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自由行(十一)

佳一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8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1.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因地处永乐镇,俗称永乐宫,国家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创建于公元1247年至1358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同北京的白云观、陕西鄠邑(huyi)区的重阳宫并称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最初是在唐代吕公祠的基础上修建的,后因战乱和火灾而毁坏。龙门派弟子潘德冲主持兴建“大纯阳万寿宫”。宋德方在永乐镇拜祭吕祖后,会同诸道侣筹谋兴建纯阳宫。永乐宫的修建历时约110年,期间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缮,最终在1358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古魏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北2.5公里处,古魏城遗址东南、东北、西北三个城角均保存较好。城外侧都有月牙状的夯土台。城内出土有西周时期的陶、豆、罐、簋等遗物,出土数批青铜器。永乐宫在古魏城遗址内。</p> <p class="ql-block">1956年,国家开始兴建三门峡水利工程,永乐宫处于工程淹没区,因此决定进行迁移。1957年,国务院决定将永乐宫整体搬迁到古魏城遗址之内,即现在的永乐宫现址。迁移过程:从1957年开始,经过勘察、测绘、设计、选址、临摹、加固、揭取、迁运、复建等过程。历时10年,到1966年工程全部竣工。</p> <p class="ql-block">无极殿又称三清殿,是永乐宫最主要的殿宇,殿内壁画《朝元图》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壁画描绘的290位神祇人物,表情生动,各有特征,衣冠服饰无一雷同,继承了唐宋延留下来的吴派道教人物画传统。</p> <p class="ql-block">纯阳殿内的壁画值得一看,它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纯阳殿内对扇后壁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画。</p> <p class="ql-block">重阳殿是永乐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重阳殿内的壁画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展现了道教全真派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吕公祠是吕洞宾出生及成长的宅院,吕祖仙逝后,乡人慕其德,纷纷前往奉祀,并受到皇朝的重视,后改为祠,金末被焚烧,嘉庆年间重修。吕公祠正堂敬奉着品洞宾汉白玉雕像,两侧陈列有“养性”、“养命”百字碑,后院供奉有明代雕塑的王母娘娘像。</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杰作,是艺术价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画,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整个壁画共有1000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绘制时间略早于欧洲文艺复兴,几乎和元代共始终。现存壁画面积1005.68平方米。(禁止拍照)我们拍的照片是教学用的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2.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它的真实写照。陕州地坑院为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向全世界介绍了地坑院。书中刊载了4幅航拍的陕县地坑院村落照片。</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落格局与北京的四合院相似,故地坑院又被称为“地下四合院”。院子的四个正面朝向是当地居民根据八卦的方位来确定的,有“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以及“北坎宅”,分别是以偏向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为朝向的院子。以“东震院”为例,坐东朝西是它的主窑和上下厨窑,装一门三窗和一门两窗,是客厅及长辈居住的地方。两侧偏窑,装一门一窗,主要是晚辈居住及其他。</p> <p class="ql-block">民俗文化园主要由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的地坑院组成,内设不同主题,全方位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与此同时,景区还保留了许多未经开发的地坑院供游客参观。</p> <p class="ql-block">坑院内展示的民俗表演与非遗展示如捶草印花、陕州剪纸、锣鼓书、澄泥砚、木偶戏、皮影戏、糖画、红歌表演、陕州特色婚俗表演等。</p> <p class="ql-block">陕州澄泥砚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砚之一,被皇宫列为贡品,曾于1914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澄泥砚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质地细腻,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光泽滋润的特点,为砚中一绝。</p> <p class="ql-block">穿山灶,是地坑院特有炉灶,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依次开九个灶孔,可以同时放置九个锅,往上炉温逐减,可根据火候烹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席”。穿山灶的第一个火最旺,适合蒸煮,随着火力的逐步减弱,依次为炖、闷、保温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俯看地坑院</p> <p class="ql-block">2011年,聘请深圳麟德旅游规划公司对张汴乡北营、窑地、西王、刘寺等八个行政村庄的近千座地坑院进行了旅游开发总体规划。</p> <p class="ql-block">陕州剪纸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夏、周朝,剪纸作品取材广泛、乡土气息浓郁,其中的黑色剪纸风格独特,是黄河文化的一个缩影。剪纸技艺传男不传女,自成一派,独具魅力。陕州剪纸被誉为“民俗奇葩,中原一绝”,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p> <p class="ql-block">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p> <p class="ql-block">百味巷小吃街引进陕西马嵬驿小吃街,集秦、晋、豫三省名优小吃一百余种,供游客尽享美味,小吃街旁五行院还设有陕州当地特色的“陕州十碗席”。(右图)</p> <p class="ql-block">3.宋陵永厚陵是北宋第五位皇帝英宗赵曙的陵墓。厚陵在郑州巩县城区旧名“和儿原”的一块高地上,东南距永昭陵只有500米。1982年1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永厚陵陵台残高15米,底呈正方形,每边长55米,陵前石刻尚残存16件。</p> <p class="ql-block">瑞禽:俗称“马头凤”设在陵前寓意祥瑞,为宋陵所特有。</p> <p class="ql-block">4.宋陵永昌陵(赵匡胤陵墓)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坞罗河南侧、西村北,东邻其父赵弘殷(宋宣祖)的永安陵,西靠其弟赵光义(宋太宗)的永熙陵。在巩义市宋陵中,永昌陵是地面遗迹保存较好的一座宋陵。</p> <p class="ql-block">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北宋开国皇帝。他曾是后周王朝的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执掌兵权。公元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称国号“宋”,建立了宋王朝,定都汴梁。宋太祖死于公元976年,葬于西京河南府宋陵陵区,陵名永昌。</p> <p class="ql-block">永昌陵陵台底边长48-55米,高14.8米。陵园东西231.6米、南北235米四面中央各辟一门。四门外各置石狮1对。陵园南门与乳台间是神道,神道东西间距45米,对称列置各种石象生,由南向北依次是华表、石象及驯象人、瑞禽、角端各1对,石马及控马官、石虎、石羊各2对,“藩使”3对,文、武臣4对。</p> <p class="ql-block">永昌陵遗址正在修整中。</p> <p class="ql-block">圆满完成今天的旅程,入住巩义市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