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涪陵、合川、安岳(涪陵、合川篇)

盛和平

<p class="ql-block">  观白鶴梁、游钓鱼城、赏安岳石刻,这是我近两年策划的一条旅游线路。2024年5月11日我乘上开往重庆的高铁,带着心中新的想往,新的期待,奔向山川秀美的巴蜀大地,又一次开启我热爱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涪陵区是重庆市辖区之一,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烏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p> <p class="ql-block">  流经涪陵的滾滾长江。</p> <p class="ql-block">  地处涪陵的长江、烏江两江汇合处。</p> <p class="ql-block">  两江汇合处水的颜色有差别,长江水浑些,呈黄褐色;烏江水清些,呈绿色。</p> <p class="ql-block">  《观赏白鹤梁水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白鶴梁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白鹤梁现存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三万余字。记载了自唐代至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文科学研究价值。古人以石鱼眼睛作为测量水位的标准,这与现代水文站设立“水尺零点”原理相同。题刻集历代名家文学、书法之大成,有“水下碑林”之誉。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白鹤梁题刻是长江三峡工程中论证最久、投入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文物保护项目。先后提出了七种修建方案,论证了十年。2003年国家釆用“无压容器”对题刻进行原地水下保护。工程历时七年,耗资2.1亿人民币,2009年5月竣工,2010年4月对外开放。实现了白鹤梁水下原址保护和观赏,并由此孕育了世界上迄今为止首座水下博物馆一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成为国内外水下文物遗产成功保护的首例,代表了中国文物保护的最高成就。</p><p class="ql-block"> 如今毗邻长江而建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矗立在长江之滨。眼望浩浩荡荡流经此地的长江,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古人留给我们的白鹤梁题刻遗产正在这江水之下继续散发着灿烂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大厅陈列的清嘉庆癸酉年间(1813年)由涪州州牧张师范刻制的高浮雕石鱼原件。</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二楼展厅。</p> <p class="ql-block">  我国最早的商代甲骨水文卜辞。</p> <p class="ql-block">  宋代《熙宁水位题记》。</p> <p class="ql-block">  元代用巴思巴文题写的题刻。</p> <p class="ql-block">  长江三峡地区枯水石刻。</p> <p class="ql-block">  白鹤梁石刻中部分题刻复制品展品。</p> <p class="ql-block">  白鹤梁保护共提出七个方案,最终选择确定采用第七方案“无压容器”方案。</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水下部分,这是通往91米深的水下博物馆的电梯。</p> <p class="ql-block">  水下博物馆内景。</p> <p class="ql-block">  “白鹤梁”三个石刻字真迹。</p> <p class="ql-block">“中流砥柱”石刻字真迹。</p> <p class="ql-block">  白鹤梁石刻真迹。</p> <p class="ql-block">  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之后,老公题诗一首作为观后之感:</p><p class="ql-block"> 白鹤传说何渺悠,</p><p class="ql-block"> 石梁题刻确实留。</p><p class="ql-block"> 鱼鳞片片知丰稔,</p><p class="ql-block"> 数据条条助大谋。</p><p class="ql-block"> 文化奇观无配匹,</p><p class="ql-block"> 碑林宝罩最全周。</p><p class="ql-block"> 敢争一代精神在,</p><p class="ql-block"> 江水消磨不再愁。</p> <p class="ql-block">  《参观816工程旧址》</p><p class="ql-block"> 816工程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是三线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承载了我国三线建设那段特殊的历史和核工业国防建设的一段重大历史。</p><p class="ql-block"> 从1966年到20世纪80年代,十八年峥嵘岁月,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怀揣着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于深山峡谷,进行了一场鲜为人知但规模宏大的工程建设。他们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青春和生命建起了这一举世震撼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  816工程洞口。</p> <p class="ql-block">  816工程内部,这是当年工程兵们开凿山体修建的山洞内的核工业基地。</p> <p class="ql-block">  引水洞,直通烏江,引用烏江水。</p> <p class="ql-block">  控制室。</p> <p class="ql-block">  核反立堆。</p> <p class="ql-block">  参观816工程旧址之后,老公感慨颇多,又作诗直抒胸臆:</p><p class="ql-block"> 武陵山里秘无声,</p><p class="ql-block"> 广洞高楼汗水中。</p><p class="ql-block"> 五面石头牙咬碎,</p><p class="ql-block"> 钢筋砼体志生成。</p><p class="ql-block"> 牺牲吃苦何足惧,</p><p class="ql-block"> 贡献摧艰是奋争。</p><p class="ql-block"> 今日来游心震撼,</p><p class="ql-block"> 亲经时代感身同。</p><p class="ql-block">注:①洞中楼高近80米。</p><p class="ql-block"> ②当时战士自比人是一块肉,</p><p class="ql-block"> 要和上下左右前面的石头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合川属重庆下辖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p> <p class="ql-block">  《 游览钓鱼城》</p><p class="ql-block"> 钓鱼城屹立在重庆合川区钓鱼城半島的钓鱼山上,控扼三江,自古为“巴蜀要津”。