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4赣闽粤自驾之抚州、于都、瑞金》

庄子

<h3>抚州<br>古称“临川”,江西省辖地级市,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358万。历史上曾涌现一批名儒,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散文家曾巩,词坛巨擘晏殊、晏几道,哲学思想家陆九渊,明代文学戏剧家汤显祖…等。自西汉始建县,三国孙吴置临川郡,隋改郡扩州易名抚州,置建历史2200多年。<br><br>文昌里<br>抚州的老城区,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26处,有玉隆万寿宫(抚州会馆)、文昌桥、正觉寺、天主堂、孝义桥、江右传统赣派民居等。唐中期,官府在城东抚河段筑蓄水堤坝,星相学说“文昌在斗而北,谓主抚州”,堤坝上值文昌星,预兆此地文化昌隆,故名“文昌堰”。北宋沿袭唐乡里制度,抚河东因文昌堰,将附近区域命名“文昌里”。<br><br>我们的酒店在文昌里边上,距离古镇一百米远,出后门就能看到正觉古寺。<br></h3> <h3>正觉古寺建于唐公元768年,位于临川城外汝水之畔犀牛山,有《第一丛林》之称,初名开元寺,至元明改妙觉寺。寺中有一临江面水楼阁,名箨龙轩。轩内璧上绘有一条形态逼真的龙画。凡是前来正觉寺游览的文人墨客,都会登临此轩,寻觅诗句。王安石回临川探亲,曾在此地题咏《正觉寺箨龙轩》诗云:“风玉萧萧数亩秋,箨龙名字道人留。不须乞米供高士,但与开轩作胜游。此地七贤谁笑傲,何时六逸自赓酬。侵寻衰境心无著,尚有家风似子猷。”</h3> <h3>寺院历代盛衰不常,清代时又复繁盛,寺院主持从河北请来一位名叫清泉的高僧,为寺院立规传经,发展僧徒,达百多人,其中有日本、印度等从国外来的僧侣,刻印经书一百多种。<br></h3> <h3>夜晚的彩灯照亮了文昌里,正觉古寺里的古塔建于唐代。</h3> <h3>抚河大桥</h3> <h3>坐落在临川抚河畔的拟岘台,与河北幽州台、山西鹳雀楼、赣州郁孤台齐名,诗云“占断江西景,临川拟岘台”,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现台为第7次重修,宋代风格。历代文人墨客为拟岘台所作的题记诗赋,难以悉数。</h3> <h3>阁内四层楼上有一幅巨大的瓷板画,上面记载了唐宋元明清历代文人墨客在此聚会雅集的盛况及他们的诗词歌赋。</h3> <h3>抚州玉隆万寿宫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br>原名文兴庵,乃正觉寺所属之下院。多次损毁<br>重建。<br><br>万寿宫是典型的赣派建筑,屋顶由瓦片盖成,瓦片间的缝隙可用于通风,自然风从缝隙中进入屋里,屋内的热气也会从缝隙中窜走。该梁架空间有利于建筑本身的隔热,走进大堂感觉清凉之气悠然而来。</h3> <h3>后院儿的玉隆阁是3层砖木盖瓦建筑,历史上曾是抚州玉隆万寿宫(抚州会馆)的客房,相当于万寿宫的“旅馆”,朱德、蒋介石、宋美龄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居住过。</h3> <h3>天主教圣.约瑟教堂,建于清光绪34年,1918<br>年竣工。曾是抚州天主教总铎区的总堂,隶属余江教区,管理乐安、宜黄、崇仁、临川、东乡、金溪等6县教务。创办有震华、德华小学、真光中学、老人堂、育婴堂等慈善教育事业,还在临川县(临川市)上顿渡创办了圣.约瑟女子修道院。<br>抗日战争时期,教堂遭日本飞机轰炸,以后长年失修,表面锈蚀穹顶腐损,门窗破烂钟楼倒塌。<br>1951年秋,天主堂美籍神父黄克爱因违抗中国政策法令,被驱逐出境。“文革”期间,教堂内祭台、神像全部被砸,先后被工厂学校挤占作为仓库、教室、礼堂,建筑多处损坏,破烂不堪。<br>1982年落实宗教政策,教堂归还天主教教会。<br><br>1985年10月,国家及省地市四级有关部门拨款进行修葺,1987年11月全面竣工,同年12月8日,举行了隆重的复堂仪式。<br></h3> <h3>夜晚的文昌里灯光璀璨游人如织,小戏台上有戏曲演唱。大型演出《寻梦牡丹亭》每周末上演,<br>吸引大量游人前来观赏。<br>《寻梦牡丹亭》再现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中的情境。演出篇幅为《游园惊梦》《魂游寻梦》《三生圆梦》三折,演绎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梦幻爱情故事。还原了《牡丹亭》中的亭台楼阁,如梦似幻的景致,结合全息数字影像技术,巨型圆环装置投影等声光电技术,2018年9月正式公演。集文化创意策划、舞台舞美搭建、实景演出制作、园林景观设计和5A级景区的建筑融为一体。<br>很遗憾,我们在抚州的时间不是周末,没能有机会观赏到这场美奂美轮的昆曲实景演出。</h3> <h3>王安石,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  <br>(1021-1086)北宋政治、文学、思想、改革家。庆历二年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宋仁宗末年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法度进行改革,未被采纳。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继续变法主张,得赏识,熙宁二年(1069)升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税、保甲、保马、将兵法等。次年拜相,大力推行改革,积极促成熙河开边。初期神宗言听计从,但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反对者声势颇大,且变法派内部出现分裂,熙宁七年被罢相,一年后再次起用,旋即又因君臣分歧被罢相,累封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病逝于钟山,享年66岁。<br>   王曾潜心研究经学,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形成,其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长于说理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今人辑《王安石全集》。</h3> <h3>汤显祖纪念馆<br>汤显祖,临川人(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h3> <h3>计划今日从抚州去瑞金,途中经过毅平的老家,于都县,大家决定绕一点路去趟于都,看看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老家的人热情,毅平堂弟和侄子祖孙三代在高速公路入口等候,请大家品尝当地的特色菜。</h3> <h3>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于都河浮桥处。</h3> <h3>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于都河渡口浮桥处。</h3> <h3>在瑞金叶坪参观。</h3> <h3>叶坪红色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在瑞金市叶坪乡老村,距市区6公里。这里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是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和党中央苏区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苏区中央局的第一个驻地。毛主席的称呼就是从这里喊响的,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都在叶坪生活和工作过。