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 烟雨三月江苏行掠影--南京篇

客山游子

<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2024年春,三月的南京城灰白色是它的主调,江南雨是它的绘画墨水,金陵大地是它的画板,而城市轮廓、古城古庙、湖光山影、大街小巷则是它的润物。啊,三月的春雨将整个南京城装扮成一幅幅浓淡相宜的水墨中国画,无须细说,金陵大地此时也变得如此诗情画意,趁着这朦胧美的季节,笔者踏上了烟雨三月江苏行的旅程。</p><p class="ql-block">三月的春雨陪伴我们游南京,品金陵。在雨中我们的身影也己经置身于每一幅金陵春雨水墨画中,美哉!悠哉!乐哉!</p><p class="ql-block">如下是2024年春,江苏行的第一篇《烟雨三月江苏行-南京篇》掠影。</p> 1古城墙掠影 <p class="ql-block">南京明城墙,是明代初年都城(应天府)城墙,包括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依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北有后湖为屏、西纳石城入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其中京城城墙长达35.3千米,现仍完整保存25.1千米,是中国目前留存规模最大的京城城墙。而京城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千米,围合面积逾230平方千米,为世界历史之最。</p> <p class="ql-block">古城门掠影</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掠影</p><p class="ql-block">城墙维修20世纪80年代,在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之下,南京城墙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维修和环境整治工作,城墙的保护工作逐步走上了一条科学的、健康的发展轨道。经过30年的大规模维修,城墙旧貌变新颜,成为最美的城市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掠影</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瓮城简介</p><p class="ql-block">中华门,地处南京城南交通咽喉,是明代南京城墙十三座京城城门之一,明洪武十九年(1386),朱元璋下令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旧址上重建城门,因门外有聚宝山(今雨花台),故定名聚宝门。1928年改名中华门,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中华门布局严整、构造独特、由四道城门贯通、形成三座内瓮城、各城门均有能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遇有敌兵攻入,城门内"千斤闸"迅逸降落,切断其退路,伏兵四出,分别歼灭,恰如"瓮中捉赞"。瓮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两侧有登城马道,可骑马直达城头,瓮城设有27个藏兵洞,平时用来储藏守城器械和军用物资,战时可供士兵埋伏于内,相传,中华门的藏兵洞可藏兵数千,藏粮万担,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中华门城楼在战火中被毁,中华门瓮城南北深128米,东西宽118.45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好、设计最精巧、结构最复杂的砖石结构城门,瓮城最高处达21.45米,整个建筑用石灰、桐油等作黏合剂,极为坚固,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1988年,中华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2012年,中华门所在的南京城墙两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至今,南京作为"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的牵头城市◇努力推进城墙申遗,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军事城防设施的伟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掠影</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掠影</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掠影</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掠影</p> <p class="ql-block">台城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北极阁北麓、玄武湖以南,是从解放门向西延伸出的一段明城墙,这段城墙下设有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这段城墙以条石为城基,城基之上用明初烧制的城砖包砌,长253.15米、高20.16米(其中条石城基高7.36米、城砖部分高18米),西端宽9.8米,东端宽10.3米。</p> <p class="ql-block">隋兵灭陈后,台城遭到严重破坏。中唐后,更逐渐荒芜衰败。晚唐时,诗人韦庄凭吊台城古迹,写出哀婉动人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 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上的炮台</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上,游人在雨中漫游</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抚摸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墙简介</p><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墙是遗存至今的中国明代都城城墙,始筑于公元1366年,历时28年建成。