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四军著名将领、老一辈政治家、军事家叶飞同志诞辰110周年。这位新中国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长期担任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骁勇善战,功勋卓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突出建树。他的光辉业绩、卓越贡献、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h5> <b> 晚年叶飞</b></h5><div><br></div> 叶飞将军历史上与江阴渊源深厚。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与江阴交集,在江阴大地上留下了浓重的历史足迹。现将其中的三次到江阴的经历回顾如下。 <h1> <b>一到江阴:率部东进抗日</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将中共在南方8省14个地区坚持3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统一改变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全军共4 个支队8个团。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奉命下山,于1938年3月下旬到达皖南岩寺,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代号良团),叶飞任团长,副团长阮英平(不久即由吴焜接任),下辖3个营,共计1300余人。</p><p class="ql-block"> 根据新四军军部的指示,叶飞率领六团先是在皖南岩寺驻防,随后移驻泾县青弋江畔,在这里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得六团的指战员们的军政素质明显提高。1938年10月,受上级指示,第叶飞率第三支队第六团的第一、第二两个营开赴苏南茅山地区,改属第一支队领导。</p><p class="ql-block"> 1939年2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抵达皖南视察新四军军部,传达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精神,对新四军正式提出“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方针。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返回苏南后向部队作了传达贯彻,决定派叶飞率第六团向京沪铁路以东挺进,陈毅还亲自到部队作动员报告,要求叶部通过向东作战解决人、枪、款的问题,相机建立敌后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就在部队待命出发的前一天,项英从军部给陈毅发来急电,坚决反对东进,理由有两条:一是东进超出了国民党划定的范围,会破坏统一战线;二是东路地区铁路、公路、河网交错,日军兵力强大,据点林立,部队到那里会被敌人消灭。陈毅与叶飞对项英的意见进行了反复讨论,叶飞保证部队挺进东路不仅不会被消灭,而且一定能够发展。最后,陈毅断然决定叶飞部即日东进,并对叶飞表示:“部队到东路被消灭了,你负责;破坏统一战线,我陈毅负责。”</p><p class="ql-block"> </p> <h5><b> 第六团东进前,陈毅(前排左三)与指战员合影</b></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1日,叶飞率领新四军第六团700余人,从一支队司令部驻地溧阳水西村附近出发,部队向东越过宜兴县境,进入武进南部。在戴溪桥,与正在等待的由江阴地方抗日武装改编的江抗三路(300余人)合编,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第六团改称江抗二路。江抗三路番号不变。由原江抗3路司令梅光迪任总指挥,叶飞、何克希、吴焜任副总指挥,乔信明任参谋长,刘飞任政冶部主任。江抗二路下设3个支队,江抗三路下设2个支队。为了加强党对军队与地方的领导,同时成立中共东路工作委员会,叶飞为书记,林枫、何克希为副书记。5月5日,1000余名江抗指战员从戴溪桥出发,渡过京杭运河,越过京沪铁路,次日进驻江阴麻皮桥。5月7日,江抗由麻皮桥继续向东,在江阴月城境内穿过锡澄公路,进入东路地区。5月8日,江抗抵达无锡梅村。