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 郑云霞 </p><p class="ql-block"> 阳城一中是家乡人心目中最高学府,历来钟灵毓秀之宝域。青葱岁月年华能在这座知识的殿堂快乐度过,可谓是人生最荣幸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是我的中学时代,也是我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1975年1月至1977年1月,我在阳城一中度过了两年高中生活。入学那年,学校招收了6个班,我在首班高36班。带班老师(也是物理老师)高玉昇老师(那时搞教育改革,各班不设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的叫做带班老师),语文老师陈申海,数学老师张锦文,英语老师刘文敏,化学老师田书苗,政治老师邢学英等等。你看一个个都是顶呱呱的教学能手。我在班里担任团支部宣传委员,除学习外,我还参加了校篮球队和游泳队,组织开展班里文体宣传活动等。</p> <p class="ql-block"> 同龄人应该还记得,当时毛主席《五七指示》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遵照伟大领袖的教导,我们课堂上学习科目齐全,另外,各班都设有与工农紧密结合的专业课,六个班分了不同的六个专业。有什么农机班,水电班,兽医班等等。我所在的班级专业课是兽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时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为了学好农业知识,学校在白桑乡通义村建立了劳动教育基地,全校学生分批次到那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翻地垒埌,实地掌握种田本领。据听说,收割的小麦,补充了学校学生和教职工食堂。我粗略估算了一下,缩短学制,高中由三年改为两年,老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时间,仅占到两年时间的三分之二。以至于在高中时期,主课语文和数学学习了什么内容,我脑子里都没有太深的印象。英语课留有记忆,那是因为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回农村劳动,每天不是锄地就是担大粪,English跟那沾不上半毛关系。老师教我们:Go morning teacher!一些学生信口开河: 顾不得mao(mao家乡方言,看的意思)你去求!最其码遵师的礼貌都没有,谈何学习态度。人生最大的遗憾在于拥有时不加以珍惜,失去后又懊悔不已。有幸进入县城最高学府,无缘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这种状况,是特殊时期造成的,只能埋怨生不逢时。</p><p class="ql-block"> 当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你还可以改变自己。在别无选择的时候,我更喜欢去看书,既可打发无聊时间,又可充实自己。特别是读了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雨果的《悲惨世界》,《老人与海》这些名著后,我感同身受,认知升华:人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谁的人生都不易。生活并不是如人所愿,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刚刚好。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但努力的过程一定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我要脚踏实地,心怀梦想,勇敢的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高中时,学生分为校内生和校外生,校内生大部分都是离家远的乡村子弟,住学校宿舍,在学校食堂吃饭。校外生是离学校近的城里人,放学后可以回家吃饭休息。我家离学校四五里,属于城乡接合地,为了省饭钱,我加入校外生行列,一天三顿都跑回家吃饭。尤其是中午,需要体力与时间迸发,三步并作两步往家走,回到家狼吞虎咽吃了饭,一口气又担几担水把水缸添满。在往学校去的路上,我明显感觉到吃的饭在胃里来回晃荡。时间一长,每次走到东河断桥边(73年发特大洪水,东河大桥被洪水冲断了),胃里很难受,弯下腰按着肚子,争开嘴吐出很多酸水。这种状况,一直到我考上师范学校一年后才好转。</p> <p class="ql-block"> 我刚上高中大概三个多月,家里出了一件大事,母亲生病了。那年我已经是一个十六岁的大姑娘了,但一贯不忧事的我,近半年来,只觉得母亲总是蜷缩在床上,有时随口问一声怎么了,母亲只是说,没什么,就是想躺一会。直到有一天,父亲说母亲要住院动手术,我才恍悟,母亲是那么坚强,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母亲住院了,我的内心充满了担忧和不安,心里祈祷母亲早日恢复健康。一段时间,我每天中午放学后,绕道去医院探望母亲,然后回家。有天中午放学,我实在是浑身疲乏,偷了个懒,径直从学校回了家。