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石屏

西部大开挖

<p class="ql-block">  近期去了趟石屏,中午在芭蕉小院吃烧豆腐和凉米线,下午先去了北门豆腐的老厂区,又马不停蹄的去了文苑、玉屏书院、袁嘉谷故居及石屏火车站,有热情的当地朋友带领,高效率的完成了石屏古城中主要景点的打卡,虽然步履匆匆,但也能充分领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无怪乎在明、清两朝出那么多进士,也无怪乎石屏如此令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石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故里”,状元指的就是光绪二十九年高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的袁嘉谷,袁先生不仅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高中经济特科状元的最后一位。清朝共取三榜经济特科,袁嘉谷名列其中,已经实属不易,毕竟云南与江浙等教育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要击败那些强力的竞争对手,云南学子惟有靠天赋及努力,应该说这些方面袁嘉谷都是具备的,其它不多说,就那一笔古朴、洒脱的“袁体”行书,着实影响了几代云南人的审美情趣。石屏古城紧扣文化、历史两个元素来创建旅游品牌,其思路是非常清晰且恰当的。</p><p class="ql-block"> 北门豆腐厂是石屏包浆豆腐的老品牌,原在石屏古城内,现在已经外迁,老厂址改造为豆腐博物馆,保留了原来的一些生产设备供人参观。豆腐据说是淮南王刘安的发明,是国人补充蛋白质的措施之一,发端于北方,明朝时沐英征服云南,随大军带来了做豆腐的工艺。石屏人用井中酸水来点豆腐,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在云南独树一帜。包浆豆腐吃法多种多样,石屏人喜欢将豆腐发酵到稍微发臭的程度,再用炭火烤到表面金黄,蘸着独门调料来吃,味道比普通臭豆腐要好很多。</p><p class="ql-block"> 袁嘉谷故居我多年以前就来过,记忆最深刻的是一进大门有一大丛龟背竹,其生命力之旺盛令人啧啧称奇,这一次再来,龟背竹已经不在,颇有“桃花不知何处去”的遗憾。好在院心里的那一棵柚子依然苍翠挺拔,枝条上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柚子和鲜红的祈福牌。柚子谐音为“佑子”,云南人多爱在庭院里栽种,取其平安、吉祥之意。看了一下祈福牌上的文字,大多为祈求考运长红的祝福语,考公务员、考律师、考托福、高考、中考、小升初……我们是一个考试的国度,在状元家的柚子树上挂个祈福牌,想必应该是灵验的。</p><p class="ql-block"> 石屏古城老给我一种剑川古城的错觉,只是要更老旧一些。早上在城里的老街上漫步,在那些高低起伏的青石板路上倘佯,看当地人慢吞吞的伸懒腰、打哈欠、扫地、倒垃圾,你会觉得时间倒流了几十年。早上八点半过了,街面上的商店才陆陆续续打开门窗营业,早点铺门可罗雀,估计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饱食酣睡虽然是俗气的生活,但也是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