</p><p class="ql-block"> 江抗部队进驻梅村,消息传到江阴后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江阴早期农民暴动领袖之一、苏浙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朱松寿,带领100多名抗日人士赶到梅村,与江抗领导人见面,随后叶飞就安排朱松寿带着100余人跟随江抗一起行动。同时,还有不少进步青年、有识之士来到梅村,要求参加江抗。</p><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初,叶飞率领江抗从无锡县进入江阴县澄东地区,原想寻找机会与曰军再打几个胜仗,鼓舞澄锡虞地区人民的抗日信心。但是,遭到了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第5支队的阻拦。他们在河湘桥和西旸桥各部署一个大队,主力则驻守祝塘镇及附近村庄。镇上有一座用花岗石砌成的石拱桥,横跨在东西方向的祝塘大河上面,祝塘人都称之为南石桥,是该镇南北交通的咽喉。桥堍上堆着高高的沙袋,是忠救军用来阻挡江抗前进的工事。这时,驻扎在祝塘镇南1公里多路的江抗总指挥部里正在紧张部署。副总指挥叶飞把于玲、杨木荫、陈伟斯三个新近加入江抗的江阴知识青年叫到身边,安排他们3人前往祝塘、长寿等地侦察忠救军敌情。凌晨四时,叶飞指挥江抗进攻忠救军第五支队。战斗在祝塘南街打响,顽军步步后退。在南石桥顽军凭借沙袋工事拼死抵抗,但仍抵挡不住江抗的猛烈攻势,只得沿着狭窄的街巷向北街退却。江抗一鼓作气,追到镇北一公里多路的大宅里。顽军组织了一次反扑,但很快就被江抗击退。此战江抗歼灭顽军十多人,副总指挥吴焜亲手击毙了敌中队长朱冰人。</p><p class="ql-block"> </p> <h5> <b> 祝塘战斗遗址南石桥</b></h5><div><br></div><div> 江抗在祝塘打垮了气焰嚣张的忠救军第五支队,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和信心。当晚,江抗宿营于祝塘大宅村。次日天色微明,部队悄然出发,继续踏上东进征程。6月24日,江抗发动著名的夜袭浒墅关火车站歼灭战,毙伤日军警备队官兵20余人,烧毁日军营房和火车站,炸毁铁路轨道100余米,京沪铁路被迫停运3天。7月上旬,继续东进的江抗抵达上海近郊。7月23日,江抗二路第二支队长廖政国率部,沿着青沪公路追击顽军姚友莲部,袭击了日军虹桥飞机场,烧毁日军飞机四架。此战的胜利大大震动了日军,振奋了上海数百万人民,扩大了党和新四军的影响。<br><br> 东进途中,江抗的足迹踏遍无锡、江阴、常熟、吴县、太仓、昆山、青浦、嘉定等县,直抵上海近郊。在抗击日伪军、教训顽军、收编地方抗日武装、动员群众抗日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江抗东进四个多月,已由东进时的1000余人发展到5000余人,武器装备大大加强。每个班有一挺轻机枪,每个支队(营)有两挺重机枪,总指挥部还建立了两个重机枪连,调出支援新四军军部和兄弟部队的机枪近200挺。部队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扩编为四路,此时的江抗,已成为新四军的主力部队之一。<br><br> 江抗东进的辉煌战绩,振奋了东路人民,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忌恨,蓄意制造摩擦。9月初,叶飞率江抗回师澄锡虞地区。9月3日,江抗到达江阴顾山南麓宿营,遭到忠救军第5支队1 000余人的袭击。江抗奋起反击,击退了忠救军。战斗中,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胸口中弹,身负重伤。9月8日,江抗转移途中,在马镇湖塘里遭忠救军袭击,江抗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员吴焜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随后,江抗一部转移到长泾油车里,又遭到日军袭击,江抗英勇抵抗,击毙日军6人,击伤多人。</div> <h5> <b> 江抗副总指挥吴焜烈士</b></h5><div> </div><div> </div><div> 九月上旬在江阴二战,江抗连折刘飞、吴焜两员虎将,叶飞悲愤难抑,决定隆重安葬吴焜。叶飞交代“江抗”五路司令员朱松寿承办吴焜后事,颤声对他说:“要厚葬!不能亏待他!朱松寿派人到周庄一家棺材店,买了一口上等棺木,精心装殓了吴焜。当日,“江抗”在马镇周庄定山中庵东南山坡上,为吴焜隆重举行安葬仪式。叶飞主持仪式,警卫班鸣枪向吴焜致敬。壮志未酬的一代虎将,枕着万里长江澎湃的涛声,融入江南的青山绿野。<br></div> <h5><b>1939年11月,叶飞率领整编后的江抗一团、二团渡江去扬中县。图为江抗部队在江边准备渡江。</b></h5> 奉上级命令,江抗大部队继续向西转移。10月9日,江抗进抵澄西西石桥一带驻扎。江抗在西石桥召开了全体军人大会,举行了吴焜烈士追悼会。随后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撤销江抗下属的二、三、四、五路,编成江抗一团、江抗二团两个主力团。