当天晚上,父亲看到我,话语里带有责备的口气说:你妈担心你,说你中午怎么没去医院。我顿时眼里噙满了泪水。母亲啊!你刚动了手术,身体还是那么虚弱,可你无时不在牵挂着你的孩子们。母亲的爱就像是阳光,温暖着我的心,激励我不断成长。</p><p class="ql-block"> 也是在这年的秋天,当了几年民办教师的姐姐,被推荐上了大学。当时姐妹六人,姐姐大学生,我高中生,三妹初中生,四妹和五妹小学生,老六还尚小。七十年代初,农村深受封建传统思想束缚,好多家庭对女孩上学不重视。我的父亲,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思想开明,目光远大。凭借在扫盲班认识的常用字,闲下来喜好看书。读书使人明智,父亲虽不像伟人那样有先见之明,但他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感谢父母亲的厚爱,家里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们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不屈服于困难,全身心的支持我们上学读书。正是靠刻苦读书,姐妹们先后考上大中专学校,参加了工作,日子也过得像籽麻开花节节高。</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6年被誉为最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唐山大地震震惊世界,东北地区遭遇罕见的陨石雨,而三位伟大领袖——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离世,引起举世震动。有悲亦有喜,197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正式向全体党员公布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全国亿万群众衷心拥护。整个中国都沸腾了。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共和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大快人心之时,我的高中生涯也进入倒计时。我对校园生活充满了怀念和不舍,对即将到来的变化和挑战感到迷茫和不安。高中时光不仅是学习知识的积累,更是友情和成长的时期。我很珍惜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以及对未来的共同憧憬。</p><p class="ql-block"> 二年高中生活,同学情谊如涓涓细流,纯净而绵延流长。我和菊、平、娟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每天下午放学后,没有课外作业牵绊,四个人形影不离,经常在一起尽情玩耍,海阔天空的聊天,非常开心。娟是城里人,家离学校很近。我和菊、平是邻村,但上学的路要比她们远一倍。菊是家里的乖乖女,父母的掌上明珠,说话做事特较真。上学时经常顺道去她家,看见她吃饭时,慈爱的母亲在身旁给她扇着扇子,嘴里还不停的叮嘱,不要急,慢慢吃。这种情景,我以前只有在电影里看见过,那是公主享受的待遇。她的父母对她疼爱有加,真是让人羡慕不已。毕业后,菊当了一名教师,凭着那股认真劲,菊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受到了各级的好评,因而小教特级教师的荣誉非她莫属。平聪明伶俐,性格开朗,办事能力强。同学之间谁有不开心的事,愿意与她倾诉。她不仅是我们仨的好朋友,班里还有几个女同学,也和她相处甚好。她善解人意,广交朋友,情商特别高。平后来做了个体小老板,靠着吃苦耐劳,服装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娟率真可爱,诚实友善,论年龄比我们小一岁,在她身上散发着那种天生丽质的气质。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她有时说头疼不舒服,没想到,天妒红颜,在她40岁那年,因突发脑溢血离我们而去。噩耗传来,我们感到无比震惊和深切的悲痛,愿她的灵魂安息。</p><p class="ql-block"> 同学情,一生缘。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我们相识在风华正茂,由无忧无虑的花季少女,在岁月的洗礼中成为人妻人母,四个人发展为四家人,将近五十年了,现在都两鬓染霜。但我们的友谊如同陈年老酒,愈发醇厚。</p> <p class="ql-block"> 1977年元月,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的开始。我们的毕业季钟声敲响了!不说再见,泪崩的瞬间,把美好定格在心间。我用感恩的心面对这段美好的回忆。阳城一中历来严格的校规,严厉的教育要求,严谨的教学态度,对我的成长受益匪浅。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感谢同学们的陪伴与支持。两年高中生活,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由一个懵懂少女,成长为一个快乐青年。我将勇敢地面对未来,追求梦想,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