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橄榄坝傣族园是朋友们心目中的主打“节目”,因为可以零距离的亲近“相拥”少数民族,这是19位首次来西双版纳朋友们真实的想法。从农场出来大巴师傅通常是走高速哪怕多绕一些路,因为途中要参观一座桥,师傅只能走这条从没走过的路。这是—条勐腊县的循环公路,她多半是沿着南腊河流向修筑的,当时肩负着国防公路使命,几十年来一点都没改变,太熟悉了,现在改编为171县道 。这条县级公路的路况还不错,虽然弯多但山坡不陡车辆比较少。在一处名叫“麻木树”新公社地方的南腊河上就是我们建造的第四座桥梁,借此我一定要再去好好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南腊河的源头发源于勐腊易武、倚邦、革登等“古六大茶山”,普洱茶就出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勐腊易武古茶山自制茶饼</p> <p class="ql-block">易武种茶人家</p> <p class="ql-block">拍卖成交最高的普洱茶,你没看错,2300多万。</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易武古茶树饼</p> <p class="ql-block"> 南腊河属澜沧江水系,她发源于勐腊东北部中老边境线上的易武、倚邦、革登等被称为“古六大茶山”的大山深处。过去,说起勐腊知道的人少之又少,说起普洱茶可就如雷贯耳了,响亮到什么程度?对外,已打成世界品牌,在一些国际拍卖会上经常能看到普洱老茶的拍卖记录,价格“离普”到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对内在2007年把原来的思茅专区(地级市)易名为普洱市,思茅终究是“败”在了普洱的“香茗”之下。</p><p class="ql-block"> 追本溯源,勐腊易武普洱茶历史悠久,资料显示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宋代出名、元代莫属、明代远销、清代鼎盛至如日中天的地位,被誉为“中国贡茶第一镇”,是世界顶级普洱茶核心产区,可又为何不称为勐腊茶?原来滇西南地区尽出好茶,经茶马古道云集在普洱,再由四方商贾采购转运各地,普洱茶久负盛名的出典尽如此简单。</p><p class="ql-block"> 南腊河是傣族语言,南是水,腊是茶,翻成汉语即是水茶河。傣族是世居民族,他们知道勐腊是古茶树宗源地,这河水是从古茶山上流出的,这应该是南腊河出处的正解。勐腊的地形像个U字,南腊河就像“照葫芦画瓢”一样跟着转悠,在重新绕回到西双版纳的麻木树突然往西奔流进澜沧江。值得一提的是这条河流中存活着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动物——“桃花水母”,它被称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这条河又被称为“东方的亚马逊河”,她完美的穿越了整个热带雨林区,翻山越岭、流过平坝。河两岸优雅的杆栏式竹楼,美丽的凤尾竹,林间穿梭着鲜艳筒裙的傣家姑娘,夕阳下诺隐诺现傣女沐浴的美妙身姿,佛寺、白塔、大象、孔雀、芒锣象脚鼓及《绿野仙踪》般的层层雨林,足以囊括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所有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麻木树新公社南腊河上的拱桥,也是我们建造的第四座大桥。</p> <p class="ql-block">拱桥略影</p> <p class="ql-block">鲜花送“模范”</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老战友们在大桥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从大桥返回,看到曾经建桥时住过的老地方感慨万千,边走边介绍着…</p> <p class="ql-block">造桥的向过桥的人挥手致意</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造型别致的拱桥,她有着让人眼睛一亮的时髦“范儿”,奔流不息的南腊河经十八里水路后再流入边境河澜沧江。看着这条从未断流过的大河,连队中有两位战友突发奇想,晚上下了几钩还真抓到一只34斤重的大甲鱼,能长这么大真够稀奇。上海报社曾有过一则报道,浦东某地捉到一只8斤大的甲鱼,报道称是上海地区有史以来发现最大的个头,一比较这不成大巫见小巫了吗?为能否食用还专门咨询了当地傣族老乡,据说,南腊河上曾发生过“鹬蚌相争”事件,一只120多斤重的甲鱼咬住一只麂子,咽不下又不松口浮在水面而被逮住,这一问又成小巫见大巫了。也许终年流淌的南腊河里还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生物以及秘闻。</p><p class="ql-block"> 今天,这座桥却安然无恙仍在发挥着“余热”,曲指一算也已45岁高龄了。当大巴徐徐停稳,老知青们迫不及待走向大桥,桥头堡几位商家也许猜测到是当年知青就热情招呼着,(因为这里很少有旅游大巴)当知道我们是造桥者,便滔滔不绝追忆起造桥时的许多往事,他们都是桥梁建设的见证者也是得益者。这条河可不比其他小河小水,即使在旱季也不可能撂起裤脚管就能过得去,大河水很深。当我踏上大桥心情异常激动,不由自主对着过往的车辆摇手致意,弄得人家驾驶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几个意思?但仍出于礼貌也挥手致谢。看着进进出出自由自在的车辆在眼前晃悠,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与滿足感,我们的青春年华没有虚度,为边疆人民作出的贡献他们没有忘记,都牢记着这支造桥队伍的往事,事情做到这个份上也该知足了。这是我第三次踏上大桥,一直没有留下大桥完整的靓影,赶忙走到对岸的竹蓬后面拍下了一张还算滿意的全景照,也算弥补上了多年来的缺憾。</p><p class="ql-block"> 仔细环顾四周,那山,那水是多么的熟悉,虽然已是45年前的往事,可大桥周边的地形布局一点都没改变,想当年山坡上推出的三处平台依然是老模样。