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世遗之城--泉州

橄榄叶子

<p class="ql-block">5月下旬,去泉州旅游一周。这次是住在泉州,每天到周边走一下。</p><p class="ql-block">泉州古代叫温陵、刺桐城、鲤城。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泉州历史悠久,于唐景云二年(711年)改名泉州,先秦时期闽越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风俗独特且社会因素丰富而庞杂,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综合体。</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5日,在中国福建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姑嫂塔)。我们去了其中的 8处:德济门遗址、天后宫、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洛阳桥、顺济桥遗址。有些事仔细看,有些是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从火车站直奔开元寺。</p><p class="ql-block">开元寺西塔。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 (916),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壮丽,为石塔建筑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西塔第三层的一个拱门右侧的雕塑是印度教的猴神哈努曼,这可不是孙悟空,那个时候西游记还没有“出世”呢。从这里可以体会泉州是融合了不同宗教的一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仁寿塔北侧的照壁“麒麟壁”从城北大城隍庙前移至此。麒麟壁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迄今已有270多年历史。壁分三垛:主体正中粉壁上用交趾陶镶嵌硕大麒麟;左右两垛各嵌砖刻的灵芝、牡丹、鹿、鹤,以及莲花、珊瑚、羽扇、犀角、葫芦、蜂猴(封侯)、松、竹、梅等。其实,“麒麟壁”上的动物并非麒麟,它是一种叫“犭贪”(音:tan)的动物。民间传说有一天,它看到东海上升起一轮红日,以为是一个大宝物,猛冲过去想一口吞下太阳,结果跌进海里淹死了。这照壁在警示天下众生,万不可贪。</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照壁的左壁</p> <p class="ql-block">顶着栏杆的力士</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工作的文史研究者黄玉山介绍,这块石头叫“放心石”,唐朝就有了。把心中的那一点改在下面,寓意是提起千般烦,放下万事空。原本在西塔的四周都有放心石,喻为四方。民国时期西塔的西边、南边、北边变成民居,就把石头给搬出去了,只剩下东边这块。</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的匾上写着“桑莲法界”。据资料记载开元寺寺址原是唐代大财主黄守恭经营的一大片桑园。传说黄守恭白日梦见一和尚向他乞地建置道场。他虽乐善好施,却舍不得将桑园无故奉献。于是有意作难地说:“须园中桑树三天内开出白莲花方愿施舍。”谁知第三天满园苍绿的桑树竟然盛开出白皑皑的莲花。他被这神奇现象感化,毅然献地结缘。传说中的这位和尚就是主持建筑道场的匡护大师,故赐寺名“莲花”。此寺之西侧因有昔日遗留下来的这株枝干龙蟠的老桑树,也被赋予“桑莲法界”的雅称。</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代印度教里骑狮子的人面狮身像。在大殿外台阶边最下层</p> <p class="ql-block">有800年树龄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桑树</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后面八柱上雕刻着不同宗教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东塔,“镇国塔”,高48.27米,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初为木塔;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易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公元1238年-1250年),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东西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p> <p class="ql-block">小西埕,位于泉州鲤城区开元街道新春社区新街2号,是2018年开发的一个小型文创园,后来渐渐成为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用白岩松说的话作为背景墙,来的人都会拍照,我们也不例外哦</p> <p class="ql-block">作怪样被抢拍</p> <p class="ql-block">顺济桥遗址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泉州城城南)晋江江面上,始建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为泉州知州邹应龙以来泉的外国商人资金建成。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顺济桥遗址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大桥自14世纪以来多次修缮;1932年,军阀陈国辉将该桥修成钢筋水泥桥,汽车可以通行,并成为福厦公路的主要通道;1998年3月顺济桥被泉州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0月2日,该桥宣布为危桥,并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2001年,该桥第9号、第10号桥墩石头出现松动,出现险情;2006年7月24日下午第9、10和第21、22号桥墩倒塌,顺济桥成“断桥”,现以遗址状态保存。</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湄洲岛看妈祖庙。上岸码头三个女孩的塑像分别是惠安女、湄洲女和浔浦女,不同的服饰和发式。</p> <p class="ql-block">妈祖信俗是一种非物质遗产</p> <p class="ql-block">妈祖宫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妈祖庙,即“湄洲妈祖祖庙”,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是妈祖文化的起源地。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妈祖庙建筑群以前殿为中轴线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300米、高差40余米的主庙道,从山门、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明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卫指挥周坐重建妈祖庙。永乐元年(1403年)至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奉旨遣官建造正殿。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闽浙总督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建功而扩建祖庙时,把朝天阁重修并改为正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抬梁结构建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重修。</p> <p class="ql-block">看建筑局部的细节,很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朝天阁,里面供奉的妈祖用巴西花梨木雕刻</p> <p class="ql-block">岛上的妈祖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妈祖文化园是建成时间比较短的文创区,有妈祖的金、木、水、火、土塑像。