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也许是五一节中午的一场暴雨,博物馆人多、孩子多,节日期间博物馆闭馆时间从17点延长到19点,极大方便参观。</p> <p class="ql-block">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史鉴今,共赏文明之美。</p> <p class="ql-block">进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仿佛穿越时光,置身历史长廊,感受泉州这座古老海港城市在宋元时期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珍贵的历史遗存生动展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泉州开放、多元、包容的海洋文化和城市精神。</p> <p class="ql-block">泉州从周秦时期开始发展,在宋末元初的时候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泉州,古称刺桐,因自身条件与历史的风云际会,成为12-14世纪东亚的航运中心。不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枢纽,甚至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p> <p class="ql-block">摘自马克.波罗行记</p> <p class="ql-block">想象一下:帆船日夜漂洋过海忙个不停,繁忙的港口,装货的卸货的,送行的,还有百姓商贾齐立在海边欢迎进港的船…</p> <p class="ql-block">港口船只往来,帆与帆在海面上辉映日月,呈现诗中描述的“涨潮声中万国商”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洋交通的发展和海洋贸易的繁荣,泉州(刺桐)成为当时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汇中心。</p> <p class="ql-block">波斯人、阿拉伯人、欧洲人、犹太人、印度人等,在泉州享有经商与信仰的自由。不仅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也带来了不同文化与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在这里相遇并相互丰富。</p> <p class="ql-block">进口有香药、琥珀、珠绯、犀象、玛瑙、蕃布、镔铁、玳瑁、乳香、没药、阿魏、白龙脑、龙涎香、五色杂花蕃锦、木材、硫磺、水银、铜、银、药材和各方土布等,即近二百种。</p> <p class="ql-block">出口货物主要是锻帛、瓷器、漆器、缗线、铅锡、杂色帛、茶叶、凉伞、糖、酒、金银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在泉州,建在高处的塔不仅有神圣的宗教意义,还有航标塔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航海旅程后,归航的人们远远看到伫立在山头的万寿塔、六胜塔时,便知道故乡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海外货物如何从港口运到陆地成为一大问题,为畅通陆地交通,泉州城掀起了建桥热,建成的石桥多达100余座,它们如长龙般横跨江海之上,疏导着人流和货物。</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安平桥现在都已成功入选世遗泉州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文物是文明的载体,蕴含着几千年的中国智慧!文物是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我们的祖先用聪明和智慧为后代留下了无数传世珍宝。</p> <p class="ql-block">“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讲述了东方海洋大国舟船历史的动人故事。从人类的舟船起源,到中国历代各水域的著名舟船模型、历代战船、古代使节的出国使船、华丽的游船等,包括古代造船、航海技术的重大发明、渔民生活等,都一一呈现。</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这个浩瀚无穷的舟船时空中,领略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舟船文化。</p> <p class="ql-block">舟船的直系祖先~独木舟</p> <p class="ql-block">“舟”字最早出现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一条小船,本义即船。古籍中又可活用为动词,指渡河或用船运载。</p><p class="ql-block">甲骨文像木船之形。从字形上来看,“舟”的形似是方头方尾,而两边微微翘起,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说文解字》:“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凡舟之属皆从舟。”(注:舟,船。古时候,共鼓、货狄两人,把木挖空来作船,把木削作桨,以渡过不能通过的水流。(舟)像船的形状。大凡舟的部属都从舟。)</p> <p class="ql-block">人类最早的水上工具~筏。孔子失意时曾感慨欲“乘桴浮于海”,想乘坐小筏跨海远去。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筏已是人们的交通工具了。</p> <p class="ql-block">在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迄今我国最早且最长的独木舟出土文物,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发掘的文物。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光辉灿烂文化,我们的先祖独具匠心、聪明智慧,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泉州海外贸易的长期繁荣,得益于其具有强大的瓷器、铁制品、丝织品等生产制造能力。</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陶片</p> <p class="ql-block">雅美族是台湾的原住民族,是台湾唯一的海洋性民族,几乎全部居住在台湾的兰屿岛上。对于以海为生的雅美人来说,船是必备的工具,也是神圣的。因此,雅美文化的代表之一就是造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雅美人的船有别于普通的船。