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巴黎”的美称,这与它建有诸多的欧式建筑有很大关系。2024年5月,受东北家人盛情邀请,我们夫妇在哈尔滨游玩了近十天。在洪波的贴心导游下,我们玩遍了尔滨的主要景点和蹓跶了全城的大街小巷,拍了很多的照片,对哈尔滨多元化的建筑风格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现借美篇一角向各位美友作个简要介绍。</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在 20 世纪初。"欧风东渐"是哈尔滨欧式建筑的重要起点。20 年代俄国开始在哈埠兴修铁路、开办经济机构。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哈尔滨迅速成为我国东北的国际经贸和文化中心,继而影响到城市规划和建筑风尚,确立了以俄罗斯风格为主的城市建筑基调。30 年代又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折衷主义等建筑流派的风格,将西方建筑艺术引入哈尔滨,点火了纵横街区的欧式建筑。处于东西方文化碰撞前沿地带的哈尔滨,在建筑方面率先引进西方文化艺术理念,按西方艺术审美标准营建城市街区住宅与公共建筑,一改历朝历代封闭的传统城郭格局,在哈尔滨逐渐形成了以欧式建筑风格为特征的城市风貌。</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的建筑艺术风格主要以哥特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为主。城市布局以功能分区为原则,道里道外就是以铁道为界分成两个风格迥异的区域。 三四十年代哈尔滨建筑艺术进入繁荣时期,建筑风格日趋多样化。在学习消化吸收外来建筑文化基础上,地方工匠们又推出了具有中外建筑文化融合的不少新建筑,使哈尔滨的建筑艺术风格日趋多样化。</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是一个教堂之城,全城曾有过大大小小70多座各类宗教教堂。这些教堂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圣索菲亚教堂</b></p><p class="ql-block">索菲亚教堂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索菲亚广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也是游客的必到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穹顶</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钢结构塔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圣尼古拉教堂</b></p><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大教堂于1899年10月奠基,1900年12月竣工,周围相继建有莫斯科商场(今省博物馆)、秋林俱乐部、新哈尔滨旅馆(今国际饭店)。沿大直街方向延伸,东有秋林公司,西有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今哈尔滨铁路局大楼)。沿车站街顺坡而下,是著名的哈尔滨火车站。由于它位于全城的最高点上,教堂广场自然成为城市的中心。令人遗憾的是,这座教堂于1966年“文革”期间被彻底拆毁。这是在伏尔加庄园按原图原材料1比1复建的尼古拉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一角</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圣伊维尔教堂</b></p><p class="ql-block">建于1908年,巴洛克式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位于军官街(现道里霁虹街)工厂胡同。折衷主义建筑,设计师为德尼索夫</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阿列克谢耶夫教堂</b></p><p class="ql-block">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设在公主岭的随军教堂,日俄战后迁哈尔滨,几易其址,1912年在此建木结构教堂。教堂街由此得名。为木结构的教堂。1935年改砖石结构。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这是一座俄罗斯巴洛克式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教堂内有圣画家萨得罗基尼的圣画和圣母像。原来属于东正教堂,1980年转给天主教会,现名为圣母无染原罪教堂。至今,这里依然有许多俄国人旧地重游,络绎不绝地来此参观。现经对周围环境的修建绿化,已经成为闹市中一个清静去处,成为哈尔滨别具一格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尼埃拉依教堂</b></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带有北欧风格的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1914年由德国人倡议、中东铁路局和民间捐助建成。建筑师弗奥罗布设计、当时仅供德国侨民和各国领事馆的教徒使用。教堂规模小巧合理、解放后,辟为基督教堂,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圣母守护教堂</b></p><p class="ql-block">又称圣母帡幪教堂,始建于1922年。原为木结构大教堂。1930年重建为现在砖石结构的教堂。至今这里还存有1899年在莫斯科浇铸的重达 2600 公斤大钟。建筑呈拜占廷式建筑风格,4个六面体小塔上的4个小穹隆烘托着中间耸起的巨大的穹顶,大穹顶鼓座有12洞花窗,入口处上方的钟楼又起一处小穹顶,错落有致,凝重庄严。1984年政府重新修缮开放。