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些中国人拥有爱情,有些中国人没有爱情。</p><p class="ql-block"> 爱情悲剧的诞生。有人说“一个人生活久了肯定寂寞”,这是非常典型的“以己度人”。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很多人一个人生活越久越感觉不到寂寞,越感觉到心生欢喜,而另一些人,恋爱谈越久越寂寞,即:谈了个寂寞。没有爱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性、没有自我。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和另一个没有人性的人,通常不可能恋爱,因为他们心知肚明在对方身上非但一无所获,反而徒增烦恼。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和另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也通常不可能恋爱,因为他们为对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被对方爱,而对方给不了爱。因此,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和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往往会走到一起,恋爱。爱情悲剧,由此诞生。没有人性的人,之所以没有人性,是因为没有人性的人不是人,即:非人。没有自我的人,之所以没有自我,原因复杂且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是因为缺失父爱母爱的童年经历,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学生时代遭受了霸凌和精神霸凌,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步入职场之后的命途多舛,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曾经恋爱遇人不淑,有些人可能是因为长期忽视自己的精神健康。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一个人没有自我,除了自身原因和家庭原因,还有社会原因。没有自我的人和没有人性的人在一起恋爱,上演的爱情悲剧:没有自我的人,找对象就像小蝌蚪找妈妈,找的是一种“命中注定爱上你”的安全感、归属感、归宿感、宿命感。没有自我的人,爱的不是具体的对象,而是自己丰富的想象——“理想型”“想象中的恋人”。当然,关于这一点,他们不会承认,不敢承认,也不愿承认。因为他们需要这种“崇高而神圣,伟大而壮阔”的美好感觉陪伴自己一生。没有人性的人找对象,与其说是找对象,不如说是找猎物,而没有人性的人则是猎手。一个猎手通常不可能仅仅满足于“占有”一个猎物,因此猎手需要广撒网、广涉猎,海王由此诞生。于是一幕接一幕荒唐荒诞荒芜荒凉的爱情悲剧就此上演:两个人恋爱,其中一个人是小蝌蚪找妈妈,另一个人是猎手打猎。在爱情的世界,没有自我的人是真善美的存在,对社会无毒无害,因为只把枪口瞄准自己,受伤的永远只有自己,而没有人性的人却吃香喝辣,毫发无损。在爱情的世界,没有自我的人有一种惹人无限怜爱和疼惜的破碎感,就像凌晨三点加班结束,回家的路上,你捡到的一只流浪猫或流浪狗带给你的破碎感。在爱情的世界,没有人性的人沦为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要么杀死没有自我的人的生命,要么杀死没有自我的人的精神。当然,也有可能软硬兼施地强迫、逼迫、威胁或诱导没有自我的人去自杀。在爱情的世界,没有自我的人急需在对象身上,也就是在没有人性的人身上找到自我,就好比在别人的主机上找到自己的外挂。没有自我的人对自己的认同,百分百完全彻底建立在没有人性的人对没有自我的人的认同的基础之上。因此,没有人性的人对没有自我的人进行PUA的时候,是没有自我的人最幸福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我知道爱情不是什么。无论古圣先贤还是痴男怨女,都不敢对爱情轻易下定义。古圣先贤通过穷举法罗列爱情的种种表现,痴男怨女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证明自己对爱情的偏见。爱情是什么?或许爱情根本就不是“什么”。爱情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未知数“X”:爱情定义,由每一个人独自决定。爱情不是什么?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因为它有无数的真实案例每时每刻都在世界各地发生。爱情不是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商人为了卖货而给爱情下的定义。然而,一颗钻石在几十几百几千年内确确实实恒久远,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但一份爱情一秒钟内就可能瞬息万变改头换面。天长地久的,不是爱情,而是钻石。钻石一成不变,爱情永远在变。爱情不是交易。交易讲究公平,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爱情不是交易,而是赔本的买卖,是奉献和牺牲。比如冲冠一怒为红颜,比如上刀山下火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比如“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爱与被爱,无法量化。每一个人爱与被爱的方式方法,截然不同,无法量化。只有能够被量化的事物,才能发展成为交易。如果爱情是交易,那么你早上亲吻了对象十下,那么,对象晚上也必须亲吻你十下,少一下都不行。因为如果爱情是交易,那么,少一下,就不是爱情了。爱情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如果一份爱情是双向奔赴,双方都愿意为了对方去死,那么,哪怕双双殉情,也只是私事,比如梁祝化蝶。如果一份爱情是单向奔赴,一方愿意为了另一方去死,而另一方非但不爱死者,反而还要在死者在世时对其施加暴力或冷暴力,通过欺骗、隐瞒和“画大饼”,诱导死者把自己的全身心和全部金银钱财等一切“身外之物”统统“送”给施暴者。那么,这就不是私事了,而是危害社会公序良俗、影响社会长治久安、触碰人类伦理底线的大型公共事件。爱情不是人格贬损和矮化。一方以爱情的名义对另一方进行人格贬损和矮化,这是侵犯人权。一个人以爱情的名义,自己对自己进行人格贬损和矮化,这是精神自杀。舔狗、花瓶、接盘侠、寄生虫、附属品、随身挂件等,都是人格贬损和矮化之后的产物。