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明朝那点事—李公公墓记

李秀建(潇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口,明朝那点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南口李公公墓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南口城,是明代驻守居庸关部队的军营。清代以后,逐渐融入进南口村。南口城已经看不到原貌了,但有一位曾经任过居庸关内臣镇守的太监墓,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那是南口明朝的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题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天,时速25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张高铁从南口村东凌空驶过,没有惊醒栖鸟的笛鸣,也没有惊动大地的震颤。高铁,就像我们指缝中毫无声息流走的光阴,远远地驶来,悄悄地驶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架桥下西侧,有一座低调而奢华的墓地,历经500余年风雨的浸蚀,散发着朝代更迭的幽光,忍受了两次墓穴被盗的伤痛。墓地,得以完整的保存至今,墓碑上刻着三个大字:李公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史料记载,这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派来镇守居庸关的御用监太监李嵩的墓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嵩,从高墙深院的紫禁城,下放到基层当官,担任居庸关内臣镇守,一干就是17年(有说13年)从正德6年(1511年)上任,到嘉靖7年(1528年)退休。退休14年后(1542年)命终。据此推算,李嵩死时大概不到60岁。他的主子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全国最好最牛的工作岗位上,也只是干了16年,死时才31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嵩从南口城到居庸关上班,来回一趟十多公里,全是蜿蜒崎岖的山路。年纪大了,翻山越岭实再吃不消,就申请去职退休了。退休后,没有被新皇嘉靖帝返聘的李嵩,没有选择回京城定居,依旧住在南口城的老营房里,铁了心要在工作了17年的地方,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熄灭在燕山脚下,一把老骨头最后也埋在南口。李嵩知道,最宠信他的武宗朱厚照就葬在离南口不远的十三陵康陵,这里离老领导最近,他还回京城干吗?在皇宫里见过大场面的李嵩,早把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看透了。太监,只是有身份地位的宦官,生前是皇上的家奴,死后是皇上的孤魂野鬼。北京城再大,他也是孤寡一人。北京城再热闹,对一个阉人来说,又有多大的诱惑?“食、色,性也”,对一个太监而言,只有食,没有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能在中国青史上留名的人,除了历朝历代的皇帝,最多的就是战功赫赫的武将和文采斐然的文豪。武将可为国家开疆拓土,杀敌戍边,文豪可为当朝著书立说,教化百姓,引导风尚,帮助皇帝为天下黎民百姓洗脑。武将的功劳建立在看的见的战场和收复的疆土城池上,文豪的功劳建立在影响当下流传后世的典藉和诗词歌赋中。这些青史留名的基本条件,李嵩一条也不沾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嵩之所以能享受生前的宠信和死后的荣光,墓地至今500多年,保存完好,虽无后,却留名。在他同期的太监中也算是善始善终,结局圆满。他能享这等待遇,最应该感恩的人,就是他的主子朱厚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明朝寿命近300年,一共有16位皇帝,有13位死后葬在了离南口不远的十三陵。明朝的第十位皇帝朱厚照,是先皇朱祐樘和张皇后的独子(有个弟弟早年夭折了)典型的皇二代,天生当皇帝的命。2岁立为皇太子,15岁名正言顺继位登基,这个年纪搁现在,正上中学呢。从童年太子到少年天子,中间没有任何夺谪内幕和宫斗悬疑。他还没断奶,大明江山就预留给他了。他当皇上,就像上完小学上中学一样顺理成章,毫无悬念。或许这一切都来的太容易了,朱厚照在位仅16年,刚满31岁就死了。贵为天子,也抗不过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朱厚照的短暂春秋,功过是非,自有史家评说。他在史书上留下的总评语:喜欢调戏妇女,喜欢经商做买卖,喜欢做大将军率兵打仗,喜欢旅游观光,游山玩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就是不想做皇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从心里就不想做皇帝的人,偏偏做了皇帝,想不做都不行。朱厚照任性妄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本性,坐上龙椅后暴露的淋漓尽致。朱厚照爱玩,玩的都邪性,他在故宫外,西太液池旁,专门建了一座私人会所—豹房,里面养着大象,狮子,老虎等凶猛动物。有一次,他玩老虎,险些被老虎生吃了。他还多次命李嵩为他抓老虎、豹子当宠物养着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嵩也不负皇命,在居庸关附近的山上,还真想方设法抓获了老虎和豹子,送到皇上的豹房里,圆满交了皇差。