11月初,整编后的江抗离开西石桥,开赴扬中县,与新四军挺进纵队合编。新的挺进纵队由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任政治委员兼副司令员。 <h5><b> 江抗在西石桥整编时领导人的合影。</b></h5><h5><b> 前排左三为叶飞,后排左四为陈毅</b></h5> <p class="ql-block"> 叶飞率部东进,不仅完成了争取“人枪款”的任务,而且帮助苏南东路各地建立健全了党组织,为发动组织人民群众抗日斗争奠定了良好基础。江抗部队最先从江阴挺进东路地区,五个月后,又是从江阴澄西地区撤离,渡江北上开辟苏中地区。在江阴地区,江抗进行了多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打开了江阴抗战的新局面,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p> <h1> <b>二到江阴:指挥渡江战役</b></h1>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4个兵团。叶飞由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升任第十兵团司令员。十兵团整编初成,1949年3月即南下苏中,开始渡江作战的集结训练和政治动员。按照上级命令,十兵团与八兵团组成东集团,统由粟裕、张震指挥。十兵团由叶飞统领第二十三、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一军4个军、15万人,在东起如皋张黄港、西至靖江七圩港的百里正面横渡长江,实施多路突破。<div> 较之其他兵团的渡江任务,十兵团的难度最大。正对的江阴是敌防守的重要地段,江阴要塞更是敌设防重点。要塞两翼部署敌二十一军、五十四军、一二三军,扬中段还有五十一军。由于南岸江阴是长江下游江面最窄的地方,仅1500米,易于突击。有利的是,江阴要塞在中共秘密组织长期工作的争取下已准备起义,联络工作转至10兵团,叶飞令29军派人予以接洽配合。因此,江阴被十兵团定为渡江突破口。</div> <h5> <b>第十兵团渡江作战示意图</b></h5> 为有利于配合大军在江阴沿江地带顺利渡江,1949年3月,粟裕命华中工委把要塞的地下党关系移交给十兵团,由十兵团直接领导江阴要塞的策反工作。粟裕亲自点名,将华东局社会部情报科长王征明从山东调至华中,协助江阴要塞策反。王征明原是新四军一师侦察参谋,也当过敌工干部。叶飞曾是新四军一师副师长,常派王征明到上海、南京策反搞情报。不久,叶飞司令员在听取了王征明的情况汇报之后,对江阴要塞地下党的基本任务作了具体指示,要求他们“保持六十里防区,控制三个到四个港口,见到我部队不打枪,迎接我部队登陆。所谓迎接即炮不打,枪不响,完成即渡江第一功。其他事情由我们办。”。叶司令员给王征明下达命令:“这次起义由你负责指挥,必要时你亲自前去。<br> 江阴要塞素有“江防门户”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江阴要塞以黄山为中轴,东起肖山,西与君山相接。三座三四百米的高山连为一体。整个要塞驻有国民党守军七千余人,有总炮台一座,大炮台三座,游动炮团一个,远程要塞炮七十门,加农榴弹炮三十六门。要塞的主要任务是担负张家港至黄田港六十里的江防。江阴要塞山顶有炮群,山腰有堑壕,山脚有地堡群,港口有木桩铁丝网,江面有巡逻舰只,形成一个完整而严密的防御体系,是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上设立的一道雄关。<div> 正因为江阴要塞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中共华中工委从长远着想,早在1947年就派出中共党员唐坚华去江阴城。他站稳脚跟后,在半年多时间里,先后发展了江阴炮台总台长唐秉琳、工兵营长汤秉煜兄弟俩加入了共产党。随后,唐坚华还发展了要塞守备总队长吴广文和王德容入党。由于唐坚华的努力工作,江阴要塞内的黄山、肖山、君山这三个山头上的要害部位,均掌握在我共产党员的手中。<br></div> <h5> <b> 叶飞司令员给王征明的信</b></h5> 3月下旬,十兵团领导为更有把握控制江阴要塞,加强起义的组织领导,特地从第二十九军选派了李干、徐以逊、陆德荣、王刚四位团、营级干部,打入要塞内部。<div> 4月15日,王征明接到叶司令员的亲笔信,要他待我军行动的日期决定后再过江去,另请转告吴铭等同志不要心急也不要松懈。4月17日,兵团首长来令,告诉王征明大军21日渡江,要他立即过江,打入要塞,组织起义。1949年4月22日凌晨,在人民解放军在东线发起渡江战役之时,中共地下党组织策动据守在江阴要塞的7000余名国民党官兵,成功地举行阵前起义,将国民党军沿江防线东段撕开一个大缺口,人民解放军大批渡江部队迅速从这个缺口顺利登陆,并随即扩大滩头阵地,保证了解放军顺利渡过江阴东西30多公里的长江江面。