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当知青时的一桩往事。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下不了决心将其付诸文字。有知青伙伴亦曾问:“知青轶事”数十篇,为何始终不见《下饭菜》一文中提及的“贾师傅炮制的狗头煮青菜”?是啊,有些事发生了,则无论好坏对错,说与不说,它都在那里……知青的故事最好还是由知青自己讲,这样该会更客观真实些。想明白了,也便有了下文:</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国家关于知青上山下乡的大政方针虽未改变,但在某些福利方面,较之前的“老三届”们,已然好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为鼓励广大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积极投身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俟“知青”身份落实,政府便会拨发据说每人不低于210元的“安置费”给接收知青的大队,作为建盖知青住房的专款。对于个人,也允许从有限的政策性补助中,提前预支数十元,用以购买生活必须品。</p><p class="ql-block"> 我们集体户由7男3女 1 0名知青,外加1名带队干部,共11人组成。大家在一起生活劳动,宛若一个家庭。而父母单位选派的带队干部,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就像是家长。为方便统一购买生活及劳动用品,经民主商议,决定每人交10元钱,作为集体户的公款。</p> <p class="ql-block"> 下乡时,正值秋收农忙季。按大队要求,众知青各自去往所属生产队参加劳动——为减轻些农民负担,我们同一天下乡的1 0名知青 ,被打散分在了不同的5个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待大伙重聚一堂,已是一个月后。有知青提议,用“公款”去买只狗来“打牙祭”:一是庆祝我们“胜利会师”;二是也滋补下大伙被体力劳动折腾得疲惫不堪的身体。</p><p class="ql-block"> 花5元钱,到村里老乡家买回一条狗。自有两名知青兄弟自告奋勇,负起了“刽子手”之责。可面对呲牙咧嘴的狗头,却也无从下手。想着狗头也没多少肉,便直接弃之。有手脚勤快者去外面竹林旁刨个坑,将狗头埋了。</p><p class="ql-block"> 煮狗肉也没什么作料,大锅加水加盐将肉煮熟,便算大功告成。说实话,大家在意的并非狗肉的滋味如何,而是只要有肉吃(管它什么肉),便足以令人欢欣鼓舞。</p><p class="ql-block"> 就餐时,带队干部贾师傅发出了“怎么不见狗头”的疑问,有知青随口答曰:“扔了。”“怎么扔了?扔哪了?”面对贾师傅一连串的追问,应答者轻描淡写的敷衍态度,令贾师傅很不满意。进而指责杀狗的知青奢侈浪费,不懂得勤俭过日子……</p><p class="ql-block"> 当时众知青皆系刚踏入社会不久,可以说并未曾真正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因而也没将丢弃狗头当回事,甚至认为贾师傅一再纠缠此事,纯属小题大作。</p><p class="ql-block"> 由于个人经历、生活观念不同等原因,知青和带队干部贾师傅之间,因了一颗狗头,首次出现了意见分歧。</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大伙照例拎着锄头,背着大背篓,前往未来的知青点劳动。但这天,贾师傅一反常态,并没像往常那样随行。</p><p class="ql-block"> 暮色四合,鸟儿归林,一天的劳作亦告结束。</p><p class="ql-block"> 大伙甫进门,留值煮饭的知青便情绪激动地“告状”:上午,贾师傅不但将丢弃的狗头重新刨了出来,不吭不哈地坐在火塘边,火烧水洗地摆弄老半天,最后还将狗头砍砍直接下锅煮了。并且,还不准他弄其他菜。不待听罢,早有性急的知青对贾师傅提出抗议,表达了心中的不满。</p><p class="ql-block"> 见大家皆已回来,贾师傅并不理会个别知青的指责,自顾自地将一大盆洗好的青菜倒入仍在火塘上熬煮的狗头汤里。</p><p class="ql-block"> 干了一天的体力活,肚子早饿了。可面对仅有的一道菜——狗头煮青菜,大伙却是面面相觑,一时也不知怎么办好:吃吧,那狗头想着便让人觉着不舒服;不吃吧,苞谷饭没菜还真不好下咽。</p> <p class="ql-block"> 看大家一个个抬着饭碗发呆犹豫,贾师傅笑咪咪地招呼道:“快吃吧,香得很!”</p><p class="ql-block"> 狗头煮青菜确实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香味,也刺激着大伙饥饿的肠胃。那顿饭,有人是不声不响地捞着啥吃啥;有人的筷子只夹青菜,不碰其他;而我,则随便舀点汤,将就着将碗中的苞谷饭喝下肚了事;还有人仿佛置身事外,只是默默地往嘴里扒拉着光苞谷饭……</p><p class="ql-block"> 不论晚餐时大伙是何心态,总之是当所有人摆下碗筷,那一大锅狗头煮青菜,已被消灭得干干净净,确是不争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回思众知青面对一锅狗头煮青菜时的不同态度和选择,不禁浮想联翩:此情此景何其像人们面对意外时的态度:有人清醒冷静应对,有人不屈不挠抗争,有人委曲求全,有人静做壁上观……既同时验证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之说诚不我欺,增长“人在不能改变环境时,就去适应环境”训诫的感性认知;愈更加明晰“广阔天地炼红心”过程吃苦受累乃成长之必须,继续坚定“乌云再厚,亦不会永久遮住太阳光辉”之信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