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午饭后开启下午的行程-参观洛阳博物馆。天空湛蓝晴朗,走到广场上,一座形似鼎状的建筑巍然坐落于高高的台阶上方,前方矗立着一座高塔。</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采用的"鼎立天下"的设计理念,整体建筑外观为大鼎造型,旁边的高塔是仿照武周时的“天枢”而建,八棱柱高39米,顶部雕塑4条站立的龙托起“火珠”。天枢,是武则天纪功柱,寓意“天下中枢”,是武周盛世的标志、世界中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馆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之前在网上约了“大咖说”讲解。走进博物馆一层大厅和讲解老师汇合。老师带我们先上二楼参观珍宝馆。</p> <p class="ql-block">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来到珍宝馆门前,地面上有按在洛阳建都的朝代顺序了制作的时间轴。沿着时间轴我们走进展馆,去探访十三朝古都的珍宝。</p> <p class="ql-block">夏代青铜爵-夏代</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别看这个铜爵造型简单,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它提供了夏朝存在的确凿证据,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最早的金属冶炼技术,它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酒器实物。</p> <p class="ql-block">老师带领我们到一副大型照片前,照片上有一条绿色龙形器物,这便是“绿松石龙形器”,是一件超级国宝,于2002年在二里头遗址贵族墓葬出土,由2000多片绿松石组成,长64.5厘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龙形象之一。真品现在北京中国考古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老师说文物出土时散落,因洛阳没有修补技术,所以送到了北京进行修补,然后就没再回来,言语间充满了遗憾之情。</p> <p class="ql-block">饕餮纹铜尊-商代</p><p class="ql-block">1974年出土于偃师市城关镇塔庄村,是偃师商城遗址出土的唯一青铜尊。铜尊鼓腹,圈足,除了肩部饰有云雷纹和连珠纹之外,腹部为饕餮纹,饕餮是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凶兽之一,商周时期青铜器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立于青铜器前,感受着千年前的文物散发的神秘肃穆而威严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母鼓方罍(léi)-商代</p><p class="ql-block">1963年出土于洛阳北窑。通体为龙纹、云雷纹组成的浮雕兽面,腹部饰有龙纹组成的垂叶纹,器盖似四面起坡的屋顶状,四角及罍中部有突起的扉棱。盖内铸有铭文"母鼓","母鼓"是鼓国女子嫁于女氏为妻的称谓。</p><p class="ql-block">此方罍作为女氏与鼓国通婚的器物出土于西周贵族墓当中,是周贵族在参与灭商的战斗中取得的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方鼎-西周</p><p class="ql-block">鼎长方体形,四面腹部和腿上部均饰兽面纹,云雷纹衬底,铸造精工,纹样精细流畅。器身的兽面装饰纹样带有突出醒目的浮雕特征,衬托出王权的威严。</p><p class="ql-block">鼎为炊具,也是等级、身份象征的礼器。该件方鼎为西周方鼎中的第三大方鼎,是商周青铜礼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西周叔牝方彝-西周</p><p class="ql-block">彝是一种典型的西周早期盛酒器,盖、身、座饰以云雷纹为地的三层半浮雕花纹,其盖、腹主体花纹为饕餮纹,唯口沿下、圈足及盖顶上饰一周凤鸟纹,铸造精工。</p><p class="ql-block">叔牝是周文王第七子、周武王的兄弟。方彝盖内有铭文,记录了叔牝得到母亲的赏赐,用这笔赏赐为母亲做了这件方彝。</p> <p class="ql-block">王作鼎-西周</p><p class="ql-block">老师把我们带领到一个大鼎前,跟前面看到的青铜器比起来,这件鼎纹饰简单,做工也看不出精细,甚至有的地方已经破损,只是个头很大。</p><p class="ql-block">我正疑惑为什么它会摆放在珍宝馆,老师解开谜底,因为这个鼎的内侧铭文为“王作鼎”,这基本被判断是属于周平王的自用器物,历史意义重大。这个鼎做工和用料都不够精美厚重,反应了那个时期周王式微,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周王朝已逐渐衰落。