红军长征后,这些建筑物曾被拆毁。新中国成立后,重修被毁建筑和破损旧址。 1959年,国家拨专款兴建叶坪新村,将老村群众迁往新村居住,在老村四周砌筑围墙,形成叶坪重点文物保护区,对外开放。旧址群最大限度地保存着苏区时期的原址原貌,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先后十几个国家部、委、办、局前来寻根,修复旧址,建立本系统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古木参天,绿草茵茵,凉风习习,简单的村屋院落星罗棋布。九十三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弹洞前村壁前是一队队一群群穿校服的孩子和远道而来的游客,他们打着遮阳伞,举着手机、相机,徜徉在绿色的树荫下。当年的苦难,千千万万人的牺牲,成就了今日的辉煌,这些,人们还能记得吗?</h3> <h3>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新生的红色政权为打破困局,采取一手拿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的方针,在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同时,积极发展独立自主的财政金融体系。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应运而生,为中央苏区打破封锁、壮大发展解决了“天大问题”。<br><br>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着手筹建国家银行,以解决金融市场混乱、商品流通不畅等制约苏区经济发展的“拦路虎”。经过充分调研和准备后,1932年2月1日,苏维埃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村正式成立,毛泽民任行长,这是新生红色政权下第一个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不仅承担起了统一货币、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职能,还肩负着税收征缴、财政收支的特殊使命。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创立,打破了过去主要由外商银行、钱庄银号、官僚资本银行等金融势力组成的旧式金融体系。随着反“围剿”战争和各项建设的发展,苏区金融组织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以国家银行为“总舵”,江西分行和福建分行为主干,瑞金直属中心支行和各苏区县支行为骨干,信用合作社为基点的新金融格局,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全面开展各项金融活动奠定了基础。</h3> <h3>毛泽民受命筹建国家银行,筹划印刷发行国家货币,临时中央政府不提供场地,也不配备设施,只给五个编制。毛泽民知难而进,精挑细选确定了出纳、会计、记账和勤务等职员,在叶坪村谢氏宗祠附近租借了一幢简易民房,几张桌子几把算盘就地一摆,国家银行开始运转。与此同时,中央造币厂也在原苏维埃政府造币厂的基础上扩建成立,人员机器陆续到位。行长毛泽民,会计科长曹菊如,业务科长赖永烈,总务科长莫均涛,会计钱希均。 1932年3月,红一和红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攻克漳州城。毛泽民率领没收征集委员会随军来漳州,筹得的百万现款,成为国家银行的第一笔大额资金。漳州距厦门仅50多公里,红军占领漳州期间,银行从厦门采购回了一批货币印刷材料,苏维埃货币发行得以顺利展开。 1932年6月和10月,国家银行分二期发行&quot;革命战争公债&quot;共180万元,次年又发行&quot;经济建设公债&quot;300万元,并从中拿出20万元设立储蓄基金,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支持工矿生产,促进对外贸易。公债的发行,充裕了根据地的财政收入,直接支援了反&quot;围剿&quot;的革命战争,增加了生产贷款额,支持了根据地进出口贸易。<br><br>根据苏维埃国家银行先后制定和颁布的《定期放款暂行规定》《定期抵押放款暂行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银行的贷款发放对象涵盖农业、工业、粮食调剂、合作社、对外贸易等各个方面,不仅发展了苏区经济,也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活跃了苏区经济,改善了农工生活。 1932年7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批国币正式开印,半年内印制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和壹圆5种纸币共65.61万元。</h3> <h3>1935年10月,银行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同年<br>11月根据指示,与原陕甘晋银行合并,名称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简称西北分行),时任中央财政部长的林伯渠兼任行长,曹菊如任副行长,行址初设在瓦窑堡。36年7月,随中共中央迁至保安,37年1月,再迁至延安。同年7月,抗战爆发,10月,西北分行改名“陕甘宁边区银行”(简称边区银行),总行设在延安。至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名义上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h3> <h3>1931年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政府起初设在叶坪,后因白匪狂轰滥炸,为安全防空,从叶坪迁到沙洲坝。毛泽东主席住在沙洲坝的村子里。</h3> <h3>这里有红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址(毛主席旧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国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长会旧址、中共中央局旧址、少共中央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长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人民委员长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人民委员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旧址等多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以及20多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旧址等重要的景点。</h3> <h3>谢老于1933年从湘鄂西根据地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毛主席秘书,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等职,主持和参加起草了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土地法》《婚姻条例》等一系列法令和条例。</h3> <h3>在老人家门口留念</h3> <h3>苏二大会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