此塑像为水,以海里的砗磲做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火塑像,以白翡翠制成</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清源山,看出入口处的石阶和两块石刻的奥妙了吗?其实是道教的阴阳八卦图,只不过形状有所变化,把弧线变成了直线。</p> <p class="ql-block">老子像系由一大整块天然的花岗岩雕琢而成。石像呈席地坐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其形象是:老君身披道袍席地而坐,左足上屈作蹲状,右足前伸平放屈至前身,左手依膝平放,右手凭几,食指与小指微前倾,似能弹物,面额丰润圆亮,两眼深邃,双耳垂肩,脸含笑容,长髯飘动,胸前惜已略残,整座雕像极具神韵,艺术匠师非常生动自然地刻画出他的仙风道骨和慈祥安乐的神态。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老子石刻造像,堪称宋代石雕的代表作之一。这尊石像原建有真君殿等道教建筑群,规模恢宏,蔚然壮观(近年出土当年的石室构件),供人崇祀老君。明代以后建筑物已毁废无存,使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奇峰碧野的衬托下呈现一幅天然传奇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的茶室兼文创店,清幽,宁静。</p> 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展品解释了当年中国与海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摩尼教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宗教的信仰,也被称为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它起源于古代波斯,由摩尼在公元3世纪创立。摩尼教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在摩尼教的信仰体系中,光明代表善良、纯洁和智慧,而黑暗则代表邪恶、无知和混沌。教徒应该通过行善、追求智慧来抵御黑暗的力量,并寻求救赎。此外,摩尼教还强调节制和禁欲,提倡清净的生活方式。<br>摩尼教在创立后的一千多年间,从北非传播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对中世纪欧亚大陆东西文明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摩尼教在历史和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与其他主要宗教的竞争以及历史变迁等原因,摩尼教逐渐式微,至今已经几乎消失。然而,摩尼教对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宗教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div>在泉州发掘出的摩尼教圣像,据说在全国唯一</div> 坷壳厝,用海蛎子壳建造的房屋。当年海上运输返程用海蛎子壳压舱,到了目的地就丢弃了,当地人用来造房子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永宁古卫城。永宁古卫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筑建,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年悠久历史。史载,永宁卫下辖有11个千户所,鼎盛时期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永宁卫城有新、旧卫城;旧城因地形走势如鳌,又称“鳌城”。两城均为古代东南沿海海防工程的重要遗迹。当时,永宁已成人口密集、经济富庶的泉南重镇和著名海港。因当时的晋江、惠安、同安一带倭寇活动极为猖獗,周德兴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视察永宁时认为:“此福地也,于是屯扎西隅,军不疾病,民皆殷富……因奏请建城”。同时,周德兴“抽三丁之一为沿海戌兵防倭,移置卫所当要害处”,改永宁水寨为永宁卫。增设祥芝巡检司,并造司城。东门是后来造的。</p> <p class="ql-block">古城地图</p> <p class="ql-block">这堵墙有点意思,后来知道叫出砖入石。当地盛产石头,这种方法解决了砖头不够的问题,还节约造价</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城里庙宇特别多,不知道为什么叫紫树林</p> <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建的宁东楼</p> <p class="ql-block">这座庙里有隋代的男观音像,可惜在修没有看到。</p> 最典型的景观 <p class="ql-block">锡坤水泥坊,这是一个很有艺术头脑的水泥匠用水泥做的许多微型模型,包括整个永宁古卫城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洛伽寺</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终于买到了木偶剧票子。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是我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剧,精湛规范的表演技艺已成为我国提线木偶艺术优秀的珍稀范本和不争代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入选这个名册的唯一项目。</p> 开演前 我们看得是折子戏。这是钟馗醉酒 <p class="ql-block">第五天,蟳浦村。簪花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坐落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北岸的蟳埔村,曾是无数远洋商船的出发地。蟳埔人以海为田,为便于劳作,“大裾衫、阔脚裤”成了蟳埔女服饰最突出的特点。由于蚵壳厝被评为非遗,房屋不能拆,看周边村子的村民拿到拆迁费富起来的蟳埔村民,因为簪花和赵丽颖在此簪花而富了起来。硬是把一个习俗做成了村子里的产业。</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这里,看到满大街都是簪花店。这张照片是村子里普通妇女插花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女孩子们都爱插花,有些游客就是冲着簪花来的</p> <p class="ql-block">蚵壳厝</p> <p class="ql-block">打卡蟳埔</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这是城门和城门外的影壁,城门上面是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古城外是大海</p> <p class="ql-block">光绪年重修城墙的捐款人刻碑以纪</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上看崇武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城墙的百分之八十是古迹</p> <p class="ql-block">去吃午饭的时候,意外的被告知旁边是全世界唯一的军庙。一位在1949年被解放军救下的小女孩,70年后捐资建了这样一座庙,庙里供奉的非神非仙,而是当时为渡海牺牲的27位解放军战士(28军的)。</p> 解放军的牌位 这位曾姓女子就是筹资建庙的人 <p class="ql-block">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在万安桥尚未修建之时,这里原有古渡口——万安渡(亦名洛阳渡),故名。洛阳桥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1962年,洛阳桥进行维修;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1993年,洛阳桥进行全面修建;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通行。