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16头号绝密核军工业遗址,(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我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是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三线建设工程之一,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紧邻乌江,背靠武陵山。</p> <p class="ql-block">1958年中苏决裂,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并延烧到中国南部地区。</p><p class="ql-block">毛泽东随后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中国经济命脉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p> <p class="ql-block">国家决定在大后方西南地区建一个核工厂,有关部门多次考察、论证后,在重庆涪陵白涛镇选址,为了保密,从此白涛镇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p> <p class="ql-block">196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在这里建造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即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代号816。</p> <p class="ql-block">816为生产原子弹服务的地下核工厂是“世界第一人工洞体”,能承受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冲击,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以及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816工程打山洞用时8年,安装设备用时9年,总投资7.46亿元人民币。先后投入6万多人参与建设,工程历经急建、缓建、停建和转产4个阶段,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2002年国防科工委同意对816工程解密。</p> <p class="ql-block">816工程遗址轴向叠加全长20余公里,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主洞室高达79.6米,拱顶跨高31.2米,洞内有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130多条,建筑布局宛如迷宫,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p> <p class="ql-block">为修建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深入乌江江底30余米。洞体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长达1500公里。</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816工程为国家高度保密的军工单位,对外称是“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厂区有一个团的部队负责警卫,建设地点是绝对不允许外泄。816洞体附近的住户全部迁移。</p> <p class="ql-block">参与建设人员隐蔽行程送往这里,接触的第一课是保密课。工程参建人员,不准串岗,不准互相打听。</p> <p class="ql-block">6万多参加工程建设者,在816项目建设期间,绝对和外界隔离,家人们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去干什么,这6万人整整18年杳无音讯,就像从人间消失了一般。</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特殊时期,有非常多的人,一夜之间蒸发,为这个国家的强盛和安定,在无人知晓的地方,付出了最宝贵的青春和热血。</p> <p class="ql-block">在816地下核工厂建设中,有76位烈士牺牲,平均年龄21岁,最小的17岁。由于该工程是国家最高机密,他们为何牺牲连家属都不知道,直到工程解密之后,他们牺牲的原因和埋葬地点才告之家属。</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共和国的记意,至此向三线建设中牺牲的烈士和默默奉献的建设者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816它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个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的记忆,更是几代人的青春。</p><p class="ql-block">这个历史的名词叫作:“三线建设”;</p><p class="ql-block">这种民族精神叫作:“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这段共和国的记忆叫作:“备战备荒”;</p><p class="ql-block">而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汇成一句话,就是——“当祖国需要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在共和国风雨的历程中,一大批三线建设遗址,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消失,一大批三线建设者们,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奔赴到大山深处,当形势发生巨变后,他们中大多数人义无反顾地选择坚守、突破和自我转型。</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着眼于未来,享受着和平之下的美好生活时,请不要忘记,在这繁荣的背后有着几代人几乎忘我式的牺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