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江汉千秋伟业曾有我的一份(之三)

剑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湖北荆门炼油厂的由来,背后是一段艰苦奋斗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荆门炼油厂也就是现在的荆门石化总厂,始建于1970年,当时正是“三线建设”时期。1966年5月7日,根据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全国掀起了一场生产大浪潮,到处办起了五七工厂、五七农场、五七大学就在这股浪潮下,湖北的江汉油田被称为“五七厂”,同年的11月,油田又更名为“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1969年冬天,国家石油工业部从全国各地的石油化工厂挑选出技术工人,到湖北参加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第八分部的建设工作,也就是后来的荆门炼油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石油企业,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富有”的企业,但要说到石油企业的建设,其中的艰苦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们读过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从中了解到大庆油田当初那段艰苦的岁月,同样的,荆门炼油厂刚建设的时候也是经历了很多困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我的爱人李存德回忆,荆门炼油厂初建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而且气候也比较恶劣。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建筑工地使用的“集装箱”住房,都是靠工人们自己搭起一片片的席棚子做为临时居所。这些席棚不顶风,只要刮大风就会把棚顶给吹跑了,有一次遇到电线短路,一下子就烧了好几栋席棚。碰到下雨天,那就更惨了,这里气候变化无常,特别是夏天,暴雨卷着草皮,把帐篷都掀翻了,被褥、衣服全都泡在水里,工友们穿着雨衣雨裤长筒雨靴,戴着头盔,冒着漂泼大雨,在山坡唱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铿锵有力,震撼人心。就是这样的艰苦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双重压在他们肩上,大家从来不怕苦和累,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建成了现在初具规模的战备炼油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召唤下,无数解放军及工业建设者放弃原来在东部的舒适环境奔赴祖国大西北、大西南等地的深山峡谷、戈壁荒漠。李存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责无旁贷,响应党的号召,加入了荆门炼油厂起建的行列,在这里他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在缺衣少食,现代化交通工具几乎没有的情况下,靠着肩扛人挑,把自己青春的血汗一点一滴洒在这里,写到这里,我不禁泪眼模糊,似乎又看到他们那张张黑里透红,油光发亮的俊俏脸庞和那双双粗壮有力结满老茧的手。我尚不知道在那艰苦的岁月他们经历了多少苦累和风险,只感觉到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值的尊敬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油在地底下好几干米看不见,要找到石油就必须先找到地底下能够聚集石油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叫“构造”。构造就像一个很大、由岩层构成的、倒扣着的碗,里面是石油。怎么才能找到构造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地面打很多很深(十几米)的洞,里面放进去炸药(TNT),炸药爆破后形成地震波,传到地下构造上再反射回来,被地面布置的采集器接收,科技人员再依据这些地震波的强弱、方向等等描述出是不是有构造、构造大小、构造有多深等。要采集这些地震波资料,就必须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布置测线、测线两边埋进收集资料的检波器、要打炮眼放炮,测线必须和后面处理资料的仪器连接,这样的测线长几十公里,短几公里,每条测线之间的距离宽几公里、窄也就几百米,检波器的布置就更密集了。这样形容吧,就像梳子梳头发一样。为了准确描述出地下构造,测线经过的地方就是刀山火海,那也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让它直着过去。干这活儿的就是石油物探人,一群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一群野外生存能力超强的人没有之一。当施工区横跨海上、滩涂、和陆地时,其中滩涂泥沼地段是施工难度最大的,所有运输机具不能使用,全靠人拉肩扛,人还不能站着,只有跪着、爬着才能前行、才能施工。他说跪一天上去都不会走路了。更要紧的是大小便都得憋着,脸上的鼻涕污泥混在一起,到冬天还会结长长的冰凌子。他所经历的这些苦和累从未向妻子说起,他说要干就干好,铁人王进喜就是我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存德说苦和累都可以抗过去,只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石油人不能陪在父母妻儿身边的时候,试想他们不在父母身边,父母生病住院了怎么办?那就需要花钱雇人照看。试想他们不在身边怎么去讨妻子的欢心?石油工人在感情的获取上是悲哀的,离婚率很高,青年石油工人的单身人数很多。另外说说工作的环境吧。像他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算三油上地理位置相当不错的,也只不过是在一个小镇上,那么这个小镇上的环境怎么样?有电影院吗?没有;有大超市吗?没有;有肯德基麦当劳吗?没有;有网吧吗?没有,就是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小镇,那么生活在这幸福吗?要是你觉得能和工友们吃个辣条,唱个歌就满足的话,那的确挺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972年三月,五七油田会战基本结束,指挥部撒销,荆门炼油厂成立。在期间李存德四年经历了五个工段的工作。诸如:物探,完井检测,地下管道铺设堪探,油井巡检等,一步步走来也算是个小有成就的名人啦!他的勤奋好学和肯吃苦精神深受大家好评,当他披红戴花走上领奖台时,那一刻他感觉到自己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啦!特别是他撰写的“地管铺设工程主要工段作业流程”和“油井巡检程序及操作要领”都受到领导和员工的好评,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在这一阶段工作逐渐转向了地面。领导重视他们这一批有理论有实践在石油大会战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李存德很喜欢这项工作,每天奔走于油田各道工序,釆集第一手资料,编写程式,乐此不疲。他曾给我说他要申请到江汉油田学院当教师,过安心平稳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五年初,全国调遣几十万石油人支援北京东方红炼油厂,李存德又报名了。当他往返二十华里花两元钱给我打来电话汇报时,我忐忑啦,论距离从几千公里回到500公里之内的北京城,那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呀!可曾经目睹过他八年野外作业的艰辛历程,心里感到诸多不安,我知道他又要重复之前在荆门油田的野外生存模式,又要在会战中拼搏奉献他的生命啦,为此我感到痛心,彻夜未眠,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