我的茅草屋在第二平台拐角第一间,跨出房门就能见到上方的171公路,下方的南腊河以及河边浇灌混凝土大鿄扎钢筋宽扩的施工场地,我在崖壁边种植了一丛香蕉,搭个瓜棚种了一棵水瓜,结出的瓜吃都吃不完,往事不由浮想联翩…我们的张主席才思敏捷,心灵手巧用衣服折叠成一朵“大红花”,说是献给“造桥英雄”,“盛情难却”我还真充当了一次英雄绶花形象,好玩、开心、激动,人生邂逅半个世纪前曾作出的“无量功德”幸事,不醉也难!</p> <p class="ql-block">关累--我国的澜沧江口岸,往右流向下游成为湄公河。</p> <p class="ql-block"> 大桥往北10多公里拐向一个地方名叫关累,是边境线上的一个村寨,澜沧江对岸就是缅甸金三角地区。知青年代时有耳闻,都是许多关于偷渡的离奇故事。那时寨民 “出门就是哨兵、生产就是巡逻”,在打击偷越国境和跨境违法犯罪方面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至1993年建立起关累港口岸起“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条把中、老、缅、泰、柬、越六国紧紧串连在一起的“黄金水道”,不断激发出新动能,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二岸边民的“摇钱树”。由于这次时间上安排很紧而与关累口岸“过家门而不入”,非常可惜实为遗憾,陆上口岸多见,水上口岸可不常见的。</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在过关累的山顶公路上,我曾与绝美的云海撞了个满怀,目之所及浪㚏、浪涌翻滚不息,绝类错站在海岸线上,那种身临其境的错觉令人心旷神怡。为何只有此处才能看到云海,个人分析 : 山顶下方是橄榄坝,公路恰好是大山通向平坝的一条通道,山卡卡类似一条峡谷,澜沧江与橄榄坝上的水汽不断升腾,碰上风力、风向、地空温差气象条件而生成云海。三月份旱季的气候正好“背道而驰”,条件不够我们没遇上。</p> <p class="ql-block">泼水前隆重的开幕仪式</p> <p class="ql-block">准备泼水,出征前与“明星勇士”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服输的老法师英勇善战,但“双拳不敌四手”终于还是败下阵来啦!</p> <p class="ql-block">团友漫游在民族园</p> <p class="ql-block">团队“灵魂”张主席在傣族园中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团队中的“老客勒”级别的老法师</p> <p class="ql-block">认真拍摄</p> <p class="ql-block">我团拍摄小视频的专家</p> <p class="ql-block">飘香四溢的大酒坊</p> <p class="ql-block">团队中的摄影达人一沈家小妹</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热带风光</p> <p class="ql-block"> 橄榄坝是一块57平方公里的小平坝,澜沧江从坝子中心穿过。她的海拔只有480米,是西双版纳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气候最炎热的地方,平坝中分布着60多个村寨,是傣族人民世居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傣族园由五个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村寨联合组成的一个景区,园内很好的保留着古朴淳厚的傣风韵味,来园游客都能亲近体会傣族历史、文化、宗教、建筑、服饰、饮食等民俗风情。纵深园区,幢幢精巧别致的傣家竹楼和佛寺古塔掩映在绿树丛中,透着一种自然、纯朴、宁静的氛围,展现了勐巴娜拉西典型的热带田园风光。我是第五次进来饱眼福,每次来都有不同的变化,感觉是商业范围越来越大,配套服务跟进也不慢,傣文化气息却越来越浓郁。大多数朋友是首次踏足,大有“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新奇感,别说,假如得闲住一天傣家竹楼,穿一天傣家衣,吃一天傣家饭,学一首傣家歌舞,体验一天傣家人的生活,拍它个一串串美照倒是一番别样的浪漫情调,不失为一种悠闲、自得其乐娱乐方式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其实,你只要仔细观赏还真是一处傣文化的精髓之地,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乘佛教,每一个村寨都建有自己的佛寺。其中以曼春满佛寺为中心佛寺,始建于南北朝末年的公元582年,已有1400多年历史,佛寺规模最大,最具盛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清代修缮后的留存,建筑精美,金碧恢宏。曼乍佛寺历史更悠久,始建于东汉167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新落成的傣韵建筑</p> <p class="ql-block">民族园中一台原汁原味的傣家歌舞节目</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古塔</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新落成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古佛寺风光</p> <p class="ql-block">曼春滿古佛寺吉祥物</p> <p class="ql-block">古佛寺一角</p> <p class="ql-block">古佛寺风光</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古佛寺</p> <p class="ql-block">古塔尖</p> <p class="ql-block">古寺屋脊</p> <p class="ql-block">穿街走巷在民族园里</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热带风光</p> <p class="ql-block">抢拍热闹的泼水场景</p> <p class="ql-block">傣妹也疯狂!这是早先傣族园泼水节目中“演员”们的泼水场面。