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古镇

香巴拉

<p class="ql-block">上里古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川剧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上里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亦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p> <p class="ql-block">古镇初名“罗绳”,是取其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p> <p class="ql-block">古镇历史上有五大家:</p><p class="ql-block">杨家顶子(官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p> <p class="ql-block">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p> <p class="ql-block">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p> <p class="ql-block">古镇民居保存得比较完好,多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宽展的戏坝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顶戏楼,是川中场镇不多见的巧妙设计。</p> <p class="ql-block">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上里并驻扎半年之久,在镇内留下的数十幅石刻标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红军在上里境内驻扎期间,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成立名为 “认真、德诚、紫光、崇安”等四个代号的政治部,并刻下七十多幅标语,如: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共产党是穷人的政党、赤化全川、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北上抗日的主力军等。</p> <p class="ql-block">红军离开后,当地群众用石灰和泥土将其石刻标语覆盖保护起来,解放后又将其覆盖物去掉,使这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又恢复原貌。</p> <p class="ql-block">雅安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7月将红军石刻标语批准公布为雅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雅安市被命名为革命老区。</p> <p class="ql-block">如今,当年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石刻标语仍保存完好,现已将散存的部份石刻标语集中在白马泉院内,拟修建红军石刻陈列室,便于进行展示和宣传。</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曾居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上里古镇保存完好的韩家建筑群有两处,一位于四家村,一位于古镇内。</p> <p class="ql-block">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院内雕刻历经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内容以戏曲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民间一绝。</p> <p class="ql-block">挞挞面是当地的一道独特的手工面食,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种面食因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在案板上摔打面条而得名“挞挞面”。</p> <p class="ql-block">挞挞面的历史与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紧密相关。此外,挞挞面的制作技艺还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