</p><p class="ql-block"> 钓鱼城是创造中外战争史奇迹的军事要塞,是影响世界中古历史的英雄名城。宋蒙(元)战争时期,身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的余玠为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釆纳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筑城钓鱼山,并将合州及石照县的军、政机构移至钓鱼城,屯兵积粮,以作重庆的屏障及四川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柱。</p><p class="ql-block"> 从1243年到1279年,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借钓鱼城天险,审时度势,运用灵活有效的战术,历经大小战斗两百余次,抵御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元)精锐之师,实现了“控制交通大动脉嘉陵江”,“屏蔽蒙(元)大军出川通道”的战略目标。创造了守城抗战36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罕见奇迹。1259年蒙哥汗(元宪宗)在御驾亲征钓鱼城之战中战死,导致蒙古大军从南宋和西亚战场全面撤军,阻止了大蒙古国的扩张浪潮。由此钓鱼城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延续宋祚“的作用。在世界中古史上铸就了“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北非扩张,促成蒙古帝国崩溃”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钓鱼城是迄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保留有许多军事和生活设施遗迹。还有远古遗迹钓鱼台、摩崖石刻等等。钓鱼城这些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先人们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足以使我们感到自豪。</p> <p class="ql-block">  钓鱼城景区牌坊。</p> <p class="ql-block">  钓鱼台:是驰名巴蜀的远古遗迹。相传很早以前,三江洪水泛滥,成千的灾民来到这座山上避难。天长日久饥饿难熬,就在濒临死亡之际,突然从天上降下来一位巨人,他站在山巅石上,手执长竿,从滔滔的大江中钓起来无数鲜鱼,拯救了全部灾民。从那以后,巨人垂钓的巨石就被人们称作了钓鱼石,这座山由此得名钓鱼山。后来钓鱼城也是因为修筑在钓鱼山上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古校场遗址:坐落在钓鱼城中部平缓的山顶上。校场呈圆形,直径80余米,面积约5600平方米。这处校场是钓鱼城宋军中属南宋“禁军”序列的正规军一兴戎司驻军的演练、集结场地。</p> <p class="ql-block">  古军营遗址:是南宋晚期钓鱼城守军的住所,它位置适中,道路四通八达,一有军情可迅速出击。</p> <p class="ql-block">  跑马道:是钓鱼城军民修筑的贯穿全城的军事交通命脉。现跑马道遗址总长约8.5公里,路面宽3.5米,可供“三马并进,五人并行”。</p> <p class="ql-block">  粮食加工场遗址:钓鱼城军民坚持长期抗战的基础,除了防御体系的坚固,军民的聪明才智以及昂扬的斗志等因素之外,给养的供应更重要。遗址上留下的粮食加工时使用用具的凹痕,就是最有力的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  九口鍋遗址:是兵工作坊,遗存有建筑基槽和柱础。其间分布有表面磨制光滑,圆心犹如柱础的“鍋”状凹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采石场遗址:在钓鱼城修筑过程中,筑城石料皆就地取材。为了让游人了解当时筑城之艰难,2012年创作了真人比例的人物雕像,还原了七百多年前钓鱼城筑城釆石的劳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  宋井。</p> <p class="ql-block">  城墙。</p> <p class="ql-block">  城墙边上的抛石机雕塑。</p> <p class="ql-block">  护国门:是钓鱼城八座城门中规模最大的一道雄关,名列重庆十大标志性景观之一。城门洞高3.24米,宽2.45米,进深6.42米。城台上为重檐歇山顶式城楼,上悬“护国门”门匾。</p> <p class="ql-block">  石照县衙:是宋蒙、元战争时期唯一延续到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的南宋地方政权机构,素有“南宋最后的一座县衙”,“大元统一之后唯一的南宋县衙”之称。当年二冉筑城钓鱼山,将合州及石照县治迁到钓鱼城中,履行修筑城池,垦田积粟及处理民事案件纠纷等职责。</p> <p class="ql-block">  忠义祠:原名“王张祠”,建于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祭祀钓鱼城守将王坚、张珏。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建,改名“忠义祠”,祭祀余玠、王坚、张珏、冉琎、冉璞等将领。</p> <p class="ql-block">  护国寺:是唐宋时期驰名巴蜀的“石佛道场”,是合州四大名剎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一卧千古”摩崖题刻为南宋著名学者王休手笔。</p> <p class="ql-block">  悬空卧佛:创作于晚唐时期。身长11米,肩宽2.2米。背北面南,头西脚东,袒胸露肌,面形丰满,端庄慈祥,情态自然。</p> <p class="ql-block">  千佛崖:凿造于唐代晚期。石窟高4米,宽7.3米,共计37行,2775尊趺佛造像。(现正在施工维护)</p> <p class="ql-block">  三圣岩造像。</p> <p class="ql-block">  《 文峰古街》</p><p class="ql-block"> 是3A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约五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文峰古街牌坊。</p> <p class="ql-block">  古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  文峰禅寺。</p> <p class="ql-block">  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  《渠江、涪江、嘉陵江三江汇合景观》</p> <p class="ql-block">  高耸的会江楼,在此可看渠江、涪江、嘉陵江三江汇合。</p> <p class="ql-block">江边。</p> <p class="ql-block">  三江汇合处。左手边是渠江,右手边是涪江,两江在此汇合成嘉陵江。</p> <p class="ql-block">  嘉陵江。</p> <p class="ql-block">  嘉陵江边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