</p> <p class="ql-block">血珀骑羊俑-曹魏</p><p class="ql-block">这件文物出自曹魏大墓。骑羊俑以琥珀雕刻而成,为童子骑卧羊形象。</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带着父爱温暖的千年文物,明确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没有发现,专家推测为魏明帝曹睿早夭的女儿,因为女儿还是婴幼儿,墓中随葬了很多玩具,留下的账物石碑证明了一切。</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羽人-东汉中晚期</p><p class="ql-block">铜羽人通体鎏金,刻有线条纤细的羽纹、卷草纹和云气纹,显得华丽奇幻。羽人面目奇特,大耳出顶,肩后翘起双翅,呈跽坐状,腿部亦雕刻成羽翅造型,双手合抱一前方后圆筒形器。</p><p class="ql-block">长耳、双翅的羽人形象与汉代流行的神仙思想有关。或许这座羽人就是墓主人用以接引灵魂、抵达仙界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白玉杯-曹魏</p><p class="ql-block">这可是洛阳的镇馆之宝,白玉杯以纯白和田玉琢成,杯身呈直口筒状,底部是圆盘状矮足,大小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小酒杯。整个玉杯光滑平整,口沿、筒身、底部转角处,无一不圆润明晰。玉质莹润细腻,通体光素无纹,曲线流畅优美。</p><p class="ql-block">这件1956年曹魏墓出土的没有任何花纹与雕刻的白玉杯,正是曹魏时期推行薄葬有力见证。</p> <p class="ql-block">泥塑佛面像</p><p class="ql-block">这件泥塑佛面像出土于洛阳永宁寺塔基遗址。公元534年,永宁寺木塔被雷电击中引起了火灾,这座高136米中国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木塔被烧毁,供奉在大殿内的佛像也遭不测,幸运的是这件残缺的佛面像被大火烧制成了陶,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虽然面部残缺,但那高挺的鼻梁,圆润的面庞,饱满而清晰的嘴唇,依然散发着沉稳与雍容的气质,也显示了古人的审美与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p> <p class="ql-block">金银平脱花鸟铜镜-唐代</p><p class="ql-block">镜子形状为八瓣葵花形,主体材料为铜,背面纹饰为唐代极为流行的花鸟纹,莲花+牡丹+蝴蝶+鸾凤。</p><p class="ql-block">见大家在不停的拍照,讲解老师说一会儿会告诉大家最好的拍摄角度。讲解完毕,老师让我们蹲下来从下向上拍摄,哇,果然不一样了,刚才看上去还普普通通的一面铜镜,瞬间金银交错,熠熠生辉。这样的“特效”呈现来源于唐代盛行的一种工艺“金银平脱”,这种工艺极为耗时耗力,首先用漆树的天然树脂大漆打底,再将裁剪好的金银箔片粘贴上去,随后数次上漆,经过反复多次干燥、打磨、推光,使大漆层与金银装饰层形成完美平面。最终高定化妆镜新鲜出炉。真让人赞叹唐代高超的工艺。</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骆驼-唐代</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匹阔步而行,昂首嘶鸣的骆驼,行走间驼峰在一左一右微微摆动。它的背上盖着精致的三色花毯,两峰之间挂着一个兽面驮囊,囊两侧是绿色的丝绢卷,丝绢上还拴着带把壶、扁壶、肉块等补给。</p><p class="ql-block">骆驼本是西域的动物,正是由于始于西汉盛于大唐的丝绸之路,让它随着西域商人穿越茫茫沙漠走进了中原。唐代的工匠们也为它们赋予了艺术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黑釉马-唐代</p><p class="ql-block">这匹“四蹄踏雪”的“龙种神驹”1981年出土于洛阳安菩夫妇墓。骏马四足挺立,头上昂起,目视前视,全黑,只有马面、鬃背、马尾、马蹄呈白色,间施酱黄色花斑,马鞍上有绿、黄、白三色相间。</p><p class="ql-block">因为唐三彩颜料中没有黑色,要烧出黑色来只能重复上釉,颜色层层加深,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偶然呈现黑色。也就是说,黑釉的工艺不可控,有点“撞大运”的意思,因此黑釉的唐三彩非常少见。</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灯-唐代</p><p class="ql-block">这种造型的三彩灯仅此一件。灯盏造型端正,仿佛手持的火炬。周身满釉,白、棕、绿三色点彩斑,繁而不乱。</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马与驯马俑-唐代</p><p class="ql-block">这件文物出土于洛阳老城的一座唐代墓地。