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罗渡中学读高中,我们学校的课本是文革后期四川省编写出版的。多年之后的今天,那时学习印象较深的课文还是能记起,吴伯箫的散文《记一辆纺车》就是印象很深的一篇。</p><p class="ql-block">校友创作的罗渡中学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记一辆纺车》(原文)</p><p class="ql-block">在延安时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p><p class="ql-block">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p><p class="ql-block">它是延安上千上万辆纺车中的一辆</p><p class="ql-block">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说它普通,一来是它的车架、轮子、锭子跟一般农村用的手摇纺车没有什么两样;二来是它是延安上千上万辆纺车中的一辆。那个时候在延安,无论是机关的干部,学校的教员和学员,部队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在工作、学习、练兵的间隙里,谁没有使用过纺车呢?纺车跟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书和笔一样,成为大家亲密的伙伴。</p><p class="ql-block">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使用的</p><p class="ql-block">在延安,纺车是作为战斗的武器使用的。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我们。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结果彻底粉碎了敌人困死我们的阴谋。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据地的人,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p> <p class="ql-block">纺毛线给指战员做军装</p><p class="ql-block">大家用自己纺的毛线织毛衣,织呢子,用自己纺的棉纱合线,织布。同志们穿的衣服鞋袜,有的就是自己纺的线织的布或者跟同志换工劳动做成的。开垦南泥湾的部队甚至能够在打仗练兵和进行政治、文化学习而外,纺毛线给指战员做军装呢。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那个时候,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衣服只要整齐干净,越朴素穿着越称心。华丽的服装只有演员演戏的时候穿,平时不要说穿,就连看着也觉得碍眼。在延安,美的观念有更健康的内容,那就是整洁,朴素,自然。</p><p class="ql-block">纺线,劳动量并不太小,纺久了会腰酸胳膊疼;不过在刻苦学习和紧张工作的间隙里纺线,除了经济上对敌斗争的意义而外,也是一种很有兴趣的生活。纺线的时候,眼看着匀净的毛线或者棉纱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卷里或者棉条里抽出来,又细又长,连绵不断,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那有节奏的乐音和歌声是和谐的,优美的。</p><p class="ql-block">纺线也需要技术</p><p class="ql-block">纺线也需要技术。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摇车抽线配合恰当,成为熟练的技巧,可不简单,很需要下一番功夫。初学纺线,往往不知道劲往哪儿使。一会儿毛卷拧成绳了,一会儿棉纱打成结了,急得人满头大汗。性子躁一些的甚至为断头接不好而生纺车的气。可是关纺车什么事呢?尽管人急得站起来,坐下去,一点也没有用,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等待。直等到纺线的人心平气和了,左右手动作协调,用力适当,快慢均匀了,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毛线或者棉纱就会像魔术家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无穷无尽地抽出来。那仿佛不是用羊毛、棉花纺线,而是从毛卷里或者棉条里往外抽线。线是现成的,早就藏在毛卷里或者棉条里了。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这个时候,就连起初生过纺车的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p><p class="ql-block">纺线有几种姿势</p><p class="ql-block">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站着纺线,步子有进有退,手臂尽量伸直,像“白鹤晾翅”,一抽线能拉得很长很长。这样气势最开阔,肢体最舒展,兴致高的时候,很难说那究竟是生产还是舞蹈。</p><p class="ql-block">为了提高生产率,大家也进行技术改革,在轮子和锭子之间安装加速轮,加快锭子旋转的速度,把手工生产的工具改成半机械化。大多数纺车是从纺羊毛、纺棉花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木工做的;安装加速轮也是大家从劳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创造发明。从劳动实践中还不断总结出一些新的经验。譬如纺羊毛跟纺棉花有不同的要求,羊毛要松一些,干一些,棉花要紧一些,潮一些。因此弹过的羊毛折成卷,弹过的棉花搓成条之后,烘晒毛卷和润湿棉条都得有一定的分寸。这些技术经验,不靠实践是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的。</p> <p class="ql-block">纺线也开展竞赛</p><p class="ql-block">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纺线也开展竞赛。