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进取——公益讲座《巴蜀地区文史研究——古代石桅杆考述》掠影

重庆见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9日 (周日) ,“发现重庆历史文化大讲堂”2024第8期(总第60期)公益讲座,在重庆市枇杷山书院如期举办。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邀请巴蜀文化学者徐平教授,以《巴蜀地区文史研究——古代石桅杆考述》为主题,为文物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爱好者、文保志愿者、热心市民,深入浅出讲述了石桅杆的前世今生和文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石桅杆曾广泛存在于巴蜀地区城乡各地,留存下来的很少。在本次讲座中,徐平教授从“古人为什么要竖立石桅杆”、“研究石桅杆有何现实意义”这两个基本问题入手思考,集中讲述了“石桅杆的基本概念、石桅杆的形制特征、石桅杆的地域分布、石桅杆的文化意义”等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徐平,三级教授,巴蜀文化学者。著有《四川特色古镇文化大观》《巴蜀风土杂记》等书作,在民俗学、地名学等相关学科方面有较多的研究与论述。徐平教授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与古代文献资料查阅,对巴蜀地区古代石桅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在讲座中,徐平教授归纳总结了桅杆的基本情况。从用材或质地上区别,桅杆可分为三大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石桅杆,即用石料做成的桅杆。石桅杆是指上面带有斗状饰物的石质高杆,川渝方言中将其称作“石桅杆”。追根溯源,石桅杆由早期旗杆演变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木桅杆,即杆柱及其上面的饰物用木料做成的桅杆。经年历久,木质桅杆几乎绝迹,个别地名留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铁桅杆,即用金属铁铸造出的桅杆。铁桅杆,多竖立在庙宇、会馆前,北方较多。铁桅杆常用于挂旗,故也被称作“幡杆”。</p> <p class="ql-block">石桅杆在建筑、美学、人文等方面有哪些显著特征呢?讲座认为,石桅杆通常成双成对,保持形式上的对称,为传统中国建筑的典型特点,即对称美。结构上的对称,既是一种秩序与中和的安排,同时也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成双成对的石桅杆作为一种建筑单元,与其他建筑一起形成了复杂且融合的建筑体,同时用高大的形象显示其内在的尊贵,也让观者或来人以仰视的方式对其表示崇敬。进一步探究,徐平教授从石桅杆用途上,创新提炼出两种分类,分别是:威仪敦礼与崇祀许愿类,功名彰表与优贤扬历类。</p> <p class="ql-block">在讲座最后,徐平教授讲述了桅杆文化传播与融合,以及研究石桅杆的重要意义。讲座认为,桅杆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读书与进取,另一层意思则是学养胜过富贵。前人建功立业,后人畏威怀德,桅杆所代表的奋斗精神,以及家风熏养与激励作用在新时期里应该得到进一步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本次公益讲座,同步开通线上联合直播,包括:全国文博圈、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联盟、重庆老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