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在打磨中闪光 一游学南昌话感悟

阿成

<p class="ql-block">作者:杨厚成</p> <p class="ql-block">  “厚成,欢迎你加入老干部第四支部。”收到退休文件后,突然接到老领导李局长的电话,提醒我要及时参加老干部党支部的活动,让我倍感温暖。</p> <p class="ql-block">  退休老干部党支部是党联系退休党员老同志的桥梁和纽带。月湖区直机关退休老干部第四联合党支部定期组织退休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各项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牢记初心使命,奉献银发力量。四月份以来,第四联合党支部就经常开展了党纪学习教育活动,各位老党员逐字逐句认真学,联系实际谈体会,通过学习讨论、座谈交流,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党纪观念。为了提高党纪学习效果,第四联合党支部又于5月7日至8日开展了游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游学活动的第一站是南昌市新建区的汪山土库。导游介绍,汪山土库又称程家大院,位于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当地人把青砖斗式瓦房称为“土库”(围屋),亦有庄院之意。汪山土库面积是山西省乔家大院的六倍,就像遗落在人间的紫禁城,号称“江南豪宅,民间故宫”,现已辟为“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汪山土库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宅院,是一曲反映赣鄱民俗风情的田园牧歌。相传400多年以前,程氏先祖程玉琭夫妇迁住汪山岗,一生勤为师,信奉“一份汗水一份财”,在开垦的几亩湖田里栽种稻谷,快要成熟收割时,往往遭遇大雨淹没稻田,就买来鸭子在湖中放养,鸭子寻找水下谷物和水中生物,长得又大又结实,农历年前,挑到集市上卖了个好价钱,从此过上“种田养鸭,农耕为本”的生活。终年辛劳,略有积蓄,购置田产后,程玉琭夫妇保持庄稼汉的本色,吃苦耐劳,诚信正直,忠厚仁义,乐于助人。他们经常接济断粮户,施舍和救济逃荒讨饭者、遇天灾人祸者等,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七开门施粥,被称为“鸭太公”。由此,积善成德、勤俭持家成为程家好传统。</p> <p class="ql-block">  一代出富翁,三代出贵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从第七世孙程良缨始,程家世代重教崇文,耕读传家。程良缨的儿子程启垣三代勤奋同窗苦读,前仆后继,直到孙子程楷通过捐赠才取得一个“秀才”(国学生)的功名。他们诚心请良师,用心育晚辈。1789年,汪山村在大塘程氏祠堂设立学馆,聘请名师聘野先生执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程楷的儿子程矞采于1811年考取进士,殿试排名第二甲第十八名。自此,程家学渊绩懋、人才辈出,共出进士4人、举人11人,四、五品官员等100余人。在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成就了“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辉煌。可谓“陈陈相因”,如今名流遍布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程氏注重培育优良家风,倡义学泽及后世。一方面,世代传承弘扬中华美德,以儒立家,以诚立世,倡导孝道、服侍长辈。汪山土库的祖堂,有四块大匾额,分别写着朱熹手拓本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它警示族人要尽忠报国、尊老尽孝、清正廉节、刚正不阿。正是有了这样好的家训、家教和家风,特别是做官的廉洁自律,保障家族顺利传承,才使得汪山土库,人才辈出,人文鼎盛。另一方面,功成名就者有奉献精神,主动出资购买土地,置义田、建义仓、办义学。后来建“宾兴会”和“北京会馆”,为程氏子孙甚至周边士子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提供学费、盘缠、住宿等资助。爱读书读好书的习俗代代相传,形成读书报国风尚,民族危亡之际,大塘成立了抗日救亡读书会(东风学习社),程姓青年阅读进步书刊,收听抗日消息,宣传抗日救国,从事抗日救亡活动,部分青年投笔从戎上阵杀敌。汪山土库每年还从义仓中拿出部分粮钱,发给族人鳏寡孤独者。所有程氏后人不分男女,必须进私塾免费读书,只要愿读,可一直读到考取功名。大塘地区他姓子女有培养前途者和土库内下人子女也可以免费入私塾读五年书。汪山土库内没有戏楼和绣楼,却有“望庐楼”“稻花香馆”等几处私塾学馆。学馆环境清静,设施齐全,学风良好。族人不看戏不唱戏不赌博,男女平等,女子不必关在绣楼绣花,要读书识字有见识,以致程家女孩饱读诗书、气质优雅。“立德齐古今,藏书教子孙。”汪山土库厅堂中央矗立着孔子塑像,两旁则挂满了“学规”和理学名言,藏书无数,供子孙博览。代代传承的浓厚尊师重教氛围,使程家终于实现了从目不识丁的农夫到书香门第、教育世家的兑变。清代嘉庆末年,程矞采、程焕采、程楙功成名就,不忘故里,为光宗耀祖和人脉传承,在大塘的汪山岗上建造了这座汪山土库,给汪山岗增添了灵气和秀气,留下了一座深厚的文化宝库。</p> <p class="ql-block">  总之,程氏祖先积极向上的家教、家训、家规和家法,培育了良好家风,使家道兴盛、和盛美满。爷爷奶奶辈的老同志们深感触动心弦、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参观汪山土库,还让我们领略到精美的建筑艺术,感叹先人的智慧高超。汪山土库占地108亩,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建筑面积约72000平方米。乡间的自然美和古宅的风格美水乳交融,门前的旗杆“金鸡报晓”与田野的白鹭戏闹声遥相呼应,形成一幅优美山水画。土库内巷道纵横,每纵深宅之间均有隔巷,巷子下面埋有很多瓦缸,既可以听到回声,以可以用来防火。每幢房屋之间横穿兴建八尺巷,供轿子、马车往来。汪山土库以祖堂为中心,南北朝向,东西展开,地势前低后高。共有1443间房。通风采光的天井有572个。幢与幢相携,进与进相连,巷与巷相通,巷道相错,宛若迷宫。土库建筑座北朝南,前低后高,外观青砖黛瓦,封火山墙。