城墙整体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部四重城垣组成。其中外郭城长达60公里,京城城墙达35.2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砖石都城墙。南京城墙设有城门13座,大型水关2座,垛口约13616个,窝铺约200座,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p><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墙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而建,形成非方非圆的不规则形状。这座旷世城垣虽经历了六百多年,仍以25.091公里的遗存,雄冠世界城垣。2012年,南京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南京城墙实现全面开放,遗存的段落绝大部分均可登城游览。</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掠影</p> <p class="ql-block">城砖责任制。南京城墙砖,是一座"活"的明初资料库,为世界城垣建造史上所独有,其砖文是南京城墙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城墙砖文上有最早的规范的生产责任制系统。造砖涉及的各阶层人员都印于砖上,上至府州县各级官员职务及姓名,下至造砖管理基层组织人员与烧造工匠的姓名,最多的达十一级。这种精细的问责制度,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放眼全世界也是极为罕见的。这种制度有效的加强了制砖工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了城砖的质量,避免了粗制滥造的残次品的产生。</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掠影</p> <p class="ql-block">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陈列的城砖</p> <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墙博物馆效果图</p><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墙博物馆位于中华门瓮城东侧,坡道设计呼应中华门马道,整体建筑与古城墙相映相衬。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古城门(武定门)掠影</p> <p class="ql-block">雨花门掠影</p> <p class="ql-block">解放门掠影</p><p class="ql-block">解放门是南京城墙建国后新开的城门,为单券城门,位于玄武门以南、太平门以西,鸡鸣寺东北、玄武湖南岸。为方便这段城墙内外的交通,并为防空疏散的需要,南京市政府在北极阁山下的台城靠近"后湖城墙"的位置新开此门。1951年12月开始设计动工,1952年6月12日竣工,同时打开并扩建了附近的明代"后湖小门",以通往玄武湖。</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掠影</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掠影</p> 2 鸡鸣寺掠影 <p class="ql-block">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南朝时期与栖霞寺、定山寺齐名,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p><p class="ql-block">鸡鸣寺历史可追溯至东吴的栖玄寺,寺址所在为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南梁大通元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曾四次"舍身"于此,并在寺院内颁布《断酒肉文》,为佛教素食肇始,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建康(今南京)时就居于此;</p><p class="ql-block">南唐时易名净居寺,后改圆寂寺;宋朝时改为法宝寺。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重建寺院,扩大规模并御题"鸡鸣寺",后经不断扩建,院落规模宏大,占地达千余亩,殿堂楼阁、台舍房宇达三十余座;清朝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修;1958年改为尼众道场;1983年起依明清时规模形制复建,并逐步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掠影</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掠影</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掠影</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掠影</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掠影</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掠影</p> <p class="ql-block">钟楼、鼓楼,鸡鸣寺掠影</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掠影</p> 3  玄武湖掠影 <p class="ql-block">玄武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2.0千米,湖面面积3.78平方千米,库容约550万立方米。玄武湖是长江古秦淮河道遗留下来的一部分,为浅水湖泊,属于长江古秦淮河道遗留下来的一部分,为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等美誉,更被誉为"金陵明珠"。玄武湖的湖水主要靠钟山(紫金山)北麓雨水供给,通过金川河、珍珠河、秦淮河与长江相连,担负着城市防洪排涝、生态景观、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城区河道生态补水等综合功能。