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便是主人

华干林诗文

<p class="ql-block">扬州瘦西湖南大门口有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b>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流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b></p><p class="ql-block"><b>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b></p><p class="ql-block">此联作者为清末扬州盐务官李鼎,书者为李鼎的女儿、扬州当代著名书画家李圣和先生。此联中,我最欣赏的是“得闲便是主人”这句,既平白如话,又含意深奥,道出的是一部人生大哲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文精神,在儒家文化思想的浸润下,总体呈现的是一种入世思想。人一生下来,便遵循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标准框范自己,所谓“君子终日乾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故而,或为名累、或为利害,终日奔忙,甚至忙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即所谓“找不着北”。但正如满弓易折,生理和心理规律告诉我们,人不能整天一直绷紧着弦生活,人必须放松,必须学会放松,必须善于放松。君子言:“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又岂止是文武之道,此乃人生之道也。故而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很多人悟出了与“自强不息”相对的人生道理,即人应该懂得放下,善于放松,勇于放弃,有了这“三放”,你会领略到人生的另一番风景,即自由自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庄当然是最懂得放松,放下、放弃的人,且不去说他们了。这里我倒想说说另一位深得其中三味人物——苏轼。</p><p class="ql-block">苏轼被贬黄州时,有一次夜醉归来,家人已熟睡,他敲门无应,曾作《临江仙》一首:</p><p class="ql-block"><b>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声如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b></p><p class="ql-block"><b>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b></p><p class="ql-block">苏轼所谓“长恨此身非吾有”是老庄思想,也是苏轼当时的思想。庄子宣扬吾身非吾有,提倡人身自由,主张不为外物所役,这正与苏东坡当时的思想一致。苏轼少时曾“奋励有当世志”,想在人间干一番事业,往往南奔北走,行色匆匆,所谓“坐若飞鸿”。那是因为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而此时却因“乌台诗案”获罪贬谪于黄州。被人看管着,依然身不由己。于是他发出了“长恨此身非吾有”之无可奈何的感叹。同时也让他忽然萌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念想。</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门口对联中“得闲便是主人”,看似平白如话,实则意味无穷。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身心都能收归己有的话,那一定是十分自在之人。一个人能经常给自己“松绑”,将自己放下,走进大自然去领略春花秋月、夏荫冬雪,那更是幸福感很强的人。</p><p class="ql-block">“得闲便是主人”,不仅是启迪人生的睿智语言,同时,它置于瘦西湖大门口,还向人们昭示了扬州的城市文化特色。扬州是一个典型的休闲城市,扬州人总结自己一天生活模式的经典语言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具体解释就是,早上到茶馆吃早茶,吃到日上三竿,谓之“皮包水”。晚上呢,吃过过晚饭,往浴池中一泡,泡到午夜时分,方才拖着一副庸懒的皮馕回到家中。</p> <p class="ql-block">读过一篇关于人类文化学的著作,作者叫曹世潮。他曾有过一段关于世界城市生活文化的经典论述。他说,就生活方式而言,世界上有三个经典城市,第一个是英国伦敦,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最典型的小资社会,“工作着是美丽的”是骄傲的经典语言;第二个是印度的新德里,这是一个宗教国度的文化中心,一切生活方式都是依据佛教仪轨进行的;第三个是中国的扬州。这个城市的人,整天在为自己安排生活,从早晨的早餐到晚夜的洗漱,“扬州三把刀”将一天的生活安排得停当精致。细想,当一个城市的人,连对待自己的脚丫子都那么精雕细刻,他们的生活品质和自我满足的精神是可以想象的。而这样的生活方式才真正是以人为本的,因而也才是最有生命力的!</p> <p class="ql-block">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眼见得有些发达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身在扬州的我们,一直羡慕着人家。那时,润扬大桥尚未通车,从改革开放前沿调到扬州来工作的市领导心急如焚地说:“长江天堑,不仅阻隔了扬州融入苏南经济,更重要的是成为扬州人心理上的一道屏障。”于是,在润扬大桥通车时,这位市领导便做豪迈状地说:“现在我们已将扬州落后的帽子甩到长江里去了,扬州已全面带入苏南”。</p><p class="ql-block">如今改革开放过去了四十多年了,但是,当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一下中国社会前进的足迹时,不禁显得很迷茫,有些世态乱象已发展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但所幸者,一度被人们认为总是浸泡在茶水与浴池中的扬州人,却不仅拥有了属于他们那一片蓝天、那一弯碧水,而且有幸保留下了瘦西湖、东关街、东圈门、南河下等一片又一片原汁原味的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扬州人会自豪地说,“我们扬州人有很强的文物保护意识。”确实,扬州比之于其他很多城市而言,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很好。但同时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因为长江阻隔、交通闭塞,才导致扬州近百年来经济社会落后。因为经济不够发达,才没有来得及去“开发”“改造”古城。因为没有开发、改造,才使得大片古街区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才让扬州文脉不至于断了香火。</p> <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说社会经济停滞落后是一种不幸,那么,换一个角度看,这种不幸又恰恰补偿或成就了文化精神传承的侥幸。于是,近代百年,扬州人确实“闲”得慌,可谓“得闲”者也,而正因为“得闲”,才使扬州人成了今天这份富饶丰厚历史文化遗产的主人。</p><p class="ql-block">今天,当很多远方的客人来到扬州,徜徉于古运河畔、泛舟于瘦西湖上;当他们在细数着扬州炒饭中到底有多少种配料并咀嚼着它的美味时;当灯火阑珊之时,将自己的身体浸泡在温蕴的浴池中,放松地享受着扬州式搓背时,许多朋友都在表达着一个同样的意思:得闲便是主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