<br></div> <h5> <b> 叶飞题词:江阴要塞起义</b></h5> 1949年4月,随着渡江战役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九江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天堑,江阴是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最东线,三野十兵团第二十三军、二十八军、二十九军和三十一军在此渡江。<div> 按照十兵团的部署,第二十三军从泰兴七圩港一带起渡,在江阴利港段至武进圩塘镇突破敌人江防。第二十八军从靖江八圩港至头圩港出发,于江阴以西的申港口至夏港口段突破敌长江防线。第二十九军的起航地点是在靖江八圩港至如皋张黄港地段,为人民解放军东集团渡江的最东线,目标是在江阴以东的长山、双山沙、巫山港一线突破江防登陆。第三十一军为第二梯队。</div> <h5> <b>第28军在江阴申港徐村登陆点旧址</b></h5> 4月21日晚,渡江战役全线打响,一时间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直指长江南岸。这天晚上,二十八军渡江第一梯队二四四团、二四七团、二四八团和二五一团各1个营率先出动,数百只战船在夜色中朝着江南岸破浪前进。<div> 江阴北外杨家嘴船工王小弟,担任渡船总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队长兼第一小队队长。一中队所有船只并驾齐驶,用竹哨作联络。王小弟操纵的一号船上,载着50多名战士。当船队驶过江心时,被对岸徐村守敌发觉,随即猛烈开火。一颗炮弹落在一号船前侧,船身剧烈颠簸,王小弟把腿一跨,骑着舵干,稳住了船。这时,各船指战员向南岸敌人进行还击,我军北岸大炮向守敌阵地猛烈轰击,掩护船队突击。</div><div> 在敌我双方激战中,王小弟的一号船抢先抵达江边浅滩。指挥员下令冲锋,军号声中,战士们纷纷跳下水,冒着枪林弹雨向前冲。晚上8时30分, 二四四团一营突破江防滩头阵地,迅速击溃敌军一个排,当即占领徐村渡口王小弟的渡船被指战员亲切称为”渡江第一船“。北岸后续部队随即大举南渡,王小弟的木船南北往来运送6次,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iv> <h5><b>陈列在江阴黄山军事博物馆前的“渡江第一船”</b></h5> 22日凌晨,叶飞司令员、韦国清政委率十兵团指挥部随二十八军过江,在江阴申港徐村登陆点踏上长江南岸。叶飞此次登陆江阴,距上次他率领江抗东进征战江阴及东路正好是十年。这时他是解放军十兵团司令员,统率15万人马渡江南下,今非昔比。但这次登陆江阴后发生了有惊无险的小插曲。渡江时,陈毅、粟裕司令员给叶飞个别交代任务,要他跟着第一梯队船登陆,担任先头军军长的角色。因为作战地段在南京和上海之间,易遭东西夹击,所以要求叶飞随第一梯队行动,直接掌握情况,实施强有力的指挥。实际上,叶飞不但在第一梯队的军,而且一直跑到第一梯队师的位置了。<br> 叶飞他们在早上五点多钟就登上了长江南岸,径直走向原先预定好的位置。这个位置,是第二十八军军部登陆后占领的一个村子。到了村头,天未破晓,天色还很黑。就要进村了,叶飞多了个心眼,先让一个名叫黄云的参谋前去联络,他和韦国清带领警卫排在村外路旁休息。不一会,黄云参谋带回一个国民党的哨兵。经过叶飞详细审问后,才知道村子有国民党军的一个团驻扎,我二十八军军部还没有占领这个村子。如果叶飞他们不先探明情况,冒冒失失冲进村子里,很可能会成为俘虏。于是叶飞带着大家朝另一个方向走去。走出一里多路,才找到二十八军的先头登陆部队。<br> 尽管叶飞在渡江战役中经历了一次几近惊险的意外,但他最终成功指挥了十兵团完成了渡江南下任务,并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叶飞的勇敢和智慧在战斗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他及时发现了潜在的危险并做出了明智的决策,避免了可能的困难和损失,从而最终取得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十兵团共歼敌十四万三千余人。继率先解放江阴后,又相继解放了无锡、常州、镇江、苏州等大中城市。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显示了叶飞作为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的能力和胆识。 <h1> <b>三到江阴:寻访战地情结</b></h1> 1990年4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叶飞与夫人一行,于15日从北京出发,到江苏的南京、扬州、江都、东台、盐城、海安和黄桥镇,重返当年征战地,参观考察。<div> 5月3日上午9时,叶飞一行在长江北岸的靖江市,登上渡轮,沿着41年前将军渡江的路线,横渡长江,到达江阴市。5月4日早晨,叶飞登临黄山,这里就是闻名的江阴要塞。