2024年5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专访哈尔滨期间,特别前往这座教堂参观,足见其在俄罗斯人心中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耶稣圣心主教座堂</b></p><p class="ql-block">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位于南岗区东大直街211号,原为南岗圣斯坦尼斯拉夫教堂(波兰天主堂),是一座波兰侨民建造的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该堂被红卫兵造反派占用,後为某中学占用改建。2004年,在此重建了耶稣圣心主教座堂,是黑龙江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塔尖高51.6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犹太总会堂</b></p><p class="ql-block">1907年5月3日奠基,1909年1月落成.设计师是卡兹-吉列,1931年火焚后重建.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曾在此办公总会堂为二层砖石结构建筑,呈拉丁十字形,门窗饰以圆拱和尖拱,屋顶有大小错落的两个穹顶,擎起大卫之盾六角圣星,建筑十分精美,尽呈犹太建筑风格。现是音乐厅,可免费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紧挨着犹太教堂旁的原犹太中学旧址,现是一所音乐学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鞑靼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23年。砖木结构的教堂。建筑师为尤·彼·日丹诺夫。这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建筑。挺拔高耸的宣礼塔以及两侧对衬圆顶、尖券拱形高窗。表现了伊斯兰教建筑的特征。洋溢了庄严肃穆、宁谧浑重的宗教气氛。土耳其清真寺这一称谓的由来,是因最初教徒主要是土耳其人和来自俄国的依特尔人。这些依斯兰教徒有着弯曲的黑发,被俄国称为鞑靼人,所以也把这座清真寺称为鞑靼教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哈利路亚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为哈尔滨最大的基督教堂,经常举行教堂婚礼.地址:香坊区油坊街147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呼兰天主教堂</b></p><p class="ql-block">建筑面积836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主体建筑系一座双塔型法国式教堂,高35米,青砖瓦土木结构,具有浓厚的欧式建筑艺术风格,其外观与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教堂建筑有相似之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道里礼拜堂</b></p><p class="ql-block">位于道里区新阳路160号,靠近新阳路与安祥街交口处。建筑风格为哥特式,是哈尔滨III类保护建筑。教堂原为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派教堂,建于1920年。礼拜堂的十字架为红色,代表着耶稣基督的宝血与在十字架上的救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圣母安息教堂</b></p><p class="ql-block">位于哈尔滨的文化公园内的圣母安息教堂是一座特别的教堂,建于1908年,由教堂、钟楼和忏悔亭组成。教堂的建筑风格独特,外墙整肃简洁,入口处有圆拱形门廊,顶部有洋葱头式小穹顶,两侧有巨幅的子母窗。钟楼建于1930年,与圣母安息教堂一起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建筑。圣母安息教堂位于中西文化交汇之地,是哈尔滨早期教堂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墓地祭祀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母安息教堂的钟楼。平面呈凹字形,主体顶部为八面体陡尖"帐篷顶",顶下为钟室,与尖顶对应8个窗口,每个窗口顶部为圆弧顶,外镶垂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阿城区基督教堂礼拜堂</b></p><p class="ql-block">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百姓家园6号楼附近。这个教堂还很新,也很漂亮,所以不象上面拍摄的那些教堂那么有历史有知名度,但却每周都有做礼拜活动。作为金源文化的发源地、女真族的肇兴之地和金朝的开国都城所在地,还建有这么一座教堂且正常做礼拜实属难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哈尔滨音乐公园</b></p><p class="ql-block">哈尔滨音乐主题公园位于哈尔滨市群力新区。是沿着松花江的一个带状公园。音乐长廊是整个公园最显眼的地方。它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处将东西方音乐元素融入雕塑建筑的音乐公园,也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的长廊。全长165米,高41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以左右对称轴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展厅和两个长廊。