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不自满,自满行不远,——与工作室伙伴共勉

丁长征的家常语文

<p class="ql-block">今天公历520,明天521 ,农历413,414,祝大家开心快乐。今天节日又恰逢小满。网上看到一首诗——</p><p class="ql-block">花未全开月未圆,</p><p class="ql-block">半山微醉尽余欢,</p><p class="ql-block">何须多虑盈亏事,</p><p class="ql-block">终归小满胜万全。</p> <p class="ql-block">“花未全开月未圆”一句出自——</p><p class="ql-block">《十三日吉祥院探花》</p><p class="ql-block">花未全开月未圆,</p><p class="ql-block">看花待月思依然。</p><p class="ql-block">明知花月无情物,</p><p class="ql-block">若使多情更可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十三日吉祥院探花》写于治平三年(1066年)三月十三日,是蔡襄在逝世前一年所作。</p> <p class="ql-block">蔡襄,是北宋时期名臣。宋朝第五位皇帝宋英宗即位后,任命蔡襄为三司使。</p> <p class="ql-block">蔡襄写下《国论要目》,阐述自己的改革主张,提出了择官、任才、去冗、辨奸佞、正刑、抑兼并、富国强兵的改革方案,希望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经济,清明政治。但改革主张未被宋英宗采纳。三月十三日,春和景明,蔡襄到吉祥寺赏花。他看到的景象与之前不同,寺庙里是尚未盛开的牡丹,夜空中的月亮也并未圆满。但就是这一幅不完美的画面,让他有所思考和感悟。他依然期待着看到花好月圆的美景,但花开月圆有其运转的周期规律,不会为人的情感所改变,一味的期盼只会失望,不如好好欣赏眼前的事物,缺憾和含蓄也是一种美。所以写下“花未全开月未圆”这首诗。</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将“花未全开月未圆”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方法。他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用“花未全开月未圆”劝慰弟弟,世人都追求花好月圆,而他知道圆满不是事物的常态,残缺才是,所以他警醒自己也告诫弟弟,凡事都要留一线,掌握好一个度,不能把事情做得太满,为人要收敛锋芒,谦卑待人。</p> <p class="ql-block">3月25日下午在泗县工作室成员见面会上,我说过诸位青年骨干,不乏省教坛新星、省市优质课选手,在所在学校和县域,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内心也都有自己的小骄傲。但是要知道机械练习和投机取巧换来的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一次比赛获奖或者优秀教师类政治性表彰,是不能真正并长远的代表一位老师的态度和专业的。</p> <p class="ql-block">课没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学生。教师的阵地在课堂,教师的职业在育人。我之所以主张“家常语文,无痕教育”,正是出于对语文和对学生的热爱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无痕教育,首先要做到“教师无痕”,教师要摒弃傲慢与偏见,俯身与学生平等交流。家常语文,要点在于“教师就是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格局与学识,戒骄戒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p> <p class="ql-block">小满不自满,自满行不远。愿我工作室理念能助推大家心存热爱,行稳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