</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水墨画框</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水墨画框</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自六朝时期起就是皇家园林湖泊,明清时期曾是皇册库的所在地,历史上曾是王公贵族的游乐地和训练水师的场所。玄武湖的湖水清澈,湖畔绿树成荫,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公园内分为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五洲,洲州堤桥相通,浑然一体。环洲是一条形如玉环的陆洲,从南北两边伸向湖中拥抱着樱洲;梁洲是五洲中开辟较早、风景较佳的所在;翠洲则以其丰富的植物种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p><p class="ql-block">玄武湖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秀丽的湖泊公园,更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旅游胜地。在玄武湖公园内,众多景点如环洲烟柳、梁州秋菊、翠洲云树等,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此外,还有古阅武台、北湖艺坊、六朝玄圃等历史文化景点,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掠影</p> 4 朝天宫掠影 <p class="ql-block">朝天宫( Chaotian Palace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内,是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素有"金陵第一胜迹"之美誉。朝天宫之名,由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御赐,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是明代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的道场和节庆前文武百官演习朝拜天子礼仪的场所,与神乐观同为明朝最高等级的皇家道观。</p><p class="ql-block">1956年,朝天宫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朝天宫被辟为南京市博物馆;2005年,朝天宫被列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2013年,国务院公布朝天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是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筑,其建筑格局、样式、营造技术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明清建筑的重要而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朝天宫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壶祠。文庙正南有"万仞宫墙"照壁围绕,宫墙内为洋池,东西两侧各有砖砌牌坊,正面为棂星门,门内两厢东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为武官斋、司牲亭等,过棂星门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敬一亭,大成殿东西两庑和走廊各十二间,敬一亭东有飞云阁、飞霞阁、御碑亭等。</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明代铁钟</p><p class="ql-block">铁钟为明代凤游寺遗物。高1.45米,纹饰简洁,钟钮为一四足兽,名"蒲牢",为龙子之一。钟侧有铭文"天启……"、"太子太保魏国公徐弘基造",为明代天启年间魏国公徐弘基所铸。</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题写的诗文碑</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亭为八角攒尖顶,亭内有一通石碑,高3.28米、宽0.64米、厚0.23米。碑刻有乾隆帝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至四十九年(1784)五次驾幸朝天宫时所题诗文。一碑刻有乾隆五首御诗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景区内的竹林七贤</p><p class="ql-block">竹林七贤石雕中国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世谓竹林七贤。东山园林中的这组石雕生动再现了竹林七贤的名士风度。</p> <p class="ql-block">竹林七贤介绍</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明代琉璃窑</p><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10月,南京市博物馆在雨花台窑岗村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一处明代琉璃窑遗址,是文献中聚宝山琉璃徐窑址的一部分,专为明故宫、大报恩寺、帝王陵寝等皇家建筑烧造各类琉璃建筑构件。</p><p class="ql-block">'考古发掘结束后,我馆将其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座琉璃窑(10号窑)整体搬迁至此进行保护、展出。这座琉璃窑平面呈不规则的马蹄形,其南北总长12.36米,最宽处3.98米,最深处距地表2.8米,由窑门、火塘、窑室、烟道四部分构成。窑门外有砖砌的挡火墙。窑床上分布着若干吸火孔,用来控制火焰,使上升到窑顶的火焰不单纯倒向窑室后部,让火焰覆盖所有的烧成物。使坯件受热更加均匀,大大提高了琉璃烧造的成功率。</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掠影</p> 5  莫愁湖掠影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古称石城湖、横塘,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外水西门大街区域,湖面面积32.33公顷,南北长约680米,东西宽约770米,湖面标高4米,是南京主城区内仅次于玄武湖的第二大湖泊。