三五十辆或者百几十辆纺车摆在一起,在同一段时间里比纺线的数量和质量。成绩好的有奖励,譬如奖一辆纺车,奖手巾、肥皂、笔记本之类。那是很光荣的。更光荣的是被称为纺毛突击手、纺纱突击手。举行竞赛,有的时候在礼堂,有的时候在窑洞前边,有的时候在山根河边的坪坝上。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气派。不,阵容相似,热闹不够。那是盛大的节日赛会的场面。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呢?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竞赛者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飞的气势。那哪里是竞赛,那是万马奔腾,在共同完成一项战斗任务。因此竞赛结束的时候,无论纺得多的还是纺得比较少的,得奖的还是没有得奖的,大家都感到胜利的快乐。</p><p class="ql-block">纺线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的军民有衣穿</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凭劳动的双手,自力更生。纺线,不只在经济上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的军民有衣穿,不只使大家学会了一套生产劳动的本领,而且在思想上教育了大家,使大家认识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意义,自觉地“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负担,凡是劳动都应当付给一定报酬的习惯”。在劳动的过程里,很少有人为了个人的什么斤斤计较;倒是为集体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p><p class="ql-block">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工作,学习,劳动,同志的友谊,革命大家庭的温暖,把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真是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的、困难的吧,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来,那算得了什么!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p><p class="ql-block">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吴伯箫 (1906年03月13日——1982年08月10日) 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 舌耕笔耘, 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吴伯箫散文集》。 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吴伯箫选集》。</p> <p class="ql-block">《记一辆纺车》赏析</p><p class="ql-block">“每逢佳节倍思亲。”1961年春节,吴伯箫把自己的思念集中于一辆小小的纺车,写下了如下动人的文字:“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p><p class="ql-block">没有疑问,《记一辆纺车》是一首对纺车即对劳动的颂歌,一首对当年延安大生产运动的颂歌,一首在“三年困难”时期激励人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颂歌。</p><p class="ql-block">从《记一辆纺车》问世到现在,时光又流逝了整整四十年,人们对“三年困难”的主要原因和含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正因为这样,有人不免心存疑虑:今天还有必要阅读像《记一辆纺车》这样的散文吗?</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样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须知优秀的风格鲜明的作品一经问世,便具有独立的持久的审美价值。对于“左”的路线的推行,广大作家是不能任其咎的,何况作者歌颂的是四十年代初期的延安,并非五十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总之,对于《记一辆纺车》,我们应着重探讨的是它的艺术特色在哪里?提供了怎样的艺术经验?</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延安大生产运动由党中央发起,规模宏伟,人员众多,意义重大。对此可以采取详尽的纪实的写法,吴伯箫本人在参观南泥湾以后,就曾写过《丰饶的战斗的南泥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姓有名的人物,记载了部队开了多少荒、养了多少羊和猪等一系列数字。这类报告文学作品在当年具有特殊的新闻和史料价值,自然不容低估,但在全国解放以后,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伟大意义已广为人知,再重复原来的写作路子恐怕就没有必要了。可喜的是吴伯箫顺应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不正面展开,不逐一描述,而是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把一辆纺车作为切入点,把一切群众场面化为自己特殊的视听感受,亦即通过充分个性化和抒情化的艺术手段,写下了这篇美文。这不能不说是作者重视抒情,重视构思,是对抒情散文这种“文体”的自觉把握和追求。</p><p class="ql-block">更值得赞美的是作者对“纺线”的生动描绘。