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魏凤枝</p>
<p class="ql-block">1970年9月至1976年3月,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三十一团,战士、班长、指导员;1976年4月至1982年11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建设银行,科员、科长;1982年12月至退休,保定市环保局,科员、监测站书记、办公室主任、党办室主任、副局长、局长。</p> <p class="ql-block">回忆我的兵团生活(三)</p>
<p class="ql-block">放牧</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一年,正值洗羊的季节,连里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定——以女排五班为主,前往三排组建女子放牧班。这一决定受到新疆建设兵团女子放马班的启发。作为先进连队,七连不仅管理严格,还需不断探索新经验。于是,我和女子放牧班的战友们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牧羊之旅,这段经历不仅考验了我们的胆略、智慧与耐力,更让我们在风雨中成长。</p>
<p class="ql-block">一支由陈向华班长带领的五人女子放牧班,先期抵达三排。我们得到了一群羊、一个蒙古包、一辆勒勒车、一匹马、两条牧羊犬和一支三八式长枪,便开始了我们的牧羊生活。五个人,一群羊,两人放羊,两人下夜,一人做饭,每周轮换一次。</p>
<p class="ql-block">放羊首先需要学会骑马。幸运的是,我们五人中有两位蒙古族知青,她们从小在牧区长大,骑马不在话下。陈向华班长虽然不善言辞,却非常吃苦耐劳,很快就掌握了骑马技巧。张兰阁性格像男孩,骑马更是轻而易举。而我则遇到了一些困难,骑在马背上头晕目眩,不敢睁眼。萨仁高娃和小乌云便牵着马让我慢慢适应,最终我也学会了独立骑马,这大约花了一周时间。</p>
<p class="ql-block">蒙古人视马为神。在放牧的日子里,马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我们的伙伴和朋友,给予了我们无尽的帮助。在我近四年的牧羊生涯中,最惊险的一次经历发生在一次快速骑行时,马的一只前蹄不慎踏入老鼠洞,双膝跪地,将我重重地摔下。当我从地上爬起,看到马头高高扬起,它担心地用鼻子拱我,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不是因为疼痛,而是被它的忠诚所感动。</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次,我们每月一次回连队参加组织生活并采购生活必需品。由于出发较晚,天色迅速暗了下来,我们迷路了。为了壮胆,我们唱歌、喊叫,累了便躺下休息,任由马拉着车寻找归途。直到启明星闪烁,大约凌晨三四点钟,我们才回到营地。3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大半宿,马的记忆力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人们,服从分配毫无怨言,更不敢提出任何条件。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艰辛。放羊不仅意味着我们脱离了连队,独自承担起放羊的重任,还意味着我们必须学会拆装蒙古包、打包行李、收拾炊具等一系列技能。尽管如此,我们从未抱怨,反而更加珍惜集体的每一份财产,将其视为生命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放牧班不仅锻炼了知青们的革命意志,改造了世界观,还树立了连队、团、师乃至全内蒙兵团的典型标杆。我们不负众望,无论是当地知青还是城市知青,每个人都全力以赴,爱护集体财产,展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牧民的蒙古包里有木床板,至少可以避免直接躺在地上。而我们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铲掉草地,直接铺上褥子。好在我们带了塑料布,稍微隔绝了一些潮气。然而,即便如此,皮褥子在潮湿的环境中依然变得软绵绵的,尤其是下雨天,更是湿透了。有一次,连续下了十一天的雨,我们的军用雨衣内外全湿,蒙古包的毡子也滴水不止。外面大雨如注,包内小雨涟漪,我们只能用塑料布接住雨水,勉强保持一小块干燥的地方供两人睡觉。放羊的、下夜的轮流休息,湿衣服没有更换,不放羊时就蜷缩在被子里,放羊时则穿着湿衣服继续工作。仅存的一点干牛粪也快点不着了,我们炒了一锅炒面备用,如果再继续下雨,粮食也会断顿。终于,雨停了,连队领导郑维维连长带着文书来看望我们,我们仿佛失踪的孩子见到了父母,委屈的泪水尽情流淌。领导的到来让我们感到温暖,雨再不停,我们真的会陷入困境。然而,领导来了我们却没有衣服穿,只能躲在被窝里,连长和文书脱下外衣给我们穿上,这才见到了领导。</p>
