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人生哲学》学习笔记及读后感

彩霞满天

<p class="ql-block"> 第一讲</p><p class="ql-block"> 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比较散,我大胆对其做了调整归纳,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首先,钱穆先生指出他所要讲的“哲学”的含义,他说,“哲学”来源于西方,严格意义上,而中国是没有哲学的,倘若说中国有哲学,那也是偏向于人生方面的,是讲做人的道理的,我们叫做“人生哲学”。这段话实际上也指出了自古以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不同:西方偏重于科学,东方偏重于人文。这一点上本人比较赞同,我认为科学技术工业革命是发源于西方的,人类精神道德文明还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钱穆先生讲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首先指出中国文化主张和合统一,西方文化崇尚分化独立;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族文化有极强大的同化力量,历史上,无论哪个少数民族还是西方国家,一旦来到中国,最终被汉文化同化,这也间接说明了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钱穆先生又指出,西方人只有政权组织的概念,而中国人说“治国平天下”,说明中国人的意识,在政权之外,还有社会,而中国人更注重的是社会。所以,西方的教育是教人们如何维护政权,是“公民教育”,教人奉公守法,相应地,西方的社会管理方式主要是法律,还有宗教。而中国的教育,是除了教人为维护政权外,还有社会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所以中国儒家强调“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而中国人的社会管理方式,更强调文化影响,强调道德规范。</p><p class="ql-block"> 钱穆先生之所以强调并展开阐述中西方的不同,还是“文章合为时而著”吧!这几篇是1980年6月他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做的演讲辞,其中钱先生谈到了中国的革新和向西方的学习。他讲了,从他记忆中,中国都一直在讲究学习变革,但是如何变?如何学?学什么?变什么?“我们要学习西方,便该先了解西方,亦该了解我们自己的” “能保留的,便该保留。能发扬的,便该发扬”。而我们有中国特色的、区别于西方的人生哲学的文化,是不是也该传承并发扬光大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第二讲</p><p class="ql-block"> 这一讲中,钱穆先生依然是从中西方文化之异说起的,他讲,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的功利,而中国文化则崇尚群体主义的道义。钱先生语言通俗,取类切近,他列举了“仁”字的内涵就是“相人偶”,列举了男婚女嫁成佳偶,列举了耦田、买卖,以及小孩和父母指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讲究一个“偶”字,以此来证明中国文化的崇尚群体主义。</p><p class="ql-block"> 由追求“偶”所衍生出的人和人之间心灵相爱相敬,自然引出了本章所要讲的主题——天地君亲师。</p><p class="ql-block"> 敬天。何为天?孟子讲:“莫知为而为者,谓之天”,也得就是不知道谁在做但事情确实做出来了,这就有了“天”,简单地说,天就是神秘。谁产生了天?庄子曰:“道生天生地,神鬼神帝”,也就是说,道产生了天!道又是什么东西呢?老子回答说“道可道,非常道”,这“道”又主成为一个神秘。中国人对于神秘未解的东西,只有一个态度,敬畏!所以,中国人敬天。</p><p class="ql-block">敬天,就是要合乎道。我理解的“合乎道”就是合乎规律,合乎正义,平时所说的“天道酬勤”“替天行道”就是这个意思。中国敬天敬道,而少言“帝”,这和西方的敬天就是敬上帝是有有所不同的,因而中国没有产生宗教,对于敬奉上帝的宗教,也不太容易接受。尽管中国人也说“头顶三尺有神灵”,但这个神灵具体指哪个神灵,也是泛化和模糊的。</p><p class="ql-block"> 重地。中国人为何敬地?一方面,中国以农业立国,广土众民,赖地而生,所以中国人敬天的同时亦重地。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情感,讲究既敬又亲,天可敬,然而天高高在上,不可亲近,这是缺憾,所以天地配合,既可亲又可敬。敬地有哪些表现呢?首先从政府行为来看,古代祭祀行为,最隆重的是封禅了,“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现在的天坛、地坛就是古代祭天祭地的地方,但最隆重的封禅是在泰山,这是帝王的最高荣耀。