</p> <p class="ql-block">绿孔雀摄影点</p> <p class="ql-block">曼听寨的古佛寺</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休闲亭</p> <p class="ql-block"> 从这些保存完好的古寺就能够窥探到这是五个千年古寨,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说仍都沿用着国王起的名字。曼降村译为藤篾,制作藤篾制品的村寨;曼春满译为栽花,栽种花草的村寨;曼乍译为厨师,专出厨师的村寨;曼听译为花园,栽种宫廷花朵的地方;曼嘎译为赶集,逢佛事活动时赶集的地方。当你看到古寺的规模和那金碧辉煌的气派,又有国王亲自为寨子命名就已显露出不一样的身价,当类似清代“八旗子民”的血统关系,橄榄坝曾经一定是个富裕又显赫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傣族村,最让人羡慕的就是自然环境,傣家人十分注重环境绿化,家家户户庭前屋后都栽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院子里也种满了花花草草。这里,奇花异果紧紧的环绕着傣楼,景色优美,绿意盎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座竹楼都是一座精巧奇美的花园,每一个庭院,都寄托着一个绿色剔透的梦。我们聘了一位60岁的老咪陶导游,一口免强的傣族普通话交流並不是很畅,从交谈中得知村民们都富裕起来了,过上“人民公社”模式的好日子,表演队、客栈歺饮、啇铺、导游、安保绿化等“托拉斯”一条龙全由村民担当,岗位富裕,下岗没工作那不成了天方夜谭。试想,某个地方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人人有饭吃,富甲一方,太平盛世不就是这么来的吗?</p> <p class="ql-block">不是蔬果是一种景天科植物</p> <p class="ql-block">菠萝蜜一一树菠萝</p> <p class="ql-block">花树花开不败</p> <p class="ql-block">傣家人热爱花卉</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中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中的大金塔</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五寨之一的曼乍村</p> <p class="ql-block">泼水活动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加油一起来</p> <p class="ql-block">热带风光</p> <p class="ql-block">古佛寺中小喇嘛</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水果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曼乍寨古佛寺</p> <p class="ql-block">热带花㚏</p> <p class="ql-block">橄榄坝民族村中最古老的五株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古佛寺金塔</p> <p class="ql-block">盆栽石斛</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风光一角</p> <p class="ql-block">古佛寺</p> <p class="ql-block">杆栏式傣家竹楼</p> <p class="ql-block">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1961年4月, 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和傣族群众欢庆泼水节,那时是用橄榄枝蘸水礼节性的轻轻点拍。2006年该民俗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今年,刚刚过去的西双版纳泼水活动“热闹”得差点被网爆,用上了消防高压枪,像对待“索马里海盗”那样喷射,泼水形式“进化”到这种程度真是让人无语。“傣族人民有句彦语"泼湿一身、幸福终身",泼水是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和甜蜜爱情的祝愿。傣族园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活动,如今已是一台精彩的保留节目,成为傣族园一张“响亮”的名片。园中的泼水广场目前是西双版纳州规模最大的一处场地,呈圆形,中间有座“王子出征”雕塑,底座可以喷泉,周边就是一个大大的圆形泼水池。</p><p class="ql-block"> 泼水活动由主持人统一指挥,开幕式后一声令下,顿时全场一片水花四起,泼水声、尖叫声、音乐声、主持人的加油声,响成一片,如同一首宏大的交响乐。场外游客举着手机又是拍照又是录视频,时不时还被水花飞溅而慌忙躲闪着。在这里,你可以抛却杂念,喜欢泼谁就泼谁,大家都能感受到最原始、最淳朴、也最放肆的快乐,回归到人的本真状态,令人感叹!我们团队也有五位英雄光荣“参战”,年长者77岁,不输三国老黄忠,越战越勇令人括目相看,出战前约定“攻守同盟”一致对外、不打内战,对象就是傣族专业“演员”。当“战斗”结束后问他们,是打了胜仗还是打了败战?“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口吻是那么的划一。是啊,今天都玩嗨了,下池的全是胜利者。</p><p class="ql-block"> 记得1996年首次在傣族园参观泼水,那时还是园中的—档表演“节目”,参加泼水的游客了了无几,主要以身着傣族服装的“演员”们在泼水。1999年再去时仍属表演节目,到2016年时游客参于泼水已占大多数,这次是大开眼界,没有一位专业“演员”,全是游客自相“残杀”打“内战”。</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张主席曾是连队宣传队队长,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看,风采依旧不减当年吧!