一人、一马,一牵、一跃,在对峙与僵持之中,既有人与马的较量,也有静与动的美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唐代驯马表演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意犹未尽间珍宝馆的参观告一段落。走出珍宝馆,门口有买文创雪糕的,我买了一只抹茶牡丹雪糕。拆掉包装,只见碧玉色的花瓣层叠绽放,细碎的冰渣散落其间,仿佛是一朵傲雪盛开的绿牡丹。这是我买过的文创雪糕中颜值和做工最高的,我不禁反复拍照欣赏,不忍破坏它的美。</p> <p class="ql-block">她俩买了盲盒雪糕,运气真不错,打开后是“北魏牵手姐妹花”,姐妹花陶俑也是特别受大家喜欢的洛阳博物馆网红文物,但这段时间出去巡展了,能盲盒开出来,也是一份惊喜。</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进了宫廷文物展馆。这里展览的是1973年由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洛阳博物馆的一批展品。</p> <p class="ql-block">金丝楠木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朝</span></p><p class="ql-block">塔身三层,周身深褐色,高约6米,重约4吨,为三层八角形的积尖塔,每一座塔身都有304个佛龛。除铜雕菩萨外,其它部位均为金丝楠木。整个佛塔雕刻手法多种多样,都是榫卯工艺,不用一颗铁钉子,可称得上佛教艺术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讲解老师带我们来到一扇屏风前,她说这是她最喜欢一件展品-镶玉博古插屏。插屏属于带座屏风的一种,一般摆放在几案上供人欣赏。这件屏风以硬木镶边,上面用金、玉、珍珠、玛瑙、宝石等镶嵌成香炉、如意结、万字结等带有吉祥寓意的器物,做工精美,价值不菲。</p> <p class="ql-block">插屏的背面为木雕植物图案</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有限,讲解了宫廷文物展馆主要几件文物后,我们来到石刻馆。这里展示了从东汉到唐宋明清的洛阳石刻造像,包括东汉陵墓建材、唐代石墓门、二十四孝画像、石壁斜、持剑师翁仲等石刻作品,展示了洛阳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雕刻技术。</p> <p class="ql-block">展厅C位矗立着镇馆之宝-东汉石辟邪。这个石辟邪是光武帝原陵神道一侧的石碑,用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1992年出土于洛阳孟津区油坊村。长2.9米,高1.9米,重量近8吨。它头似狮子,身若虎豹,两胁生有双翼。昂首侧目,矫健的身躯呈 S 形,呈现出奔走跳跃的姿态。雄浑的态势跃然于眼前,展现出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磅礴气魄。</p> <p class="ql-block">北魏持剑石翁仲,出土于北魏敬宗孝庄帝,高3.14米。</p> <p class="ql-block">走出石刻馆,进入河洛文明馆。《河洛文明展》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北宋五代时期五大部分,以夏代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为主线,以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载体,以时间为顺序,全面系统展示河洛文明发展演变的时代脉络和洛阳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幅地图是河洛地区古代都城形势图,沿着洛河东西绵延30公里,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密集分布着:夏代都城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被史学界称为“五都荟洛”。</p> <p class="ql-block">古陵齿象化石</p><p class="ql-block">1994年出土于洛阳市涧西区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在。当时在发掘现场它只一堆碎骨,后送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进行修复,1999年修复完成送回洛阳。</p><p class="ql-block">河南简称为豫,豫字是一个象形字,就是人牵象。这件古陵齿象的化石的出土,证明了这里曾经也是大象繁衍生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内白提梁壶卣 西周</p><p class="ql-block">卣是盛酒的器皿,盛行西周时期,这件文物做工精美,提梁两端与口沿下均饰獏首。