另外,我们之所以称国家为“社稷”,其中也包含着对土地的重视,因为“社”就是土地神,“稷”就是谷神。其次从民间行为来看,过去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庙,那就是祭祀一方土地神的地方。现在农村的家家户户,一进门必然有一个神位,上面写着“土可生万物,地可载山河”,那就是对土地神的神位。中国人把大地比作母亲,则是对大地的既敬又亲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崇君。中国人为什么敬君?天地生民,那就要对人民进行管理,因为中国古代诸侯国众多,西周时诸侯国多达一千多个,上天没有办法管理,于是人们就出现了“天子”替天治民,君王就是“天子”,所以古代很多君王的出生都演绎出一些神话色彩,比如刘邦是赤帝子,身上有72颗黑子等等,这就是意味着他们之所谓称为“天子,那是“天命所归”“君权天授”。另外,天地毕竟是自然,他们要在人群里找一个可亲可敬的,那当然只能选万人之上地位最为显赫权势最大的皇帝作为人们可亲可敬的政治领袖,而君王亦视天下百姓为“子民”。 </p><p class="ql-block"> 西方也有君王,但是,钱穆先生认为,西方的君王强调“君权”,而中国的君王强调“君道”,也就是说君王必须有君王所遵守的规律和制度,从这个意义上看,钱他认为中国的古代封建社会,并不等同于西方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专制社会,至少不是“皇帝专制”社会。说中国人奴性,也是不合适的,这是他们是亲敬政治领袖的表现。伏羲教人织网捕鱼,炎帝尝百草,大禹治水,商汤灭桀,武王伐纣等等,正是历史上的有道明君,把人们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引导至人类文明时代,所以应该对他们尊敬。</p><p class="ql-block"> 亲亲。为什么敬亲?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为“父 兮 生我 ,母 兮 鞠 我 。抚 我 畜 我 ,长 我 育 我 ,顾 我 复 我 ,出 入 腹 我”,乌鸦尚且反哺,牛羊尚且跪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怎么能不尊敬并回报父母呢?所以中国人的“修身”,最重要的就是孝敬父母,《论语》里讲:“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同时又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当然,还有更多的典籍或故事,教导中国人如何敬亲孝亲。</p><p class="ql-block"> 但是,钱穆先生认为,古代的中国社会“应称为宗法社会”,“今天我们中国最大的改变是就快没有家了,今天中国的家庭都要西洋化了”。古代文化中的“父母在,不远游”,已经失去约束意义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在感叹“好不寂寞!”。而且,钱穆先生指出,“修身只能是修你自己,你不能去修你父母的”,“现在我们就是不修自己,要修父母”,“这家就成了一分争的局面,不成一和合的局面”。因此,钱穆先生断言:“全世界的人生中,今天的中国人恐怕是最感到苦痛了”。但愿这样振聋发聩的言语能引起我们的反思。</p><p class="ql-block"> 尊师。为什么尊师?因为“讲天地君亲道理”的人就是师,所以把“师”和“天地君亲”相配合。“作之君作之师”,这是天道,既是是天道,就要顺应。孔子作为中国的至圣先师,两千年来地位始终不变,甚至处处都有孔庙,皇帝也要祭孔,这种待遇超过了历代皇帝的待遇。</p><p class="ql-block"> 另外,“亲其师重其道”,中国人由“尊师”自然推衍出“重道”,因而对“道义之士”亦非常尊重,例如,中国尊奉“义帝”关羽,武穆岳飞,并处处建庙香火祭祀,为文天祥、史可法、方孝孺等人建墓立碑,让他们名垂后世,流芳千古。由此可见,古代中国,教育的地位远在政治之上。</p><p class="ql-block"> 但是,钱穆先生认为,“我们今天只有新式学校,有像西方般以教员为职业的,却再也不见社会上有像前清以上一般的所谓‘师’”。“他又说:“韩昌黎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在学校做教师的,再不传道了,授业亦不是授传道之业了,解惑亦不解对于道的惑了”“中国人讲尊与亲是重在道义方面的,是重在道义方面的,今天则重在功利方面了”。钱先生这段言论能否让我等为师者在感叹“教是居了末位,不能和以前的天地君亲师相比”时,有所反思和自省呢?</p><p class="ql-block"> 最后,钱先生告诫我们:“古今时代不同了,变了,生为今人,不必多骂古人。”</p><p class="ql-block">确确实实,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古人,和中国古代文化,坚决不能做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放一把火烧光”的“混蛋”,而应该认真分析中华文化和当下的现实,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