由此可见,李嵩真不是等闲之辈,能活抓老虎、豹子,绝对有勇有谋。这也证明了,500多年前,南口关沟一带的生态环境真好。山高路险,林木茂盛,鸟兽成群,虎豹出没。如今,别说老虎、豹子,连只野鸡野兔都很少能碰见。</span></p> <p class="ql-block"><b>李公公墓,右上方是京张高铁高架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嵩在明朝的职业太监队伍里,只是个得以善终的四品太监。他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也没有什么野心,连大字都不识一个。做为同行,他不像明成祖朱棣帝时的郑和前辈,代表皇上,亲率远洋船队七下西洋,为大明朝争了大脸,添了头彩,至今,还让国人引以为傲,光荣事迹写进了小学生课本里。他也不像明熹宗朱由校帝时的魏忠贤小弟,专断国政、祸乱朝纲,权倾朝野,自称九千岁,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满门抄斩的悲惨下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嵩,就是一个穷人家长大的苦孩子,为了活着,不为吃穿发愁,从农村出来,净身到紫禁城里打长工,他连跳槽的机会都一刀割断了。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诚老实,不偷奸耍滑,行事低调,为人和气,深得少年天子朱厚照宠信,以监太监身份(授正四品)调离紫禁城的国家机关,派往距南口城八公里远的居庸关镇守,做了守城内臣。其实就是替皇上监督关城守军和防务,有什么风吹草动,如塞外的军情,守军的异常,随时向皇上报告。李嵩在做居庸关镇守期间,与居庸关守将孙玺关系很融洽,从不插手军务,主要负责守军的后勤给养,祭祀和修建寺庙等事务,有时候也为皇上办点皇差,一干就是17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7年间,李嵩没有再调级,也没长过工资,可是他始终爱岗敬业 。明朝太监官职最高只能到正四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厅正局级。按照明朝万历年间物价测算,正四品的局级干部月俸为24石米,相当于现在月工资8400元 。因为太监不用赡养家眷子女,所以只领正四品十分之一的薪水,既每月840元 。李嵩在居庸关任职管吃管住,也没有车贷、房贷之累,所以每月还能省下部分工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朝军队是世袭军户,军装、武器都需要自备,加上经常拖欠军饷,各级军官再从中克扣一部分,到士兵手里的银子所剩无几,生活十分艰难。李嵩是个好心肠的人,他将一些老弱病残的军士寄名在自己门下管理,使他们免于军役,这样的军人有206人,这些贫苦的下层军士纷纷感激李嵩的义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嵩信佛,据〈南口城净业堂记〉碑文记载:“南口城有一座普门禅寺,寺后是净业堂…御用监太监李嵩镇守居庸关十七年,平生喜做善事,崇尚佛教。伏牛山的临济宗大千禅师,云游到居庸关,李嵩受禅师感化,拜其为师。”李嵩生前,常为普门禅寺做义工,捐赠资财,是一名虔诚的信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嵩死后,墓地规格之所以豪华奢侈,并得到皇上恩准建造,是与他当年为武宗朱厚照办了一件大事有关。这件事成为了朱厚照一生的亮点,也让李嵩死后有资格得享殊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朱厚照皇上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做个率领千军万马上阵杀敌的大将军。他第一次着便装出京到了居庸关,被御史张钦硬给拦下,死不开城门放行,朱厚照只能灰头土脸的回到紫禁城。若干年后,他雄心不死,得知御史张钦有几日外出巡查,不在居庸关,于是派人与镇守太监李嵩事先建立了秘密联系,做了布置。正值年末寒冬,半夜时分,朱厚照带一队随从,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出京城,策马直奔居庸关。当他们来到关门时,居庸关关门大开,朱厚照一行人顺利通过。过了居庸关,朱厚照下了手敕,命随行太监谷大用把守居庸关,守关官兵一律受谷大用节制,任何官员不许出关。两个月后,朱厚照率六万明军,在山西应州附近与五万蒙古兵正式开战交火,两军金戈铁马,打的昏天黑地,交战百余回合,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整整打了十二个小时。最后,蒙古兵战败退回千里草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月初六黄昏,朱厚照皇帝大驾回到北京。史称“应州之役”,这也是朱厚照一生最长脸的一件武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朱厚照死在李嵩前边,李嵩让这位明朝历史上最富争议、最荒唐的皇帝,圆了一个儿时的梦。李嵩死后,以高规格葬在南口,南口收留了这个无家可归的“残疾人”的孤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最后一个汉家王朝—明朝,苦心经营了近300年,最后给南口留下了一座雄关居庸关,和镇守过居庸关的正四品太监李公公墓。前者已经是国家4A级景区,后者侧默默的守护着那座早已不复存在的明军营房—南口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历史,不是一杯无色无味的白开水,是一块干透的老咸菜疙瘩,越嚼越有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4月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古战场南口老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