我国自古以来不乏表现纺纱织布的作品,但多半是言在此(纺织)而意在彼(人物),因此常常伴之以摇曳不定的灯光、低沉幽怨的歌谣、主人公想念外出游子的绵绵思绪……吴伯箫却敢于正面切入,趣味盎然地写出“纺线”的各道工序和环节,请看他如此描写“纺线”的姿势:</p><p class="ql-block">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三种姿势,均无不可,对于纺线能手来说,活动天地之宽可以想见)站着纺线,步子有进有退,手臂尽量伸直,像“白鹤晾翅”,一抽线能拉得很长很长。(撇开前二种,专写后一种。既写“步子”,又写手势,“白鹤晾翅”之喻妙不可言)这样气势最开阔,肢体最舒展,兴致高的时候,很难说那是生产,是舞蹈,还是体育锻炼。(把“姿势”升华为“气势”,让“生产”包容了“舞蹈”和“体育锻炼”,倘非情深意切,何以臻此!)</p><p class="ql-block">“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钱钟书:《读〈拉奥孔〉》)《记一辆纺车》得益于生动的比喻不少。有了这些比喻,简单的纺车焕发了精神,劳动的场面增添了气氛,全文也因此虚实结合,活泼流转,大大强化了抒情色彩。如写学习纺线,用纺车像“露出头角的蜗牛”、“着陆停驶的飞机”两个比喻来反衬纺线人的无奈和焦躁,读来忍俊不禁。又如描写竞赛场面,作者用“飞机场上机群起飞”、“扬子江边船只拔锚”来形容纺车响声,显得视野开阔,不同凡响。</p><p class="ql-block">除比喻外,作者还爱用偶句、排比句和委婉的设问句,读来颇有回环复沓、舒徐自然之感。如果说作者早期的散文名篇《山屋》、《马》等遒劲、豪放,那么,《记一辆纺车》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平添了一份妩媚之姿(作者:孙光萱)。</p> <p class="ql-block">纺出的线要进行退线之后才能上织布机织布。</p> <p class="ql-block">在我几岁的童年时,母亲也要纺线,纺了的线退线之后买给织布的村民。听母亲说,她在解放前时,也从事纺线织布。在布织好之后,就送到老板家。她送布时要选在临近吃午饭时送去,这样顾主就会留下她一起吃午饭。母亲就可饱餐一顿,回家之后晚上就不再吃晚饭,可见当时母亲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p><p class="ql-block">到我出生长大到几岁时,母亲仍在纺线,但自己没有织布了,是纺完线并退线处理后,去卖给织布的村民。我们生产队也还有一家人在织布,我也曾见到过织布的,就是有一梭标样的东西上绞有线,两手在两边来回穿来穿去,布就是这样织好了的。</p><p class="ql-block">我当时看了母亲纺线,我也学了的,开始学的时候和《记一辆纺车》中叙述的不会织的现象是一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后我也能纺线,但纺的线没有母亲纺的好。纺好的线退线是把一个锭子上卷的线再转到一个架上,这种退线我学得很熟悉,而且退得非常快。</p><p class="ql-block">今天重新读到这篇课文,也回忆起了童年纺线退线的往事。这篇课文使我们再见到延安当年的八路军战士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而且当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在工作之余纺线。在胡宗南的军队占领延安时,蒋介石曾亲自到延安看毛主席的住处,并见到毛主席曾用过的纺车。但蒋介石不知这是何物,就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是随从告诉他,这是纺线的纺车。可见当时延安的纺车是多么重要和普遍使用。</p><p class="ql-block">当年的织布机</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又见山里红 》- 祁隆</p><p class="ql-block">词:刘海东 曲:刘海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你秋天依恋的风 </p><p class="ql-block">那是你漫山醉人的红</p><p class="ql-block">那是你含情脉脉的心</p><p class="ql-block"> 酸酸甜甜招人疼</p><p class="ql-block">你是我一片思乡的情 </p><p class="ql-block">你是我童年最真的梦</p><p class="ql-block">你是我藏在心中的歌 </p><p class="ql-block">今天唱给你来听</p><p class="ql-block">又见山里红 久别的山里红</p><p class="ql-block">你把太阳的色彩 浓缩成故乡情</p><p class="ql-block">又见山里红 故乡的山里红</p><p class="ql-block">你把燃烧的岁月 融化在我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你秋天依恋的风 </p><p class="ql-block">那是你漫山醉人的红</p><p class="ql-block">那是你含情脉脉的心 </p><p class="ql-block">酸酸甜甜招人疼</p><p class="ql-block">你是我一片思乡的情 </p><p class="ql-block">你是我童年最真的梦</p><p class="ql-block">你是我藏在心中的歌 </p><p class="ql-block">今天唱给你来听</p><p class="ql-block">又见山里红 久别的山里红</p><p class="ql-block">你把太阳的色彩 浓缩成故乡情</p><p class="ql-block">又见山里红 故乡的山里红</p><p class="ql-block">你把燃烧的岁月 融化在我心中</p><p class="ql-block">又见山里红 久别的山里红</p><p class="ql-block">你把太阳的色彩 浓缩成故乡情</p><p class="ql-block">又见山里红 故乡的山里红</p><p class="ql-block">你把燃烧的岁月 融化在我心中</p><p class="ql-block">你把燃烧的岁月 融化在我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