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我读小学时就有个梦想——将来要上大学。但是,中学毕业,我作为“老三届”返乡知青回到了农村,这上大学的理想也就泡汤了,只能把这个美好的愿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当时的想法是:听党的话,扎根农村干一辈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偶然的机会。1975年,家乡小学要录用一名民办教师。做为后来户又没有背景的我,和坐地户竞争根本没戏。后来,大队开会在研究并敲定人员时,校长力排众议,人选非我莫属。因为我家二年前迁居到这里后,凭着我在中学搞了二年运动只读了一年书的那点墨水,居然在生产队担任了记工员、学习辅导员、民兵排长和大队团支部书记几个职务。学校的校长看在眼里,在录用民办教师时,他认为我的文化水平绝对胜任教师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开始了从教生涯。先是带班教小学,后来教附设初中班的地理、历史、生物等副科,初中班的主科都是由下乡知青身份的老师来教。后来我又教附设初中的语文课。当时,教师的学历达标已经提上日程,要在职参加各种培训学习。1978年,在一次参加县里的初中语文培训时,我报名参加了吉林省函授学院中文系的招生函授学习。五年学制的在职学习,毕业后是大学本科学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函授学习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十几门课程。学习是利用节假日进行的,要去县城敦化和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去听课和考试,每年要去几次。我是民办教师,与社员一样挣工分。一年顶多360个工日,每个工日的日值只有几角钱甚至几分钱。我当了五年民办教师,一共在队里开了80元钱,这钱又还了队里的“三角债。”家里经济拮据,捉襟见肘,外出学习的费用成为燃眉之急。此情此景,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对我说:“把家里的鸡蛋拿去卖了,给你做路费吧。”还有一次,妻子把结婚时买的一件压箱底舍不得穿的大绒上衣拿到供销社卖了给我做盘缠。平心而论,我后来能完成学业并且到中学任教,与妻子的勤俭持家和鼎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外出学习的食宿是主要费用。为了节省开支,我吃一顿饭只花两角钱,买两个馒头和一碗汤。在延吉学习时,我曾经住过每宿一元的大车店;我也曾经蹲过火车站度过那漫漫长夜,在朦胧的困顿中憧憬着美好的远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函授学习每一科课程结束后要进行单科结业考试,复习考试的内容浩如烟海。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我在孤灯下悉心苦读。几十上百道的复习题,要写好答案逐题背诵。每题答案多者几百字,要看好多遍才能背下来。夜深了,妻子说:“明天还要上班,别学了。”我说:“后天要去敦化考试,还有两题背完就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年的函授学习,我历尽艰辛,克服了诸多困难。十三科次结业考试,每次均一次过关,没有补过考,1983年拿到函授本科毕业文凭。因为学历达标,几年后去了本地中学任教。稍感不足的是:这函授文凭属于“山寨版,”比不了正规大学的证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把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供两个儿子读完正规大学,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