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等美誉。</p><p class="ql-block">莫愁湖属于浅水湖泊,为长江古河道的遗留部分。东吴时,莫愁湖一带是江渚地区,唐宋以来,秦淮河入江口泥沙逐渐淤积,慢慢向西北三汉河推移,长江主流道也逐渐向西北迁移,致使江东门附近长江中的白鹭洲与岸边相连,原长江与秦淮河交汇处的低洼地留下了许多池塘和湖泊,莫愁湖在这个时期形成为湖泊。</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12月14日,莫愁湖被南京国民政府辟为莫愁湖公园。2019年12月,莫愁湖公园被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2022年8月,莫愁湖入选南京市建邺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边走</p> <p class="ql-block">待渡亭位于莫愁水院之西,建于1959年。亭为仿古建筑,砖木结构,并附建连廊。从待渡亭远眺,可见莫愁湖上"云剪凌波态,烟含吊古情",令人发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边走</p> <p class="ql-block">2024年春,打卡莫愁湖,龙年莫愁,春节氛围尚在</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园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园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园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园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园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园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水院位于郁金堂四合院之西,由水院回廊、赏荷厅、光华庭、江天小阁和观鱼池组成。其水院回廊,环水而建,串联起院内各建筑,廊壁嵌有鲁迅、钱松品、林散之、费新我等人书法碑刻。赏荷厅,位于水院北首,共四间,砖木结构。江天小阁,位于水院西北角,高两层,曾为曾国藩凭眺感怀之处。光华庭,位于水院南首,砖木结构。观鱼池在水院中央,水中植荷养鱼。1979年,在池中矶石上置立汉白玉莫愁女雕像。</p><p class="ql-block">郁金堂及水院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郁金堂及水院</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园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园掠影</p> <p class="ql-block">胜棋楼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相传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常与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在此下围棋。徐达棋艺高超,朱元璋本不是对手,但每次对弈徐达总以失子告终。朱元璋心里明白,一次下棋前对徐达说:"这盘棋你得拿出真本事来下,如果我输了,也不怪罪你。"两人从早晨摆阵攻堵,直到下午还不分胜负。后来,朱元璋连吃徐达两子,颇为得意,但徐达就此迟迟不下一子。朱元璋感到奇怪,就催促道:"将军何以迟疑不前?"徐达起身拜奏:"请皇上细观全局!"朱元璋一看,不禁叫苦,只要徐达再下一子,自己棋势便陷绝境;再一看,不禁叫绝,徐达的黑子在他的白子中间,竟然排成"万岁"二字。这盘棋朱元璋输了,但他输棋亦心畅,一高兴就把胜棋楼和莫愁湖一并赐与了徐达。如今楼内还陈列着一张精致的棋桌,桌面正中嵌一块棋盘,斜对角方洞分盛黑白棋子。</p> <p class="ql-block">胜棋楼掠影</p> 莫愁文化 <p class="ql-block">"莫愁文化"可追溯至南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早于莫愁湖的形成,在明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后更是盛极一时,当时的状元、榜眼、探花一起吟诗作对,因"莫愁旷览"评莫愁湖为"金陵第一名胜"。清乾隆年间,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遂成"金陵第一名湖",享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景之首"等美誉。我们将带您在此细细品味"千年莫愁"。</p> <p class="ql-block">歌曲《莫愁啊莫愁》</p> <p class="ql-block">莫愁文化</p> <p class="ql-block">莫愁文化</p> <p class="ql-block">莫愁文化</p> <p class="ql-block">莫愁文化</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园掠影</p> <p class="ql-block">莫愁文艺</p> <p class="ql-block">莫愁女故居</p> <p class="ql-block">莫愁文艺</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园莫愁女雕像</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公园掠影</p> 6  夫子庙掠影 <p class="ql-block">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移东晋学宫于秦淮河北,并在学宫之前建庙祭奉孔夫子;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绍兴九年(1139年)重建,称建康府学;元朝改为集庆路学;明初改为国子学,后改为应天府学;清初原府学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1984年后陆续修葺复建,1991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p> <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灯会</p> <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万世师表</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钟楼、鼓楼</p> <p class="ql-block">大明国子学</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明德堂</p> <p class="ql-block">东南第一学(学宫)</p> 7 秦淮河风光带掠影 <p class="ql-block">秦淮河,发源于苏南低山丘陵,全长110公里。