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万里长城阻挡不了游牧民族侵略中原王朝

运交华盖

<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历史中,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诸如匈奴、柔然、乌桓、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一次次越过燕山,劫掠内地,给居住在中原的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灾难。</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构建抵御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万里长城。汉唐时代,中央政府的确依赖长城一次次挫败游牧民族的入侵,当被汉人称为胡骑的军队从草原或沙漠上席卷而来的时候,长城上绵延不绝的烽火台上依次升起狼烟示警。守御在石堡与垛堞后的官军闻风而动,倾刻间就备好了箭矢,架起了弓弩。扼守要冲居高临下的防御战打起来相对轻松。如果不是朝廷的气数已尽而导致弃守,战争一开始,攻防双方的胜败就已经决定。入夜,赢得胜利的官军通常会在敌楼前唱歌饮酒,表达兴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长城内外的军事斗争中发展和轮回。正因为有这一道长城,中原的农耕文明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肥沃土地的收成以及富饶的物产让人民安居乐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但是,这一切和谐的局面,在公元十世纪四十年代,却因盛唐的崩溃而发生逆转。</p><p class="ql-block"> 公元九三六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朝廷的权力倾轧中拥兵自立。为寻求契丹人的帮助,石敬瑭开出了割让燕云十六州的条件。在契丹人的帮助下,石敬瑭灭掉了后唐,建立了后晋小朝廷。两年以后,石敬瑭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p><p class="ql-block"> 燕云十六州大致在今天的北京、天津到大同等长城内外地区。它们是蓟州、灜州、武州、蔚州、幽州、顺州、儒州、檀州、涿州、莫州、新州、妫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等。</p><p class="ql-block"> 燕云十六州是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犬牙交错的地区,失去它,不但失去了长城,同时失去保护中原的屏障。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拥有它,同时也获得这一地区农耕经济的粮食和物资。但是后来建立的赵宋政权,即我们文化心理上认同的中央政权,却因失去长城而陷入战略被动。是王朝的衰落,使我们拱手让出长城这一保卫中原王朝的屏障。</p><p class="ql-block">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北宋几代帝王都深知燕云十六州在战略上的十分重要性。公元九七九年,接替哥哥赵匡胤皇位的宋太宗亲自出征,率领王师渡河北上,御撵驶入幽州,在高粱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西直门外,与以逸待劳的辽师打了一场箭矢如雨血肉横飞的阵地战,结果宋军大败,宋太宗也险些丧命。大辽深知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怎可轻易放弃。经过权衡,宋朝第三个皇帝真宗赵恒痛苦地放弃了收复国土的决心,于公元一零零四年在檀州的北城与辽国签订了停战协议,史称“檀渊之盟。”在这盟约内,有每年向辽国进贡大量金银岁币的条款。虽然屈辱,但总算停止了战争。从此,宋朝得以修养生息,并获得一百年的经济繁荣期。</p><p class="ql-block"> 大宋王朝是中国古代最富有的王朝,可就是因为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一百多年后,北宋被金国所灭,皇室大部分人成了金国俘虏。宋室后裔赵构在群臣的拥戴下,在杭州建立偏安的朝廷。“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由于朝廷的软弱退让,以民族英雄岳飞为代表的文臣武将收复中原的梦想化为泡影。</p><p class="ql-block">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几百年后的明朝末年,出卖长城护卫权的事情再次发生。公元一六四四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游牧民族满清由山海关进入中原 ,中原王朝灭亡。</p><p class="ql-block"> 长城在抵御外来侵略,保卫中原先进文化方面,确实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汉奸起的破坏作用,比侵略者大得多。如果不是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拱手让出长城的护卫权 游牧民族是进不了中原的。精神上的长城比实际上的长城更重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終不还。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任何侵略者只能以失败而告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