糅合了皇家宫廷、徽派建筑、苏州园林、赣南围屋、南北民居之精粹,气势伟绝,具有鲜明的赣鄱建筑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5月7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海昏侯博物馆。海昏侯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参观该博物馆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感江西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p><p class="ql-block"> 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墓葬在2011年被发现,海昏侯墓一共出土了10000多件珍贵文物,是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在海昏候墓和海昏侯夫人墓发掘原址建立了海昏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该馆展厅分为金色海昏、遇见海昏、书香海昏和丹漆海昏等。金色海昏厅展出的是从海昏侯墓穴挖掘出的大量的金器,这是迄今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黄金数量最多的一次,共出土黄金器物478件,计123公斤。马蹄金,麟趾金、金饼等金币色泽鲜亮,造型精美多样。金器纯度极高,经检测达99%。刘贺墓出土10余吨五铢钱,约300余万枚,堆积如山,在展厅中格外醒目,说明海昏候刘贺非常富裕。主要是刘贺祖母李夫人深受汉武帝宠幸,汉武帝对其子昌邑王赏赐极多,封地也较大,家底厚实,在降为侯后,还有数千户食邑。</p><p class="ql-block"> 该博物馆还有几件“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第一件就是刘贺的和田玉印。该印玲珑剔透,属于汉代常用的“方寸之印”,印文“刘贺”二字为阴刻篆书,左右等分,字迹线条粗细一致,分割匀适,方朴端重。它是和田的羊脂白玉,说明西域和中央政府之间的文化往来。这枚印证明这座墓的主人就是海昏侯刘贺。同时,这枚玉石私章对汉代印章制度的研究也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就是熊形石嵌饰。它由浅灰白色灰岩雕琢而成,沁蚀严重,但工匠寥寥数笔便施展出无限才华,代表着汉代高超的玉石工艺水平。熊形石嵌饰呈片状,单面浅浮雕,整体呈侧身蹲踞状,熊形爪足,作抚胸招手式。头部为正面剪影,似熊面,小耳圆眼,双眉上挑,张嘴吐舌,兽身圆胖,以涡纹勾勒关节,四肢粗壮有力。此器物雕琢细致,线条流畅,神兽刻画传神,活灵活现,是一件罕见的精美汉代石雕。</p><p class="ql-block"> 第三件是青铜编钟。该馆的青铜编钟共二堵,24件,其中鎏金纽钟14件、甬钟10件。这两堵青铜编钟保存完好,是一套规制完整的西汉实用乐钟,对研究编钟铸造工艺、音律乃至西汉礼乐制度等,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些青铜编钟造型、纹饰相近,大小依次递减,出土时整齐地悬挂在钟架上。钟体作合瓦形,腔体矮胖、浑圆,钟面多部位饰有鎏金弦纹。正面鎏金纹饰清晰,背面由于经常演奏敲击,致使局部脱落。经测音,青铜编钟音律准确,五音具备,为可以演奏双音的实用乐钟。</p><p class="ql-block"> 第四件是孔子徒人图漆衣镜。该镜上所绘孔子像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孔子肖像,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对绘画史和工艺史的研究、对西汉中期历史、政治、思想等各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该镜集镜体、镜背、镜掩(镜盖)、镜架与图文于一体。其中镜体为光洁的矩形铜板,出土时从中间断裂为上下两块,通体素面无纹饰。镜背木质,保存较为完整,表里均髹红漆,上绘孔子及其弟子画像。衣镜上有1850个字,这些文字用墨汁在漆木器上书写,字迹清楚,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另有《衣镜赋》19行文字。可见,这是一面具有 “图史自镜”作用的穿衣镜。该镜表明刘贺爱美,注重仪表;同时,尊儒敬孔,是位儒家弟子。</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齐论》简、褭蹏金与麟趾金、山羊纹银当卢、釦银贴金人物动物纹漆笥、“昌邑籍田”青铜鼎和刘贺夫妇奏牍等“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遇见海昏厅是西汉艺术展厅,该厅包含汉学书苑、衣冠礼乐、八音和鸣、海昏宝藏、少年天子、妙手回春、掌上海昏、钿车宝马、投壶游戏和巧夺天工等展项。在这里体验到智能体感捕捉、沉浸式裸眼观影剧场、VR互动、3D打印等各类高科技,带您趣游博物馆。该厅表明刘贺多才多艺,是个文艺青年。</p><p class="ql-block"> 书香海昏厅是西汉书籍展厅,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数千枚简牍,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更是中国简牍考古的重大发现。其内容涉猎极广,包罗万象,涵盖哲学、政治、军事、历史、医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该厅反映刘贺爱好读书,喜欢买书藏书。</p><p class="ql-block"> 丹漆海昏厅是漆器美术展,漆器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绵延已近八千年。汉代漆器,在战国漆器基础上蓬勃兴盛,达到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鼎峰。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器两千多件,器形大小兼备,纹饰清秀华美,装饰推陈出新,是西汉中期漆器的代表作。该厅反映西汉漆器技术先进美观。</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感叹刘贺锦衣玉食,肥马轻裘,虽然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骄横任性,我行我素,并不适合当皇帝。刘贺贬为海昏侯,带来大量金银财宝和先进的文化技术,促进了南昌乃至江西的发展,这也是南昌乃至江西之福吧。