他们的船不用一枚钉子,全部采用木头来做成,而且每艘船要使用十种以上的木材才能完成。在船底、船边和船头尾结合的地方,雅美人智慧地使用龙骨来进行连接,弯曲的龙骨需要特殊的木材才能制成,从而保证船只的坚固。</p> <p class="ql-block">雅美人将船装饰得极富美感,红白黑为主色,两头高高翘起,船尖装饰羽毛,船身雕刻着精美的纹路,行驶在海上时如一朵朵盛开的花。而船上的纹路并不只为装饰,菱形纹代表水波,人形纹象征祖先,同心圆纹则代表太阳,这些纹路如同秘符,保佑着雅美人出海平安、收获丰富。</p> <p class="ql-block">长江船</p> <p class="ql-block">大型沙船</p> <p class="ql-block">看到我们湖北的船:湖北仙桃的鸬鹚船</p> <p class="ql-block">鸬鹚船产生于近代,是鱼船中最小最轻的双体小船,一个人就可以担起行走。驾鸬鹚船也是个技术活,渔夫双脚分别踩在两只船上,一边操作一边还要指挥鸬鹚捕鱼,需要绝佳的平衡力和协调性。</p> <p class="ql-block">黄河船</p> <p class="ql-block">羊皮船</p> <p class="ql-block">滚滚奔流的黄河上,舟船发展源远流长,羊皮筏子是其中古老的渡河工具之一。</p> <p class="ql-block">数个羊皮做成气囊固定在木竹架上,渡河之后可将气囊卸下扛走,有点像气阀船的前身。模型后面的展板上,黄河波澜壮阔,羊皮筏子显得单薄而危险,对于彼时的人们来说,每一次渡河都是一次对生死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采莲船</p> <p class="ql-block">“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江南的乌篷船由特制的“黑油”涂抹,防水防漏,美观实用,也因其纤美的造型成为诗意浪漫的象征,在唐宋诗词中屡屡出镜。</p> <p class="ql-block">各种精美的船。兼具艺术审美与精巧构思与一体,无不让人感叹古人的精妙智慧。</p> <p class="ql-block">龙凤船</p> <p class="ql-block">凤船</p> <p class="ql-block">游船</p> <p class="ql-block">南湖游船</p> <p class="ql-block">文物是文明的载体,蕴含着几千年的中国智慧!文物是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我们的祖先用聪明和智慧为后代留下了无数传世珍宝。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根据刺桐港的传统,商船都会在头年的秋冬乘北风出航,驶往南洋贩运货物,并在来年夏初乘南来的海风回国。</p> <p class="ql-block">中国有三大传统船型</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就是沙船,其发源于我国长江口及江苏、上海崇明一带的浅吃水型船只,沙船历史悠久,结构独特,造型为方头方尾平底,长宽比大,多桅多帆。</p><p class="ql-block">第二种就是福船,这个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海船的通称,船头尖,船尾宽,首尾两头上翘,舷两侧常刻画一对船眼。船体高大,甲板宽平,船底尖,吃水深适合海上航行。</p><p class="ql-block">第三是广船,它是广东各地大型木帆船的总称,其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船帆面积非常大,用材多为铁犁木等热带硬木,结构坚固,具有良好的适航和续航能力。</p> <p class="ql-block">造船工具</p> <p class="ql-block">古时造船</p> <p class="ql-block">勤劳智慧</p> <p class="ql-block">水密隔舱。后渚港宋代古船,是世上已发现的最早应用水密隔舱技术的海船。无独有偶,这艘斑驳的古船还是其他多种先进造船技术的代表。V形的船底结构,能增加吃水深度,可在风急浪高的海面上保持稳定;船舷及底部“以全木巨枋,搀叠而成”,多层板叠合总厚度达18厘米,坚固异常,足以胜任长时间、长距离、复杂天气情况下的商业航行。此外,用铁钉、麻絮、油灰填塞船板接缝以求防渗漏的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橹:船的精巧不只有优美的型与线,还有隐藏在船体中的各项小技艺,在水中摇摆的橹不用离开水面,减少了桨出水的做功消耗,这便是人们常说“一橹抵三桨”。</p> <p class="ql-block">碇:停泊工具。汉代以后的木爪石碇和木碇,结构原理科学。近代西方的杆锚,便是采取这种结构形式。</p> <p class="ql-block">舵:帆与舵的出现是中国造船技术的重大进步,能把各个方向的风转化成动能,不同造型的船尾舵既优美又实用。</p> <p class="ql-block">帆</p> <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不仅舟船的形式多样,船帆的布置和外形也林林总总。古时人们就已经学会利用船帆将风转化成动能,天气恶劣时用船帆避险,在天气晴好时加速前进,船帆的设计可谓充满了机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不同时代和水域的船模</p> <p class="ql-block">泉州在商业上的积极进取,成为其崛起的又一大支柱。“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盖诸地商贾,贩运货物之巨,虽合全世界之数,不及刺桐一巨港也”……毫不夸张地说,泉州作为欧亚陆路与印度洋海陆的结点,所引领的中国海洋时代,主导了13世纪后半叶的世界体系。</p> <p class="ql-block">徜徉馆中,重温属于这座城市的辉煌过往,重温那片海蓝色记忆,内心充满着敬畏和感慨,仿佛能听见历史的悠长回响,看见曾经繁荣的繁星点点。</p> <p class="ql-block">后记: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我深刻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展示的丰富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物让我领略到了泉州在海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次体验,也让我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合作的桥梁,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连接着世界各国的友谊和合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