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尽与刹那是时间的两个极致,放在一起却留给人更深的思考,当下还是永恒。这可能就是杉本博司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过第一张杉本博司的作品就是这张海景,当时被告知这是一张天价的照片,说实话当时的感受就是他好在哪里,平淡无奇。但这便是杉本博司的思考与设计,一半天空一半海水,一半黑一半白,没有任何外来物质的干扰,只有淡淡的波纹-海原本的模样,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在这一刻成为永恒。</p><p class="ql-block">这位出现在照片中的先生是我们的导览员,他旁征博引,将杉本博司照片的解读和背后的故事以及他的感受用款款深情娓娓道来,让人留下思考和品咏。</p> <p class="ql-block">再来看看他的剧院系列,他选择了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剧场,通过长曝光留下剧场的细节和银幕的一片白光,任何银幕上所呈现的,不管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归结起来终归是历史的一瞬,而这一瞬在不同的剧场中得到永恒。这个近乎坍塌的剧场没有电,没有设备,杉本博司将一切找来,就为留下这一瞬,他向当地政府申请,做好一切该做的,留下了这张照片,却因没有向当地警局报备,最终被叫去吃了几天牢饭。但他在所不惜,这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看似栩栩如生的肖像作品,却拍的并不是真人,而是伦敦蜡像馆中人物,杉本博司通过布光和设计,还原了人物本身。</p> <p class="ql-block">你能看出这是蜡像吗?</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的眼神流露着他的思考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同样完美的是透视画馆系列,将博物馆中的场景拍出了非洲大草原实景的感觉,时间再一次被复制成为永恒。</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色彩影像,如果不知道背后的故事,让人不知所然。实际上是杉本博司受牛顿的三棱镜实验的启发,自己做了一套实验装置将色彩捕捉下来,来证明色彩不止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而是丰富多彩的万万千千。他从这万万千千的色彩中感知着一个更真实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谁说杉本博司只是摄影师而不是科学家。</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建筑图片,共同的特点是虚,在摄影中虚是大忌,但他却偏偏拍了一个系列的建筑作品。他说优秀的建筑作品即使模糊依然让人一看便知,而这模糊的影像正是建筑师心中的设计形象,还原出时间在模糊中的永恒。导览员从另一个角度讲,在拍背景模糊时应该前景有人是对焦点,这样人与建筑的虚实统一起来,人的实际实与画面中不存在的虚,而建筑的虚与实际存在的实,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也是一种解读。</p> <p class="ql-block">这个造型我开始以为是历史上的陶器,没想到是数学模型教具,通过光的设计,艺术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教具各具神韵。</p> <p class="ql-block">最大的一面墙上有一大幅心经的书法作品,杉本博司深谙佛学,对心经已烂熟于心,但这与摄影有什么关系呢。疫情期间,他很长时间没有回到纽约的工作室,其中大量的胶片即将过期,他突发奇想,决定用显影液作为墨水,将心经写在这些即将过期的胶片上,也算物尽其用。但这与用墨水写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写的时候不会看到痕迹,相当于盲写,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这幅心经也体现了杉本博司的书法的炉火纯青。心经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无,佛法中讲放下执念,与自己和解,看来追求完美的杉本博司深刻的理解了心经所念。</p> <p class="ql-block">無字的结构,笔顺,飞白真是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在这宏大的叙事中,摄影作品?书法作品?还是合二而一。用摄影的方式记录时间的流失和凝结,个中滋味杉本博司和站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品味。</p> <p class="ql-block">这是杉本博司将数学公式输入计算机,控制精密铣床,以不锈钢为材料制作的具备形态之美的“数理模型”。这件作品贯彻了将无形之物具象化的理念,体现了艺术家期待“将现实模型化”的创作理念。</p> <p class="ql-block">“佛之海”系列拍摄了位于日本京都三十三间堂中1001尊雕刻于13世纪的千手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自1988年起,杉本博司经过7年申请,最终只获得为期10天,每天3小时的拍摄时间。他希望展现出佛像最初的样子,他去掉寺中所有后期装饰,同时关闭荧光灯,拍下太阳初升时熠熠闪光的千尊塑像,重现了平安时代人们所看到的壮丽景象。这光影的效果确实显示出佛之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当你仔细看看每一尊佛像,你会发现他们各有不同,尽管都是低眉,却神情不尽相同,而共同的是悲悯之心。</p> <p class="ql-block">这尊佛像的眼神最不同,在低眉之间似有盼顾,所谓佛相近,神不同。</p> <p class="ql-block">位于“佛之海”系列作品前,与其一一对应的是用高透玻璃制成的“五轮塔”系列。</p> <p class="ql-block">塔自下而上的方形、圆形、三角形、半月形与宝珠形分别对应佛教经典中认为构成世界的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p> <p class="ql-block">象征水的球体内则嵌入了艺术家拍摄的“海景”系列图像。而影像在不断的折射间出现一系列的图像,仿佛将时间无限的延长。</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照片与破损的木构的相逢是当麻寺拆下来的木构与榫卯照片的相逢。榫卯结构是中国建筑的精华,在日本会有许多仿唐建筑,这种反重力结构抵挡着千年的消解让时间凝固。这让我想起山西的应县木塔,他有着最多的斗拱榫卯,在历史的长河中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乱的振荡,伫立近千年,将时间凝结于此,何等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照片初见时,我以为是闪电的瞬间。实际上放电场系列是源于洗照片时不可避免的遇到放电现象,导致照片的破坏。对于这一现象,杉本博司说“我一直很讨厌这种现象,直到某一刻,我决定爱上它……”</p> <p class="ql-block">他用发电机主动放电,因此产生了“放电场”系列摄影作品。实在是佩服他的变通能力,也许这正是学习佛学的心得,与自己和解。变既是瞬间也是永恒。</p> <p class="ql-block">这种柔和的画面是水中的放电的结果,这也是有风险的,但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勇敢的不负相逢。</p> <p class="ql-block">在尤伦斯的展览中心中感受艺术家的创作与体验,收获满满,品咏不断。一次美妙的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