</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5月8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中国军史第一馆”一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枪响,刺破苍穹,升起第一面军旗,诞生了人民军队。每次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都激情澎湃,产生新感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入纪念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伟人物雕像《一代英豪》,雕像人物分别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见到军长贺龙雕像,我就想起他抛弃荣华富贵,皮鞋换草鞋铁心跟党走,在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往事,他把军队交给党,一切行动听党指挥,体现贺龙具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忠贞信念。陈毅等人从九江出发,九死一生一路追赶部队,体现了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雕塑前宣誓并合影,激发了万丈豪情,充满了力量,表示将踏着伟人的足迹坚定前行。旧址东边是一座大型铜雕《南昌起义》,指战员高举驳壳枪昭示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手举马灯象征起义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高扬的军号,表明起义吹响了人民军队诞生和勇敢战斗的号角。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为人先、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这就是南昌起义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分旧馆和新馆。《一代英豪》雕像右侧就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旧址原是江西大旅社,是一座呈“回”字型中西合壁灰色五层大楼,主要阵述当年起义人员工作、住宿场所的原貌,有会议厅、周恩来和林伯渠办公卧室、军事参谋团办公室、警卫连及卫生处住房等。在会议厅,当年周恩来等人与张国涛发生激烈的争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审时度势,排除万难,决定按时起义。而新馆建于1956年,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位于《一代英豪》铜雕正后方150处。进入新馆大楼,来到序厅,正中有一座浮雕《石破天惊》:一只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扣着步枪的扳机。它展现的是1927年8月1日凌晨两点,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起义军2.5万余人,对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这次起义共歼敌三千余人,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它宣告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展陈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南昌起义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移步前行,让我们了解到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经过和影响等,看到墙上挂着近千张参加起义的指战员照片,他们是人民英雄,但绝大多数参加起义的成为无名英雄,可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焕新天。该馆二、三楼阵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照片、图表、绘画和文物。反映了革命条件的艰苦、战斗的激烈和指战员英勇无畏的气概。最引入注目的是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赠送给起义军的收条和回信。薄薄一张纸,蕴含着江西人民对人民军队的信任和支持;也体现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为民奋斗、救国救民的奉献精神,这可能是最早的“双拥”事迹,证明“得人心者得天下”。现在,这份资料列为镇馆之宝。仿真的南昌起义模拟视频,让我们体会到激烈战斗的场景。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终于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让人热泪盈眶。这时,领悟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深刻含义。</p> <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不仅缔造了人民军队,同时孕育了“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是我党我军革命精神的源泉,传承弘扬“八一”精神,对于老党员筑牢信仰之基、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奉献余热,都具有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  党徽在奉献中闪光,银发在清洗、打磨中光鲜靓丽。</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厚成,又名杨后成,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西省网络作家协会理事,鹰潭市文化名人。</p>

土库

刘贺

汪山

海昏侯

大塘

程家

南昌起义

人民军队

漆器

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