</p><p class="ql-block">老师还给我们科普了怎样区分提梁卣和提梁壶。可从盖子的盖合方式分辨,提梁卣通常采用外扣式盖,这种盖子的特点是环包器口,相对于内插式盖更为严密,适合长期贮酒或远途运输。提梁壶则使用内插式盖,这种盖子内壁有相应的斜度,便于盖合和携带,多用于常用之物。</p> <p class="ql-block">齐侯铜盂</p><p class="ql-block">铜盂重75公斤,敛口,侈沿,鼓腹,圈足,身有四个对称的衔环兽耳,外饰两组布局匀称的环带,线条简略,美观大方。</p><p class="ql-block">从铭文可知,铜盂是齐侯为他女儿仲姜所作的陪嫁品。当年齐侯女儿仲姜嫁与周灵王,千里迢迢,父亲自然难以放心。举力做如此重器,或许是借此告知周灵王,我家底深厚,你可不许欺负我闺女。齐侯盂盛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与不舍。</p> <p class="ql-block">玻璃瓶</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典型的罗马帝国早期吹制成型的搅花玻璃器,瓶体呈半透明黄绿色,瓶颈细长,表面旋绕彩色条纹,色彩斑驳,在灯光照射下泛出金属光泽。</p><p class="ql-block">值一提的是,我国至今发现的各类西方玻璃制品大多出土于高等级的墓葬之中。该玻璃瓶是我国发现的玻璃器中少之又少的容器,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与商贸交往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百花灯-东汉</p><p class="ql-block">主体由灯座、灯柱、灯盘三部分组成。灯座下方饰有群峰环抱的山峦,环绕于底座一周,布满姿态各异的走兽。虎、猴、鹿、兔等动物或奔腾跳跃,或坐卧蹲伏,姿态各异,各有奇妙。</p> <p class="ql-block">时间已经来到下午4点半,老师的讲解也接近尾声,知识点满满,非常精彩。逛博物馆的最后一项任务,那就是去看文创产品😊。</p><p class="ql-block">文创品在一楼,我挑选了牡丹金属镂空书签和“金银平脱花鸟铜镜”的文创小镜子,做工和颜值都非常好,特别喜欢。</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时已经是下午五点了,早饭午饭吃的比较简单,晚饭我们决定体验一下大餐-洛阳水席。为什么叫水席呢,一是因为每道热菜都带有丰富的汤汁,使得整个宴席显得“汤汤水水”。二是上菜方式如流水,吃完一道菜后就会撤下这道菜,然后迅速上下一道菜,整个过程如同流水一般不断更新。</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大众点评上找到附近的一家叫洛阳宴·新水席的餐厅,环境优雅,餐具精致。要了一个套餐,又一人加了一份的甜品。</p><p class="ql-block">首先上来的是牡丹燕菜,一朵魏紫盛开在盘中央,两只精致的红盖碗分摆两边,白色雾气从盘中向外弥漫,云烟袅袅,仙气飘飘,真是高颜值。盖碗里边是萝卜丝汤,细细的萝卜丝有韧劲也很丝滑,酸酸的口感我挺喜欢。</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特别推荐-焦炸丸子。上菜很有仪式感,一盘炸好的小丸子端上来,服务员在我们面前热汤浇汁,浓郁的汤汁很快就覆盖了丸子,汤里还有一些配菜。盛一碗尝上一口,丸子的焦脆与汤汁的鲜香顿时溢满口腔,食欲迅速被勾起。</p> <p class="ql-block">套餐全家福-牡丹燕菜、焦炸丸子、葱油花溪斑、松露雪花牛肉炒饭、炒时蔬、草莓布丁。</p> <p class="ql-block">吃过饭已经6点多了,天色将晚,我们走出饭店来到十字路口,眼前的红绿灯和斑马线让人眼前一亮,都是美丽的牡丹花图案。不得不说,洛阳真是把牡丹融入了城市的各个角落,让牡丹成为洛阳靓丽的名片。</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此行非常期盼的地方-应天门、天堂明堂,去看神都洛阳绚丽的夜景啦。</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一下午的洛阳博物馆参观让我收获颇丰。感受有两点,一是参观博物馆确实需要请老师讲解,好的老师不但会用专业知识讲解文物本身,还会带大家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拓宽我们的眼界。当然,在来之前自己也需要做好功课,这样才会收获更多。当熟悉的历史人物、知晓的历史事件与眼前的文物重合的一刻,内心会忽然产生一种感触-原来你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二是我们来博物馆看什么,博物馆里有工艺上乘、精美绝伦的珍宝,让我们不由得为祖先的巧思技艺而赞叹,也有看上去毫不起眼甚至有些残破的文物,但也许这件不起眼的文物背后承载的是千年的历史。我们走近它们,看的是民族的历史记忆,看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与自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