当年将军率十兵团在江阴渡江作战,组织指挥了江阴要塞起义,为大军顺利渡江创造了条件,减少了我军的损失,成为渡江战役中的佳话。叶飞拿着望远镜,盯着长江波涛,回溯往事,久久不肯释手。随后又在黄山炮台旧址前摄影留念。</div> <h5> <b> 陈毅诗碑亭</b></h5> 在黄山山顶,江阴市于1987年8月建立了一座陈毅诗碑亭。镌刻在大理石碑上的陈毅七绝诗一首,由叶飞书写:<div> </div><div> </div><div> 江阴天堑望无涯,</div><div> 废垒犹存散似沙,</div><div> 客过风兴敌惶急,</div><div> 军民游击满南华。</div><div><br></div><h3> 叶飞并为此写了《诗碑亭记》,刻在诗碑阴面:</h3><h5><b>“一九三九年五月,新四军老六团奉命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番号东进抗日,直抵沪郊,威震江南。十月,陈毅司令员到江阴部署北渡长江,发展苏北。目睹被国军丢弃的江阴要塞,似一团散沙,形成废垒,满怀激情写下‘夜过江阴履国防废垒有作’一诗。近闻江阴人民兴建陈毅诗碑亭,特录诗作,以志纪念。叶飞,一九八七年五月。”</b></h5> 叶飞此行渡江南下江阴,他还有一个多年的情结,要去祭奠50年前东进作战、在江阴马镇牺牲的江抗副总指挥吴焜烈士。吴焜是1937年底从延安抗大毕业后,调到新四军第六团任副团长,团长是叶飞。1938年10月,第六团东进苏南敌后,协同团长叶飞进行了一系列战斗。战斗中,吴焜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常常亲自吹响冲锋号率部重创敌人。由于善打硬仗,勇猛异常 吴焜有个绰号叫“吴老虎”。江南的敌伪顽军从无数次挫败中认识了他,“吴老虎”的名声因而不胫而走。在江阴顾山战斗中,他腰束手榴弹,肩背大刀,一手举旗,一手持枪,率领突击队员猛攻上山。顽军见了,惊呼“吴老虎来了!”立即狼狈逃窜,溃不成军。<div> 江抗”总指挥部参谋长、开国少将乔信明,回忆吴焜牺牲时写道:“当年,我把追悼和安葬的事办好后,立即叫电台架线,向陈毅司令员报告,同时作了检讨并请求处分。我怕叶司令员悲愤伤身,想劝他早点休息,看他倒在床上,以为他睡了。我也倒在床上睡着了。等我醒来,看他坐在桌边写什么,眼睛红肿。警卫员悄悄告诉我,首长哭了一整夜。”</div><div> 叶飞原计划要去定山湾祭奠吴焜烈士,那里有吴焜牺牲后曾经埋葬的墓地。1957年深秋,在吴焜战友们的提议下,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把吴焜遗骨迁葬至南京望江矶烈士陵园,1958年5月23日隆重举行迁葬仪式。1985年4月5日,中共江阴县委、江阴县人民政府在定山东麓举行吴焜烈士埋葬处纪念碑揭碑典礼,正反面碑文都由叶飞亲笔书写。但是由于修路的缘故,无法前去,只能作罢。遂驱车前去华西村。</div> <h5><b> 位于周庄定山湾的由叶飞将军题写的“吴焜烈士埋葬处纪念碑”</b></h5> 华西村闻名全国,当时是全国建立村级党委的两个之一,党委书记吴仁宝担任过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华西,叶飞听了吴仁宝的汇报。他说,华西是“上工业、稳农业、抓副业”,三年跨了三大步,实现了四个“一”:全年农副工业总产值超过一亿元,全年创税利1000万元,粮食总产100万斤,全村年均超1000元。他说,华西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家家都是万元户。他又说:家家吃粮不用挑(集体运),用水不用吊(自来水),煮饭不用草(液化气),便桶不用倒(抽水马桶),通信不用跑(家家有电话)。听得叶飞哈哈大笑。 <h5> <b> 叶飞题字:江南外贸第一镇</b></h5> <h5> <b>石立方标志</b></h5> 接着叶飞驱车到了祝塘镇,这是他半个世纪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当年作江抗总指挥部指挥所的房子,已经找不到了,到处是高楼林立。祝塘镇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镇。1988年,祝塘成为江苏首个外贸亿元镇,还曾获全省乡镇出口创汇“八连冠”。叶飞参观了针织厂和服装厂。祝塘镇的党委书记、镇长请叶飞题字,叶飞欣然提笔写到“江南外贸第一镇”。祝塘镇政府将叶飞题字制作了石立方的标志,矗立在镇南的路口,十分醒目,南来北往的人一眼能见。<div> 5月5日上午,叶飞一行结束了两天的江阴之行,驱车去常熟,要去看看另一处当年的征战地。</div> 参考资料:<div> 1. 《叶飞传》林强、鲁冰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div><div> 2. 《叶飞回忆录》叶飞著,解放军出版社;</div><div> 3. 《开国上将叶飞》王昊、王纪一著,战友文献出版社;</div><div> 4. 《新四军在江阴》江阴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