中间的两个建筑为钟楼,分别悬挂着教堂钟和大晟南吕编钟的复制品,寓意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哈尔滨音乐长廊是一座集音乐文化、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建筑,值得游客前来欣赏和体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b></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屹立于哈尔滨西大直街南侧,1959年8月28日动工,1965年建成,设计者为国内著名博览建筑专家、哈工大教授邓林翰先生。主楼为框架结构,建筑风格上属“前苏联社会主义民族建筑风格”,现为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是哈尔滨欧式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哈药六厂</b></p><p class="ql-block">2024年哈尔滨成为备受瞩目的旅游城市,其中哈药六厂的原厂址成为东北的网红打卡地,被称为东北卢浮宫。这座建筑具有独特的欧式外观和金碧辉煌的内部装饰,承载着哈尔滨的历史和文化。建筑内部展示了各种艺术品和文物,走廊两侧的墙上陈列着艺术品,走廊尽头是版画博物馆,展示了精美的版画作品。版画博物馆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哈药六厂大院内小景</p> <p class="ql-block">哈药六厂办公楼大厅内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哈尔滨站</b></p><p class="ql-block">哈尔滨火车站始建于1899年10月,是原中俄共同修筑的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前身)的中心枢纽站,先后经历了四次站房改造。哈尔滨火车站建设的一百多年来,一直陪伴着哈尔滨城市的发展,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变化。而不断改造后的哈尔滨火车站,其中心枢纽的地位更加突出,对于加速黑龙江快速客运,加快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华巴洛克</b></p><p class="ql-block">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哈尔滨市老城区之一的道外区中部核心区域,是哈尔滨市十三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哈尔滨近代发展历史中最为悠久的地区,也是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最大的巴洛克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世界欢乐城</b></p><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世界欢乐城位于哈尔滨市松北新区学院路大学城核心区域,用地31.5万平方米,128栋欧式建筑划分为英国街、德国街、意大利街、俄罗斯街等等,实现不出国门世界尽收眼底的全新视觉体验。总投资30亿元,已初具规模,现仍在不断招商完善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伏尔加庄园</b></p><p class="ql-block">伏尔加庄园位于哈尔滨东南郊区的香坊区阿什河畔。庄园内有大片的园林和滩涂湿地,蜿蜒曲折的阿什河流过庄园,水连水,桥连桥,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那些在林间的乡村别墅,充满了森林里的原始味道。庄园内错落有致地再现了“圣尼古拉教堂”“巴甫洛夫城堡”“米尼阿久尔餐厅”等中俄历史上经典的四十多幢俄欧风情建筑,形成了一幅童话般的画卷。它是一座俄罗斯文化主题风景园,走进庄园映入眼帘的是宛如东欧的纯美风光,庄园近千亩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映衬着不同风格的俄式建筑,带给您“庄园画里闻钟声,推窗忆情俄罗斯”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枫叶小镇</b></p><p class="ql-block">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坐落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小镇采用纯粹意大利托斯卡纳建筑风格,使消费者感受到与世界同步的购物折扣和休闲体验,享受欧洲小镇的建筑美景与活力四射的时尚氛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沿街建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哈尔滨的欧洲建筑主要集中在道里区和南岗区,其中以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红军街等街道最为著名。这些在车上或路上随拍的欧式建筑不仅是这座城市的重要景观,也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我发现市内许多大公司大酒店和办公楼商住楼也都采用了俄欧建筑的风格,使得整座城市更具异国大都市情调。</span></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是一个移民城市,曾有过三十多个国家的侨民陆续在这里生活。所以哈尔滨的建筑是欧亚建筑艺术的荟萃,现在遗留下来的各式建筑,讲述着这个城市不同时期的故事。我虽然不是哈尔滨人,但却因为他的厚重历史,他的独特建筑,他的精神文化,他的东北味道,他的热情包容而爱上了这座城。我这个南方老土豆愿以照片记录的方式,从建筑这个侧面去为这座城庚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作点事情。当然上面所介绍的尔滨欧式建筑仅是九牛一毛,但我希望大家通过观阅这辑美篇,愿热爱这座城的人一天天多起来,愿尔滨的明天更美好更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