</p> <p class="ql-block">医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麻醉药一一曼陀罗花</p> <p class="ql-block">这个场面够刺激吧</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中独树一帜、更新换代了的小别墅</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热带风光</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杆栏式傣家竹楼</p> <p class="ql-block">到处可见热带水果</p> <p class="ql-block">每座竹楼都是一个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几代寨族民居?</p> <p class="ql-block">曼春满古佛寺已有14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绿荫丛中的傣族村寨</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曼春滿古佛寺</p> <p class="ql-block">泼水互动中的小美女</p> <p class="ql-block">玩嗨了的小美女</p> <p class="ql-block">人群鼎沸的泼水互动</p> <p class="ql-block">民族园傣家歌舞</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古佛寺一角</p> <p class="ql-block">傣族园里的傣家宴</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傣族园已今非昔比,客流量大增,园内设施也已日臻完善,一派朝气蓬勃的新景象。据说不少名人到此,皆被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所折服,西双版纳因傣族园而更美丽!</p><p class="ql-block">园林学家说,这里是庭院园林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历史学家说,这里是一座活着的民族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植物学家说,这里是植物王国的基因库;</p><p class="ql-block">文学家说,这里是人间仙境,是远离闹市,难得寻找到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我说,这个项目立得好,游客玩高兴了,当地财政收入也多了,是个双赢的好项目。</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橄榄坝已成为西双版纳最美丽的一块“绿宝石”,迎风扬帆鼓起一带一路的东风,昆磨高铁从橄榄坝“上空”穿越,目的是不破坏这块“綠宝石”,橄榄坝特大桥成为中老铁路上最长的“生态桥”。该桥穿越田野、鱼塘、芭蕉林和橡胶林以及掩盖在雨林中的村村寨寨,若你乘火车来,定会观赏到这气贯长虹 “江山如此多娇” 美丽风光的场景,橄榄坝你是西双版纳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现代化的昆磨高铁从橄榄坝“上空”穿越</p> <p class="ql-block">东南亚最大的勐泐大佛</p> <p class="ql-block">勐泐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正宗傣宴</p> <p class="ql-block">虫蛹,高蛋白食物,傣宴上的一道名菜。</p> <p class="ql-block">吃傣宴</p> <p class="ql-block">橄榄坝傣族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勐泐大佛寺内金碧辉煌的廊坊</p> <p class="ql-block">勐泐大佛下孔雀飞翔</p> <p class="ql-block">勐渤大佛寺中的泼水前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傣家小妹</p> <p class="ql-block">“落汤鸡”们战斗后的“飒爽英姿”</p> <p class="ql-block">六位“水战”勇士出征前先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勐泐大佛寺内金碧辉煌的廊坊</p> <p class="ql-block">庄凯大金塔,直径约60米、高约80米,是东南亚最大的金塔。</p> <p class="ql-block"> 勐泐大佛寺是东南亚最大的南传佛教圣地,傣族历史上的拨龙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景飘佛寺”,清代时被战火烧毁,2007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了勐泐大佛寺,除了是南传佛教这般庄严伟大之外,更是披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增添了人间大爱以外的儿女小爱,如今已成为西双版纳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平时,我对新落成的景区很少踏足,做攻略时资料显示恢复大佛寺以外还兼容孔雀放飞、泼水活动,这符合我们首次来西双版纳朋友们的“胃口”,既然是深度游就必须玩他个“痛快”。景区建在一百多米高的山坡上,山顶公园建有现代化的玻璃观景台。用过午餐我们坐游览车上山,然后一路往下走,也许几天下来身心有些累了,也许太阳当头直射,也许对南传小乘佛教不甚了解,想拍些照片却都是逆光,就明白进景区的时间给弄反了,不适合拍照干脆就下山,赶山下太子广场上一档泼水节目。我们团队有7位朋友加入“战斗”,说实话泼水也要有合适的“对象”,没有傣族“海军”参战,光是游客“内斗”激情就已大打折扣了,况且比起傣族园那场子无论是从规模、硬件设施、尤其是气场小了许多,两者一比较前者好比是专业团队,后者只算作业余队。个人感觉是:假如有足够的游玩时间要玩泼水必须去橄榄坝更尽兴,要看孔雀“东南飞”非热带雨林森林公园莫属。</p><p class="ql-block"> ( 本人向抢拍的几位美女及网图一並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