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明城墙》

漫笔wen(谢绝送花)

《南京游----明城墙》<br>我们来到玄武湖的太平门,步行一段路,有个楼梯,登上楼梯,古老的明城墙展现在眼前,咦!怎么没人哪?与北京长城墙上人山人海的情景,与西安城墙上马拉松赛的场景真是天壤之别。南京人去哪了?! 踏在明城墙不太完整的砖面上,瞧着明城墙的城砖,意外发现有些城砖上刻有时间、名字、产地,我十分地好奇,600多年过去了,每天不是日晒就是雨淋,城砖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带着这个疑惑,不知不觉走进了由八座城市文物工作者共同举办的南京城墙联展馆,观后茅塞顿开。 南京城墙联展馆的图片诠释了:利用土丘或山体,劈山砌砖或石成城的--包山墙;城墙墙体从下到上全部用大块条石砌筑的--条石墙;城墙墙体从下到上全部都用城砖砌筑的--城砖墙。墙体由条石和城砖两部分组成,但形式不一的--条石城砖混砌墙。不看这些图片,哪里会知道城墙的墙体类型这么多。 展馆展示的一段文字也让我特别感兴趣:在明朝南京城墙筑建过程中,为了保证砖的质量,明朝廷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层层责任制,砖上印有时间,所在府、州、县地名;有关责任人,从制砖府、州、县各级官吏充任的提调官,到地方上的总甲、甲首、小甲,直至造砖人夫、窑匠,有5-8级之多,体现了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的制砖责任制。城砖烧成后,沿着长江水运运到南京,验收如不合格,就要严格追究铭文中记载的有关责任人,甚至治罪处死。<br> 看到以上的文字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之所以城砖上的时间、名字、产地 能留到现在,是明清时期朝廷选派的“提调官”对造砖人夫、窑匠的挑选是有严格要求的,责任到人的层层责任制是很明确的,规章制度也是很严厉的。同时,它告知人们每块城砖都有它的历史故事,每块城砖都记载着历史的沧桑,每块城砖都凝聚着无数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汗水。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城墙砖上印有的时间,所在府、州、县地名,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京城砖产地的分布、明初的简化字与异体字、中国民间的书法艺术、中国姓氏文化的演变以及明初实行的赋役征派制度等,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明城墙功不可没。 观光南京城墙后,对城墙的历史价值和现存意义有了相对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明城墙不仅是南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文化瑰宝。 最后,再来看看南京明城墙的介绍:它是朱元璋在公元1366年至1393年,先后征调全国百万余众、历时28年大规模兴建而成。明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池组成,其中京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为世界第一一大砖石构造的京师城垣。600年来,这座旷世城垣仍以25.091公里的遗存,雄冠世界其它城垣之首。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的象征和标志物。<br> 备注:八座城市:兴城城墙(辽宁省兴城市)、南京城墙(江苏省南京市)、临海台州府城墙(浙江省临海市)、寿县城墙(安徽省寿县)、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安徽省凤阳县)、荆州城墙(湖北省荆州市)、襄阳城墙(湖北省襄阳市)、西安城墙(陕西省西安市)<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