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食吃不够

花山行

<p class="ql-block">  最是美食不可辜负,我的家乡句容,不仅风景美如画,而且美食也很独特,这些美食,挑动着食客的舌尖,成了大家心中忘不了的“句容味道”。</p><p class="ql-block"> 句容,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家乡的地方菜肴奠定了食材来源,厚重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家乡独特的饮食特色。在句容特色菜单上,“三岔猪头肉”“二圣湖鱼头”“下蜀狮子头”“天王白斩鸡”“茅西臭豆腐”“新坊老鹅”“葛村驴肉”等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些美食中,我对“二圣湖鱼头”“三岔猪头肉”印象尤为深刻,总觉得吃不够。</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吃鱼,在我的一篇文章《鱼,我所欲也》里有过详细的阐述,妻子也戏谑道“我看你不是属鸡,你应该属猫,那么喜欢吃鱼呢!”我吃鱼自诩为“专家级别”,但凡鱼的口味、品质如何,我吃上一两筷子,就能说出一二来,吃了“二圣湖鱼头”,绝对忘不了,也吃不够。二圣湖位于句容城南10公里,湖心有岛,岛中有潭,水质优良,波光粼粼。在这万亩水库里,生长着各式的鱼儿,在这水里生长,鱼儿没有泥腥味,鱼头个大黑亮,尤其是胖头鱼。胖头鱼又名花鲢,当地人称其为“大头”,“大头”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主要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也食浮游植物,适宜于大型湖泊、水库放养。“大头”长相憨厚,烧出来的鱼头却非常味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p><p class="ql-block"> 《本草纲目》记载“鲢之美在腹,鲬之美在头。”鲬就是“大头”,在原生态自然环境下孕育出鲜活的大头鱼,头大、多髓,肉质鲜美嫩滑。我曾经在网上学过“二圣湖鱼头”制作方法:将鱼头洗净,改刀,把鱼头下到油锅,炸至成金黄色。注入二圣湖的圣湖之水,用天然灵水去滋养鱼头。大火烧开后,汤汁浓郁白稠,将煮好的鱼头注入鱼汤倒入砂锅,再加入盐、胡椒粉等调料,加入粒粒饱满的鱼圆,改成小火焖上20分钟左右,起锅,洒上一把香菜,装盘即可。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品尝味香浓郁的鱼头汤,既饱了眼福又满足了口福,好不快哉!</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吃鱼,却很少吃肉,不过,“三岔猪头肉”却除外。每次下班经过三岔,我总要停下车,在路边的一家卤菜店买点猪头肉回家,全家人团坐一起吃“三岔猪头肉”,一会盘就见了底。猪头全头都是宝,有的还起了很多贴切的名称,比如猪耳谓之“层层脆”,猪鼻子叫做“千里香”,猪上颚叫“天梯”,猪舌头称之为“招财”……三岔猪头肉,相传有“三个特别”:一是原料特殊,三岔的村民大都将猪放养,这样的猪到处拱嘴吃野食,尽情地撒欢,练就了一身的活肉,口感极佳;二是制作工艺流程特殊,将猪头放入百年老卤和土法秘制的调料中焖炖至汤浓肉烂,这样卤制出的猪头肉色泽绛红,卤味香浓;三是口感独到,三岔猪头肉肥而不腻,香嫩鲜美,口感醇厚,粘得有胶,烂得有汁,香得有味,食后感觉人生完满。</p><p class="ql-block"> 吃猪头肉,古来有之。《清裨类钞》的作者对猪头肉赞不绝口,谓之“齿颊留香,吾时犹津津有味馀味也。”懂烹饪、善吃的苏东坡对猪头肉的烹制妙法早有体会,在《仇池笔记》一书中载有其被贬黄州时所作《煮猪头颂》:“净洗锅,浅着水,深压柴头莫教起。黄豕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有时自家打一碗,自饱自知君莫管。”写过电影《霸王别姬》的香港才女李碧华,以中外美食为专题,写过《云水散发》的文化小品,其中就写了“猪头肉”。其中描写猪头肉的一段“只见一只胖胖的猪头,躺在卤水上面,笑脸迎人。……”以前,“三岔猪头肉”只是家门口的人品尝,“足不出句”,如今,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三岔猪头肉”也跟着声名远播。勤劳聪明的家乡人,把“三岔猪头肉”做成了美食品牌,逢年过节,一包包精美的“三岔猪头肉”礼盒,随着物流到达各地,家乡的美食走出了句容,走向更远处。</p><p class="ql-block"> “二圣湖鱼头”和“三岔猪头肉”只是家乡众多美食中的两个代表,许多到过句容的人,都忘不了真山真水孕育的美景,更忘不了真材实料烹制的美食。这些独特的“句容味道”,吃不够,忘不了,成为家乡句容一张闪亮亮的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