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8日 周六 晴 19~31℃</p><p class="ql-block">今晚和老公又去参加了隐闲居读书会。今晚的读书主题是《生命的美容(下)》,延续上周的内容。这篇文章是佛教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济群法师所著。</p><p class="ql-block">今天主持的共修师兄是慧梅师兄,穿着中式的服装,头发在脑后绾成发髻,用优美沉静的声音缓缓道来。她身前矮桌台面的净瓶中,插着两支独具姿态的竹枝和一朵淡粉色的小花,桌面上还散落着几片竹叶,三朵淡紫色的花朵。身后灰白淡雅的屏风上,两朵莲蓬和一只蜻蜓寥寥几笔展现出生命的静谧之美。整个画面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今天照例有熟悉的身影,也有很多第一次来的师兄。跟前三次的读书会有所不同,今天没有安排我最喜欢的静心七式的禅茶作为开场。师兄简单地开场之后,就让大家开始轮流读书。这是第一个不同。第二是改变了之前一人读一段的惯例,变成一人读一句。这是第二个不同。第三是今天改变了以往先小组自由讨论,再每组派代表分享的方式,依次让每个人分享。这是第三个变化。觉察了一下自己的内心,当时心里就起了评判。比如觉得这样单刀直入,大家心都还没静下来呢,不妥。一人一句,切换太快,影响阅读速度和专注度,不妥。每个人都一一分享,太耗时间,也没有交流碰撞的机会。不妥。</p><p class="ql-block">当心里有评判的时候,立刻心就不静了,更加没法注意力集中。我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暂悬评判,跟随其中。果然注意力重新回来。最终我惊喜地发现,这样的安排也有很多好处。每个人都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大家都和自己的生活深度链接,听到了很多故事。我身边的大姐,分享的两次,如果逐字记录下来,绝对都是满分作文。</p><p class="ql-block">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大家的分享中,我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无我”和“真我”之间关系的理解,对“真我”和“因果”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当时心情就很激动,因为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我还在脑子里梳理,若隐若现,轮到我分享的时候我把自己正在梳理的心理活动语无伦次地分享出来,显得杂乱无章。也占用了大家很多时间,主持的师兄打断了我,在感到一阵尴尬后,我觉察到自己在意他人评判的那个“自我”又跑出来了。一旦觉察就能放下。</p> <p class="ql-block">回家的路上,我激动地和老公分享自己的所悟,热泪盈眶,真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很神奇的体验。</p><p class="ql-block">无论东方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还是西方心理学,都让我们去追求达到“无我”利他的境界。可如果没有我了,那个“真我”又是什么呢?我想“无我”中的那个“我”,指的是“自我”。就是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念头,评判,欲望,贪嗔痴,色名利,意必固我。这些都是我们后天形成的,它们像灰尘一样蒙蔽了我们的“真我”。而我们的“真我”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最本来的样子。是我们的天命。就像树就是树,水就是水,河流就是河流,山峰就是山峰,天就是天地就是地,蚂蚁就是蚂蚁,你就是你,而我就是我。</p><p class="ql-block">天地不因为世间万物的改变而改变,而我们的“真我”也应当如是。放下“自我”,放下我们所有的私欲,只去跟随事物本来的样子,也就能活出“真我”。</p><p class="ql-block">不用在意他人的评判,当你在意外界的评判,说明你的“自我”又跑出来遮蔽你的“真我”,你想要让别人认可的欲望,想要证明我是优秀的我是厉害的我是最美的,如此一来就失掉了“真我”之心。而“真我”就是万物都有自己本来的样子,没有分别,都有自己的天命。佛法说众生平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p><p class="ql-block">那“真我”到底是什么呢?我的感觉,就是我们在这世间承担的角色。我们是女儿,我们是妈妈,我们妻子,我们是员工,我们是公民。做“真我”就是履行我们的每一个角色赋予我们的责任,责任就是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你不履行也就失去了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p><p class="ql-block">而什么是“因果”呢?“真我”其实就是“因”。就是我们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真我”的价值,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履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是女儿,“因”就是我们那颗孝顺父母的心,我们是妈妈,“因”就是我们那颗引导子女走上正途活出“真我”的心,我们是妻子,“因”就是我们关心丈夫深爱丈夫与丈夫相濡以沫的那颗心,我们是员工,“因”就是我们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公司创造价值的那颗心。“因”就是种子,是我们的起心动念,也就是我们的“真我”,是我们的天命,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p><p class="ql-block">而“果”是什么呢?“果”就是种子结出来的果实,是“因”结的“果”。比如你是教师,你的“因”是教书育人,你全心全意地活出“真我”,就是全心全意地教书育人,那么结果你会受到孩子们的尊重,你可能会被评为高级教师,你可能会当上校长,你的收入可能也会越来越高。你所得到的这些都是你在践行“真我”时自然结出的“果”。</p><p class="ql-block">而我们凡人,通常被我们的“自我”欲望蒙蔽了,不去“因”上努力,只去“果”上追逐。结果自然烦恼丛生,也不会求到真正的“果”。所以说菩萨求“因”,而凡人求“果”。世人把“果”当成“因”,生命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不去“因”上努力,用心履行自己的责任,不去种“种子”,只一味在“果”上纠缠,患得患失,自然无功而返,徒生烦恼。</p><p class="ql-block">这几天听课,张全老师讲到“因上努力,果上反省,而缘上创造”。“因上努力,果上反省”是通了,但对“缘上创造”这个点还不是很通,主要是对“缘”是什么意思还没理解透。只隐约感觉应该是指行动。但“缘”跟行动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