它最早的名字叫"龙藏浦",后来称"淮水"。相传,当年秦始皇东巡会稽路过秣陵,发现此地矗立一座平顶方形山(即方山,又称天印山),形如官印,似有帝王之气,便下令"开凿方山,断垄为渎",引淮水北流,以泄王气,于是始有此河。唐时,据此传说改称"秦淮河"。其实,秦时所凿之山乃是方山附近的石坝山,秦淮河乃是三国孙吴所开。秦淮河分为内河与外河,从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镇淮桥出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即被称为"六朝金粉"的"十里秦淮"。东晋以来,这里几度成为粉黛荟萃之地、南曲靡丽之乡。歌楼舞榭,骈列两岸,游船画舫,纷集河上,使才子骚客迷醉流连,文采风流传于后世。</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p class="ql-block">1923年8月的一晚,朱自清与俞平伯乘船同游秦淮河,事后各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作文描述了当时情景。朱自清的散文一发表,便被誉为"模范的美术文",以清新、自然之美倾倒了无数读者。</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p class="ql-block">乌衣巷</p> <p class="ql-block">王导谢安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王谢古居内设有东晋生活起居陈列室、王谢家族变迁史陈列室和六朝历史生活用具陈列室,展览六朝文物。古居庭院的墙壁上嵌有《竹林七贤图》、《对狮图》、《行乐图》等六朝砖印壁画复制品。庭院中有仿兰亭"曲水流觞"的汉白玉九曲小池,配以竹石花木,优美雅静。王谢古居展示东晋时期两位名相王导、谢安家族政治生活的场景,王谢古居为后来恢复的,目的在于让海内外游客在观赏之余,了解东晋时期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王、谢两大家族和古都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历史概况,缅想当年许多杰出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中所创造出的业绩和成就,从而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激发人们的爱国情志。</p> <p class="ql-block">李香君故居</p> <p class="ql-block">行摄秦淮河风光带</p> <p class="ql-block">乌衣巷</p> <p class="ql-block">咸亨酒店</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p class="ql-block">文德桥</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都城虽已不在建康,秦淮河仍为豪门享乐游宴场所。中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触景生情,作《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p class="ql-block">瞻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瞻园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是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杨秀清王府。瞻园叠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与当代,和江南多数园林一样,沿革复杂,园貌历经变迁。</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p class="ql-block">秦淮河风光带掠影</p> 8 牛首山掠影 <p class="ql-block">牛首山是南京的主要山体之一,因双峰突起,东西对峙,形似牛头双角,故名"牛首山"。牛首山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建有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一牛首山森林公园以及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分布有佛顶寺、佛顶塔、佛顶宫、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弘觉寺塔、郑和文化园等相关人文景点。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便供奉在牛首山的佛顶宫内。</p> <p class="ql-block">春牛首,秋栖霞,春色最好是牛首。</p> <p class="ql-block">佛顶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牛首山是佛教"牛头禅"的发祥地。佛教传人中国后,禅宗是其中最流行的一宗。禅宗四祖道信,传法衣给弟子弘忍(五祖),后来又收一得意弟子慧融,并允许他自立一宗。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慧融来到牛首山设禅开教,创立了"牛头宗"。现牛首山分支祖堂山南麓幽栖寺旧址后,有古树一株,树旁有一石窟,据说就是慧融修道和入室的地方。相传慧融人室之时,有百鸟献花。沿小道西去,有一处右侧石峰奇美,左侧悬崖百丈,就是献花岩。后来,其门徒在山上建"第一祖慧融大师塔"作纪念,塔上铭文为当时著名诗人刘禹锡所撰写。</p> <p class="ql-block">佛顶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牛首山碑记</p><p class="ql-block">牛首山位于金陵城南十里许,以其双峰对峙宛若牛角,故名晋时王导状之天阙,又称天阙山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释典所载江表牛头,曾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嵋,并称圣道场。