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几天有点上火,想熬点绿豆汤,可是橱柜里没有找到绿豆,于是又到冰箱里翻找。在冰箱抽屉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红色的塑料袋,打开一看,是一袋绿豆。从它的形状看,每一粒都很小,长得也不规则,有的很圆,有的呈方形,而且大小不一。但是那绿色的外衣却很漂亮,绿得诱人,而且没有一点人为筛选的痕迹,是完全的原生态形状。</p><p class="ql-block">我记不起这绿豆是什么时候放进冰箱的,但肯定不是在超市买的。我抓了几把绿豆淘洗干净,放进锅里,加水,先用大火煮开,然后用文火慢慢炖。心想,炖到豆子开花,豆香四溢,再加点冰糖,就可以喝绿豆汤了。</p> <p class="ql-block">看着燃气灶散发的蓝色火苗,我还在想绿豆的来处。隐约记得,这绿豆是母亲给我的。十月份的一天,我回家给父亲送药,吃完午饭,帮母亲收拾好碗筷,坐在堂屋和父母一起拉家常。那天,父亲兴致很高,说自己今年的收成不错,玉米打了几百斤,黄豆也有两箩筐,还有红苕、南瓜,收成都不错。母亲也兴致勃勃地说,她在田头地边种了一些绿豆,也收了二三十斤呢!</p><p class="ql-block">很难想象,两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这些东西是怎么种下去,又是怎么收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父亲的不同,就是抓小放大,父亲喜欢大面积的种植农作物,而母亲则喜欢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种些诸如绿豆、豌豆、豇豆、南瓜之类的东西。无论在什么地方,只 要是空着的能种东西的角落,她就用锄头把土刨松,丢几粒种子进去。</p><p class="ql-block">母亲尤其喜种绿豆。她说,绿豆不择土壤,不怕旱涝,无论是雨水充沛的时节,还是炎热干旱的日子,只要有土壤,即使不给它施肥浇水,它都会茁壮生长。母亲不仅自己种绿豆,野绿豆她也摘回家。过去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她用野绿豆和大米一起煮粥,在食不果腹的日子,每次喝绿豆粥,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因为这绿豆粥是别人家的孩子喝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住的村子只有几十户人家,村子被群山环绕着,一年四季绿意盎然。村中有一条小溪和一条小河相向而行,小溪穿村而过,小河从村前流过,小溪和小河在村口交汇成一个“丫”字,流水淙淙,清澈见底。村子就在“丫”字的中间,从高处看,村子就像被两只手掌托着,犹如掌上明珠。每到夏季,村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汇集到河边纳凉聊天,情景祥和温暖。离村子几十米的地方,是通往县城的公路。以前,整个路面坑坑洼洼,每到下雨季节,就成了一条烂泥路,车子行走非常困难。后来县里对公路进行了拓宽刷黑,彻底解决了人们行路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刷黑的公路平整光滑,走在路上恍若隔世。在公路的两边,长满了各种野草,春天,开出的花形状不一,色彩不同。其中有一种科类植物,叫野绿豆。到了夏秋季节,藤蔓上悬挂着一串串豆荚。在豆子成熟的时候,母亲便去采摘。她提着小竹篮,戴着草帽,蹲在矮小的植物旁摘豆荚。</p><p class="ql-block">其实母亲是不能蹲的,2006年冬,父亲在砍一棵栽种了许多年的香椿树的时候,母亲去帮忙,结果被倒下来的香椿树砸伤,造成股骨头破裂,不得不置换。医生交代,母亲今后的生活习惯必须有所改变,大小便只能坐着完成,平时不能蹲,这样会造成人造股骨头变形。于是,我为母亲购置了一个专用大小便座椅。可是,自由惯了的母亲却受不了这人为限制,用了几次就再也不肯用了,后来索性送给了别人。我对母亲的固执表现出强烈不满。她按自己的习惯生活,把医生的嘱咐抛到脑后,把我们的担心一笑置之。因为她的固执,如今,她的右腿比左腿短了近三公分,即使拄着拐棍,也不能很稳当地走路。每次看到母亲走路的样子,我的心便针刺般疼痛。</p> <p class="ql-block">母亲把豆荚拿回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一直晒到豆荚一个一个裂开来,再用莲杖(一种农用工具)拍打,豆子一粒一粒滚落下来,然后,将豆萁分开,把豆子装在筛子里,筛去灰尘和渣子,豆子就算收回来了。</p><p class="ql-block">母亲每年要摘十几斤野绿豆。村里的老太太都说母亲贪心,说她不仅要在自家地里种,还要采摘野绿豆。母亲说,自己种豆是传统,采野豆是喜好。野绿豆没有下化肥和农药,纯粹靠老天养大,没有污染,是绿色食品,吃了对身体有好处。</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碰到邻居早娇娘,她半责怪半羡慕地对我说:“你娘真是不嫌累,天天在路边摘野豆,沿路上的野豆都被她摘光了,啧啧啧……”然后自言自语,那野豆吃了还是蛮有好处的,没有农药和化肥,电视里说,市场买的食品大都含有激素,说是转基因食品,吃了对身体不好,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p><p class="ql-block">看着早娇娘天真的样子,我乐了,笑嘻嘻地说:“电视里说的不一定都是真的,但是纯天然的东西绝对是最好的。您也可以摘点野豆,就当是锻炼身体呗!我娘虽然腿脚不方便,还不是乐此不彼。其实吃不吃这豆子无所谓,只要她高兴就行。”</p><p class="ql-block">母亲对红薯、玉米等粗粮有新认识。小时候,红薯、玉米是我们家的主粮,而大米是稀缺食材。生产队年底按工分分稻谷,我家因为加大口阔,每年都超支,分不到多少稻谷,从我记事时起,过年的时候才吃得上一两顿白米饭,平时吃得最多的是煮红薯,或红薯饭、红薯粥。因为我身体不好,母亲在煮红薯的时候,会给我蒸一碗米饭,这种特殊的待遇一直延续到十几岁。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是土地的主人,有充分的自主权,种什么怎么种自己说了算。父亲是种田的好把式,母亲勤劳能干,每年除了稻谷,还种红薯、玉米、黄豆、绿豆,还有甘蓝、萝卜、南瓜等各种蔬菜,我家的生活一天一个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米成了主粮,粗粮则成为我们的特供食品。母亲说,现在得怪病的太多了,就是吃多了带农药的粮食和蔬菜。所以她不仅自己种,还要把野生的豆子摘来吃。当初最不起眼的红薯饭、红薯粥、南瓜饼、南瓜汤,如今进入高档饭店,步入正席,成为人们最热爱的健康佳品。</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母亲来城里医院看病,闲谈中问起野豆吃完了没有,我说家里人少,吃得慢,还有很多。母亲告诫我说,野豆是她一粒一粒摘回家的,花了很多功夫,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是有营养,要我放心地吃,可以煮稀饭、炖排骨海带……吃完了,就回家去拿……</p><p class="ql-block">看着锅里滚动的开水和翻着白花的绿豆,仿佛看到母亲柱着拐棍,瘸着双腿,时而蹲下,时而站起。这一蹲一站,对于常人来说,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对于置换了股骨头的母亲而言,却是非常艰难的举动。</p><p class="ql-block">闻着锅里散发出的豆香,感受着浓浓的母爱,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成年时的港湾,更是我终身的归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