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两天总是刷到《我的阿勒泰》这部短剧的热评或是推送,看了其中的几个片段,感觉不错,于是,周末闲暇时光恰好无事可做,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像微电影一样的超短电视剧。看完后,又看了不少精彩剧情回放,印象渐渐清晰起来,感受也逐渐深刻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看完第一集的时候,感觉这部剧的地域背景与《额尔古纳河右岸》非常相似:同样的大草原,同样的游牧民族,同样的不断迁徙,同样的自然纯净。后来,仔细看了看,两个作品还是有不同的:额尔古纳河在内蒙古自治区,地图上在我国的东北边境,记录的是鄂温克族牧民的生活;而阿勒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上在我国的西北边境,记录的是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不过,从维度上来看,两个地区应该很接近,所以呈现在作品中的天空都是那么澄净,河水都是那么明朗,空气都是弥漫着草木的清新,吹过的风里都飘荡着自由的气息。这恰恰是令我最着迷最向往的。</p> <p class="ql-block"> 看剧时,忍不住泪流满面之处有三:一是张凤侠不小心把装有丈夫骨灰的饼干盒子掉进了仙女湖,她不顾一切地跑进湖中要追回那个饼干盒,可,饼干盒顺流而下越漂越远,她哭得撕心裂肺。那是这部剧中张凤侠唯一一次放声大哭,所有的颠簸流离之痛,所有的孤单无依之苦,仿佛就在那一刻倾泻而出,小卖部的生活鸡零狗碎,她选择了笑脸相迎与满不在乎。当夜幕降临时,她卸掉所有的伪装,看到自己的脆弱,忍不住号啕大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坚强。</p><p class="ql-block"> 二是苏力坦在赛马前把最后一杆猎枪交给儿子巴太,告诉儿子他尊重儿子的选择,夏季结束后,一家人便各自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儿媳托肯带着一双儿女改嫁住进县城;儿子巴太离开牧场去马场工作;而他自己决定卖掉一半的马羊继续游牧。苏力坦,一位深深热爱着自己的生活的老牧民,对大草原的依恋,对马群的挚爱,让他痛苦万分,他说:“我心里难受啊,我喜欢的生活一样样地消失了,鹰不能养了,猎不能打了,枪也要没收,大家转场也不再走仙女湾小道,都开着车走公路,你也不想放牧。这个世界,一定要这样发展吗,我想不通。”改变,谈何容易?放弃,孰能无谓?</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心痛的一幕是巴太为了救自己的心爱之人,拉弓搭箭,朝向了自己的心爱之马——踏雪。作品中多次提及哈萨克人把马视为自己最亲近的朋友,马儿失去之后,哈萨克人会把马头割下来挂在自己经常走过的地方,以便让自己能经常看到它,想起它,巴太告诉我们:这是怀念。巴太视踏雪为宝贝,一个苹果分两半,一半儿给文秀,一半儿给踏雪。踏雪的腿伤好了,可以让人骑了,文秀是第一个见证者。踏雪和文秀,一直是巴太心中最最在意的。偏偏是文秀骑在踏雪背上,偏偏让踏雪受惊,踏雪飞奔疾驰,文秀拖在后面命在旦夕……看到这里,我已窒息。巴太飞奔而来,看到这一幕,估计心都要碎了吧?导演是真会拍,镜头拉近,巴太紧紧勒住缰绳,目光坚定且决绝,箭到之处,血光四溅,踏雪轰然倒地。满脸溅血的巴太,早已是泪流满面,他的心痛,他的不舍,他的愧疚,被于适演绎得淋漓尽致。我,再一次晞嘘不止。取舍的选择,从来都不是云淡风轻。</p> <p class="ql-block"> 作品中当然还有不少治愈我的金言良句,像朝戈奶奶说的那句:“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的过。”还有张凤侠劝女儿的那句话:“啥叫有用?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 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自由自在,也很好嘛。”我明白了遇到他人与自己执不同观点时“你可以不赞同他们,但是你不可以居高临下地改变他们。”还知道了,哈萨克文化里,人与人之间,产生友情或者爱情,是由于被看见。所以在哈萨克语中,“我清楚地看见你”意思是“我喜欢你”。多么浪漫的哈萨克人!</p> <p class="ql-block"> 自由的生活,纯净的爱情,温暖的家人,汇成平凡的岁月。这,应该是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