相传文殊曾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唐大历九年,代宗"曾梦牛首山辟支佛来见"救令于兹建七级浮图。今山中之石窟,多是辟支佛宴坐之所。故史志云:牛首山乃文殊领众之化区,辟支证果之初地。又唐贞观十八年,融禅师托迹幽栖,承达摩遗风,继道信法脉,于四祖之外,别立牛头一宗,此后代有硕德闻人,遂成丛席,法水流长。</p><p class="ql-block">崖石刻、郑和古墓、南唐二陵最名彰于世。山中文物遍布,现存遗迹,当以宏觉寺塔、摩星斗移易,时序递进,牛首胜景,轶古开新巍峨雄壮之佛顶宫,高耸入云之佛顶塔,静谧藏幽之佛顶寺,禅意盎然之牛头禅文化园,连袂呈现"佛顶重光,昌明中外;牛头一脉,融贯古今之"佛顶圣境"。供奉于地宫之佛顶骨舍利,时时护佑国运昌隆、默默加持民族复兴!</p><p class="ql-block">"金陵春归处,牛首山水间"。初春郊游,多选牛首,盖因其山草木灵秀,仙窟深幽,泉石清奇,林树葱郁。每于江南草长,群莺乱飞时节三五同道,踏青漫游;或结坐林阴,论道品茗;或调神石室,见性明心;亦可放浪形骸,回归天真。此境此景,虽未必割兹尘网,亦足以惬此矿怀。是以有偈:</p><p class="ql-block">夫理示真诠,相标权设,昔如来慈航普度,既以圆理而说法,复以显相而示教,此塔寺之建所有自也。况乎精蓝所在,近市则易嚣,僻处则苦寂,唯牛头介乎二者之间,匪嚣匪寂,地兼双美,故自东吴之后,晋元建宫,梁武造寺,唐宋明清,佛窟、幽栖、弘觉、普觉,代有兴废。</p><p class="ql-block">盛世重光,佛顶舍利;神工天厥,甘霖普被。圣境再造,春风化雨;山水禅意,心灵之旅。</p><p class="ql-block">岁月丙申年春月仁山赖永海撰文海虞言恭达谨书董牛首山</p> <p class="ql-block">卧佛</p><p class="ql-block">禅境大观正中供奉的是一尊卧佛,为释迦牟尼佛涅槃像。卧佛舒展自然、庄严慈祥,传递出佛陀进入永恒吉祥的涅梁境界:佛像刻画细致入微,面面俱到,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设计创作。</p><p class="ql-block">卧佛周围是硕大的如莲剧场,剧场可升降、可旋转、可打开、可合拢。周围还隐藏有36片莲花瓣,花瓣徐徐升起时将形成一朵巨形莲花。花开见佛性,科技与艺术在这里得到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佛顶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无忧树</p><p class="ql-block">据《释迦牟尼传》记载,佛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生产的途中经过蓝毗尼花园的一棵无忧树下时,佛祖便从其右肋降生了,后来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为劳苦大众解除苦难,故人们把这种树称为“无忧树”,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无忧树被尊为圣树。</p> <p class="ql-block">菩提树代表佛祖成道,采用锻铜技艺制作,在铜板上纯手工敲打出树叶的纹理。菩掇树传承传统拉艺,无忧树使用规代科技,一老一新共同呈现中国最精湛的技艺。</p><p class="ql-block">佛陀冒在寒林里苦修六年无果,最后他放弃苦修,乘到一棵菩提树下静坐参悟,终于懵道成佛。因此"菩提"代表觉悟和智慧,佛教中将菩提树视为"圣树",禅境大观的穹頂是形象化的娑罗树,代表佛祖湿槃。</p> <p class="ql-block">佛顶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佛顶宫掠影</p> <p class="ql-block">佛顶宫掠影</p> 9 雨雾南京城掠影 <p class="ql-block">南京简称"宁",别名"金陵",也曾被称为建业、建康、石头城等。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3年,历史上在此定都的曾有三国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五代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京城掠影</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京城掠影</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京城掠影</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京城掠影</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京城掠影</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京城掠影</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京城掠影</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京城掠影</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京城掠影</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京城掠影</p> <p class="ql-block">雨雾南京城掠影</p> 10南京记忆文化展览馆 <p class="ql-block">第1章 金陵帝王州</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 民国首府</p> <p class="ql-block">第3章 民族工业的南京</p> <p class="ql-block">第四章 生活</p> <p class="ql-block">第五章 美食</p> <p class="ql-block">第六章 医药非遗</p> <p class="ql-block">南京剪纸</p> <p class="ql-block">非遗手艺</p> <p class="ql-block">(部分名词和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搜索以及由段宝林、江溶主编的《山水中国--苏沪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