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洛阳桥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洛阳桥采用了“筏型基础”、“浮梁架”和“养蛎固基”这三大独特技术,代表了当时的技术</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头的石将军。</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头的石塔。这些石将军和石塔是古人用来祈求保佑桥的安全的</p> <p class="ql-block">桥中部的一座小庙和刻石,最有名的是中间被描成红色、字很多的两块,记录了洛阳桥建造和修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宝塔镇河妖,祈求万古安澜</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了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的建造者蔡襄。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属福建省莆田市)人。北宋官员、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在朝为谏官时,以直言著称。后数度外出,历知泉州、福州、开封府事,所到之处皆有政绩。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属福建省莆田市)人。北宋官员、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在朝为谏官时,以直言著称。后数度外出,历知泉州、福州、开封府事,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当年也有规定官员不得在家乡为官。他为了能够回乡任官,帮助老百姓解决造桥的问题,用蜜糖在地上写了“蔡端蔡端 回乡做官”8个字,招引了很多蚂蚁爬在上面,他陪同皇帝走过时,皇帝不禁读了出来,他马上下跪称谢主隆恩,皇帝当然也知道这是人为的,但是没有揭穿,蔡襄得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做官,而且建造了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边的闽南房屋</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五店市”是晋江市区一片有闽南特色的红砖厝建筑,横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掩映在密集的高楼大厦中间,在当地历次现代都市改造建设中得以幸存,政府将分散的建筑集中到这里,并受到不断升级的保护。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保留和保护历史的方式。其中闽南特色建筑的红砖白石燕尾脊,出砖入石都可以看到</p> <p class="ql-block">状元牌坊。泉州一共出过11位状元,有一家就出了两个状元。这里有一条簪花的龙,算是龙年的应景吧。为什么戏台上写的是“横竖撇捺”?据当地人说,意思是指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笔画笔顺,即“横”、“竖”、“撇”、“捺”,这不仅仅是一种书写顺序,也蕴含着为人处世要脚踏实地、一笔一画的道理。此外,这个概念还象征着闽南建筑结构“出砖入石、一砖一瓦”的文化特征和精神所在。</p> <p class="ql-block">戏台正要上演舞狮</p> <p class="ql-block">戏台藻井</p> <p class="ql-block">蔡氏家庙</p> <p class="ql-block">出砖入石,修补破损的墙时,一来砖头破了,二来不够,就用石头嵌入,这种形式也美化了墙</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是相对于河南的少林寺而言,相传是中国南方武术之发源地,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历史上的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共有十三进落,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小部分。镇国东禅寺,始建于唐乾符(874-879)年间,盛于两宋,几经兴废。但南少林武术也随着这些组织广播海内,拳派远播,同时期,明清泉州港衰落。南少林武术也随着泉州移民潮远播海外,枝繁叶茂,影响广泛,泉州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武术活动历史悠久。2022年南少林恢复开放。</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匾额在殿内,雄字故意写错了,左半边写成了右字叫做庇右。</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这里有一尊用整块红木雕刻的观音像,脚踏莲叶,手持净瓶,被称为和平观音。</p> <p class="ql-block">信徒捐资建造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庙,外表比较低调</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前的泮池。是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呈半月形,也称作"泮宫",是官学的标志。根据古代礼制规定,"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南,半天子之学,故称之为泮宫。"因此,古代的地方学校只能在东南方向开一个缺口,形成半圆形的水池,即称为泮池。</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挂满了各朝各代皇帝写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雕梁画栋</p> <p class="ql-block">晚上老杨同学请吃饭,饭后大家又去看了清净寺等宗教场所。晚上的清净寺也有另一种韵味的美</p> <p class="ql-block">离清净寺不远,就是锡兰王子旧居。锡兰侨民旧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明天顺二年(1459),锡兰国王遣王子出使中国,时因锡兰国内变故,王子滞留泉州,取“世”、“何”为姓。后裔于清初建此居所。占地面积780多平方米,单檐硬山式,双坡顶,抬梁式构架。原有四落四雀翼(榉头)三庭井,东侧附有一连七间护厝,并配有天井、水井,后花园。现第四进已毁。门口是一位算命的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灯火辉煌,晚上关了门,有人在门外朝拜</p> <p class="ql-block">第七条,我们就要结束旅游回上海了。想起老杨和老曹看到天后宫前的城墙遗址,看看距离只有一公里,算算时间,决定去看一下。天后宫的前面是宋代和明代城墙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22个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组成部分。初建时以宋徽宗赐额“顺济”为庙名。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从泉州浯江启航,回国后奏请朝廷鼎力重修,并把顺济庙”改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施琅准备征台,奏报“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清朝廷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天妃宫”又改名为“天后宫”。天后宫建筑群保存有宋代构件和明清时期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旅游是不是成功,跟谁一起玩儿很重要,但一个好到有绝对是旅游难忘的关键。大家跟我们的金牌导游阿森合影。</p><p class="ql-block">老鲁说,我们这几天收获满满,沾了许多的仙气,做了几天的圣人(在路上看到一条标语,说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朱熹说“此地古称佛国,满城皆是圣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