<p class="ql-block">在潮湿的蒙古包里,我的战友们有的患上了严重的妇科病,有的得了类风湿。我本身患有肾炎,晚上睡觉时,脑袋枕一个枕头,腰上也垫一个枕头。幸运的是,我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病情没有恶化,甚至在生下儿子后,腰痛也奇迹般地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与狼为伍</p>
<p class="ql-block">放羊最艰难的一关莫过于下夜。白天还好,跟着羊群走,吃饱了太阳落山再赶回来。而下夜则让人胆战心惊,尤其是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四周漆黑一片,加上狼的骚扰,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常言道“鬼哭狼嚎”,如果你从未听过狼嚎,突然听到时,那种恐惧感难以形容。</p>
<p class="ql-block">狼的目的是偷羊,它们通常在前半夜与你对峙,不轻易攻击。狼嚎一声,我们便回应一声。虽然我们配备了三八式步枪,但子弹有限,轻易不舍得使用。只有在感觉狼群逼近时,才会开枪吓退它们。双方对峙到后半夜,狼安静下来,我们也疲惫不堪,但此时却是最危险的时刻。狼会从羊群的下方悄悄接近,因为这样羊不会闻到狼的气味。当狼距离羊群十几米时,会选择时机猛地扑向目标,掐住羊脖子,拖到背上带走。这时,羊群会乱作一团,但不会四散奔逃,而是挤在一起转圈,咩咩地叫个不停。由于夏营盘没有围栏,狼可以轻松得手。</p>
<p class="ql-block">尽管我们尽职尽责,但面对智慧而凶残的狼,每年的羊群都会有损失。这是我们的考核指标之一,自然死亡率和意外损失不得超过百分之一二。牧民们也常常传授我们如何对付狼,但狼的智商之高令人费解。直到后来读了《狼图腾》,我才释怀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最解气的时刻莫过于每年春季的围狼行动。排里会组织牧民和知青,根据狼的活动轨迹,划定范围,限定时间,大家骑马形成包围圈,将狼围住,然后在适当的距离内射杀。每次成功猎杀狼,我们都无比喜悦。</p>
<p class="ql-block">草原上的白毛风</p>
<p class="ql-block">草原的冬天经常遭遇恶劣天气,尤其是暴风雪。不下雪称为黑灾,因为冬天草原上的羊无法饮水,只能靠吃雪来满足需求。如果雪太大则是白灾,锡盟草原的草场很好,尤其是冬营盘周围的草,通常超过一尺高。即使被雪覆盖半尺多,羊还能吃到草尖充饥。在草原上,秋天储备的草是为了接羔期间使用,冬天没有储备草,无论天气多么恶劣,羊都必须外出觅食。</p>
<p class="ql-block">草原的冬天,下雪不是下雪,而是刮雪。因此,只要下雪就会刮白毛风,风力大时,雪再大就是暴风雪。冬天,放牧人骑在马上如同踩在冰上,人马加起来的重量使我们不会陷入雪中,而是在雪上行走,可见刮雪的坚硬程度。</p>
<p class="ql-block">每年冬季,都会遇到几场白毛风或暴风雪。好在牧民教授了我们应对方法,遇到这样的天气,一是要顶风出场顺风返回,二是大致计算好外出的距离,返回时尽量提前。此外,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也激励着我们。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重演了一次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二年五月四日,天气异常,已经五月份了,竟然还在下雪。早晨天气阴沉,不久便刮起了白毛风。这个季节,我们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这场暴风雪来势汹汹,刮得人、羊、马只能顺风前行。一整天雪不停风不停,眼看着天色渐暗,羊群仍在顺风前行,不知离蒙古包有多远。直到天完全黑下来,风雪暂时停歇,羊群才停下脚步。排长程勇和张国珍焦急万分,带着牧民和在蒙古包下夜做饭的战友全部出动,寻找羊群和放牧的战友。找到时已是深夜,排长张国珍心细,发现羊群的头羊少了一只,仔细查看后发现羊群也少了不少羊,估计是在风雪中走散了,但具体少了多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