,高差近160米。古镇中还有至今保护完好的汉砖和罕见的第三冰川世纪巨大的古树化石群。</p><p class="ql-block">早在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郡邑。”古老的历史,为这里留下了宝贵的旅游财富,成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在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的旅游门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月25日上午,从重庆万州出发,傍晚到达湖北省巴东县境内,找了一家民宿入住。</p> <p class="ql-block">4月26日上午,从巴东出发,途经潜江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4月26日下午5点,顺利到达武汉的家。全程3008公里,历时9天。比原预计的时提前2天到家。</p> <p class="ql-block">回武汉近一个月了,由于太懒,加上朋友们相约过频,迟迟未能编辑本美篇。(2024年5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