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夏时节的河南濮阳,气候温润景色宜人,田野里,金黄色的麦浪涌动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部分同学乘坐的G3486次列车下午4点08分准时抵达濮阳东站,李相师、谢启良、杨德林、马学勤四位战友同学亲自到车站迎接,一踏上濮阳的土地,就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在这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原大地上的战友同学们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5月24日,我们来自内蒙、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安徽、四川及河南8个省(区)籍的22名同学及13名家属,聚集在黄河下游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的河南濮阳,纪念沈阳军区空军八四届汽车排长班毕业40周年。此前,在沈阳、北京和安徽芜湖等地曾有相聚。当年的学员大队李兴敏队长和区队长温宏建莅临了这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1984年2月,通过统一招生考试录取,我们来自沈阳军区空军所属的航空兵、地空导弹、高炮和雷达部队,以及沈空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共53名学员,在沈阳文官屯沈空后勤干部培训大队,接受了为期八个月的学习培训。所以这段学习经历,注定就成为了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就像梦一样地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如今都已是两鬓斑白,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回首四十载人生路,展望未来的生活旅途,依然还会使人激情满怀,而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当是部队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不妨,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84年。那年春节刚过,同学们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从各自所在的部队赶往沈阳报到,大家带着收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余兴走进了校园。</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春节晚会,给观众留下了太多的经典节目。首先是开场曲《恭贺新禧》、接下来有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吃面条》、殷秀梅演唱的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朱明瑛演唱的歌曲《回娘家》、香港青年演员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等等。特别是李谷一演唱的结束曲《难忘今宵》,更是成为了从那时起历届春节联欢晚会的结束曲,这些经典节目深深地刻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记得我们在校时,课余时间校广播室就经常循环播放那台晚会节目的实况录音。</p><p class="ql-block"> 我还记得,刚到校时我们干了好几天的活,到东陵那边去拉砖,四五名同学跟一台车,要说是不累那是假话,我们就在往返的路上用歌声去释放疲惫的身心。</p><p class="ql-block"> 我还记得学员队还参加了沈阳市春季治理浑河的劳动,在两天的清淤筑坡劳动中,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所以说沈阳城的环境治理曾有我们的一份贡献。</p><p class="ql-block"> 我还记得,每当开饭前都要走一段齐步和正步走,之后才进食堂就餐,那情景至今让人难忘。</p><p class="ql-block"> 入学后不久,就给我们配发了“65式”干部服,作为一名军人能够穿上几年的“三点红”军装,现在回想起来都还会觉得有些小自豪呢。我在部队时,经历了1985和1988年两次换装,虽然换了新装,可内心里依旧还是留恋着那套“65式”的“三点红”。也许是因“先入为主”的缘故,所以那套军装天然地就成为了我永远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 每当忆起在沈阳学习的那段时光,都会让我再次感受着军旅生活的美好。而存储在我脑海里的每一位同学的英姿,也都永远定格在了正焕发着青春风采的属于我们的1984。</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来到中原腹地濮阳,依然还是追忆我们一起度过的那段难忘的学习经历。</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美丽不减当年的“军嫂”们</h3> <p class="ql-block"> 我还记得,那时社会上正流行一首深受广大观众和听众喜爱的校园歌曲《脚印》。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儿我们已经走进了2024年的夏天。其实,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首经典老歌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它早已被尘封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当接到战友同学聚会的通知后,便不由得勾起了我对那段学习生活的回忆。而且随着聚会日期的临近,那种与战友同学相见的渴望也就更加强烈。随之当年在校学习时的许多往事,就像过电影似的反复在眼前浮现。而歌曲《脚印》,更是成为了我记忆里一件件校园往事中的一个重要“音符”。</p><p class="ql-block"> “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漫步走在这小路上,脚印留了一串串,有的直,有的弯,有的深,有的浅,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留下脚印一串串”。</p><p class="ql-block"> 我敢说当年同学们没有一个不喜欢这首歌的,也没有一个不会唱这首歌的。</p><p class="ql-block"> 这些天来,歌曲《脚印》那充满哲理的歌词,以及那欢快的旋律总是在耳畔萦绕,我曾几度陷入深深的回忆中。这既是对青春的留恋与怀念,也是对自己所走过的路的回顾与审视。</p><p class="ql-block"> 可以这么说,于国家而言,我们都履行了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我们无怨无悔;于社会而言,虽然我们不曾有过什么值得一提的业绩,但凡事也都做到了问心无愧;与家庭而言,我们都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日子,此乃足矣。</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再唱《脚印》这首歌除了追忆往日的时光,还应以更加从容的心态,去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路,甚至还要做好“艰难跋涉”的心理准备。我相信,经历过部队这所大学校的锤炼,我们都练就了坚韧的性格与品性,我们有克服和战胜生活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所以我们毫不怀疑,晚霞映照下的人生路上,不仅会留下我们坚定而自信的身影,也一定能够留下我们一串串坚实而多彩的“脚印”。</p><p class="ql-block"> 聚会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活动的内容充实。同学们回顾校园往事,畅叙友情,广泛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同学会黄凌会长、于元盛秘书长和濮阳的李相师等同学对聚会活动作了精心安排。在濮阳我们参观了“冀鲁豫边区革命旧址纪念馆”、“全国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和“中华第一龙”。还前往安阳市林州参观了著名的“红旗渠”水利工程,游览了“青年洞”景区。</p> <p class="ql-block"> 由于部队生活的经历,因而对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发生地总会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感。所以,这次来濮阳我还专程前往距离市区90公里远,位于台前县孙口镇的“孙口渡口”(当地人称其为“将军渡”)参观。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就是以这个渡口为中心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我站在渡口北岸的平台上,凭栏眺望,只见上游宽阔的河面上波光粼粼,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黄河,眼前不禁浮现出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时那波澜壮阔的场景。这里水流湍急,我在反复地想,当年“刘邓”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大部队的渡河口呢?而更有趣的是滔滔的黄河流到这里,竞然又来了个“急转弯”。恐怕,就连当年的“蒋委员长”都不会料到,正是“共军”的这一重大军事行动,拉开了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为进攻”的序幕。自然界里尚有许多令人不解之谜,而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中,也能够找到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这究竟是一种自然的巧合,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看二者皆有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在台前县孙口镇“将军渡”</p> <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都早已退出了现役,但我们依然还会关注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这次活动仿佛又把我们集合在了军旗下。我很珍视战友同学们这次难得的相聚,并将其看作是军旅生命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纪念汽车排长班毕业40周年只是一个载体,我们还要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军人本色,以更加饱满的生活热情昂首阔步在人生的长征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