人格贬损和矮化,不一定都是犀利狠辣的,有些贬损和矮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有些贬损和矮化甚至以撒娇卖萌的纯良姿态光天化日招摇过市。</p><p class="ql-block"> 爱情的本质是认识自己。虽然我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以我数十年的观察和思考,结合身边近百人的真实爱情故事,我认为,爱情的本质是认识自己。论证如下:坠入爱河之人追求的往往不是爱情,而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类似爱情”。当局者迷,这个“迷”字,指的是迷宫、迷阵、迷局,更是“入迷”。坠入爱河之人,一旦入迷,那么,从此,海市蜃楼就占据了他的全部大脑。从此,他对爱情的解读就像醉汉对世事的解读:全是醉话。“类似爱情”的源头是他自己。比如,他是一个强势的人,他就想找一个对象乖乖听他的话;他是一个乖乖听话服从安排的人,他就想找一个有主心骨的人安排他的人生;他是一个出门必看天气预报的凡事喜欢做攻略做规划做流程图做购物清单的人,他就想找一个风一样的男子(女子)带他走带他飞带他野带他浪;他是一个嬉笑怒骂爱憎分明的江湖浪子,他就想找一个薛宝钗式的女人帮他的人生“把把舵,刹刹车”;他是一个家境殷实的富家女,那么,他往往会迷恋愤世嫉俗的笑起来坏坏的“坏男人”;他是一个穷人出身的高考状元,那么,他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一个能刷新自己社会身份、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人。“类似爱情”的初心和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在人世间的存在。用网络语言表达,就是:刷存在感。人只有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才能跨出“认识自己”的第一步。人往往只对“认识自己”感兴趣,对“认识别人”没兴趣。比如,追到对象之前,研究对象就像神农研究百草;追到对象之后,瞬间遗忘对象的生日、鞋码、纪念日等“头等大事”。对对象产生倦怠,对对象和自己的关系产生倦怠,其本质是对“认识自己”这件事产生倦怠。好奇害死猫、七年之痒、丧偶式育儿等,皆源于此。人在一生之中,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会把自己对某人的好感,视作爱情。殊不知,自己对某人产生好感,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在某人身上看到了或感觉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也就是说,“对某人产生好感”是表象,“再一次认识自己”是本质。有句话叫:爱情使人成长。这句话生动地表明了爱情的本质是认识自己。因为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长。</p><p class="ql-block"> 有人是爱情过客,有人是爱情刺客。相信爱情,但别相信爱人。虽然世上几乎没有人知道爱情是什么,但我们仍然可以相信爱情,因为值得被相信的事物,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爱情属于后者。问一个人“你为什么相信爱情?”是可爱的。因为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成立。“因为相信,所以相信。因为爱,所以爱。”是正解。那么,爱人既然看得见摸得着,为什么不值得被相信?因为爱人有两种,一种是爱情过客,一种是爱情刺客。爱情过客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因为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只不过驻足时间长短,因人而异。过客二字的关键,不是“客”,而是“过”。稍纵即逝是它的特性,罗大佑词曲作品《追梦人》里那句“青春无悔不死,永远的爱人”就是最好的诠释。因为人会死,但关于青春的记忆不会死,青春记忆里的爱人也不会死,而是“永远的”爱人。可是过了青春呢?人是会变的。每一个走过青春的人,对此都感触颇深。爱情刺客,同雪糕刺客、水果刺客、海鲜刺客一样,是实打实的贬义词。爱情刺客是在“类似爱情”里面“认识自己”之后,开始讨厌甚至憎恶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不是“当局者迷”的“入迷”者。恰恰相反,他们是假装局内人的局外人,他们冷眼旁观“入迷”者对他们所做的一切,比如殚精竭虑鞍前马后给他们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看的、好玩的。爱情刺客之所以讨厌甚至憎恶自己,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没有爱与被爱的能力。这是一个太阳底下看不见摸不着的幽深玄奥的潜意识心理。这个心理近乎完美地论证了古圣先贤的永不过时的金玉良言:施暴者往往是无能者。爱情刺客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躁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精神障碍。不要因为他们有躁郁症就同情他们,因为他们的躁郁症往往发病于他们对受害者频繁施加伤害之后,丝毫不值得被同情。爱情刺客擅长伪装自己,有时伪装到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境界,也就是:自己演着演着就信了。爱情刺客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是施害者,他们会认输,但不会认错。他们的口头禅是:我俩你情我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你屁事?</p><p class="ql-block"> 人不是鱼,爱情不是水。中国的千年历史和现时代的精神状况,导致爱情沦为甜点,而婚姻篡位成为正餐。为了品尝甜点而扔掉正餐的人,少之又少。在中国的公共场合,谈论爱情是难堪的,是难为情的,是不合时宜的,是让谈论双方都感到莫名尴尬的。然而在中国的公共场合谈论婚姻,却是政治正确。每一个时代的年轻的中国人都追求爱情,但事实上,其本质是追求爱情和婚姻完美融合。于是,现实错乱和精神错乱,齐齐发生。现实错乱是,明明是恋爱,怎么扯到房子车子票子上面去了?明明是结婚,怎么扯到“你爱不爱我,我爱不爱你”的烧脑问题上面去了?精神错乱是,一边认为“不奔着结婚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一边认为“爱情大过天,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更要命的是,这两种错乱,仍在通过婚姻和家庭持续不断地传递给下一代。一个童年时代不幸福的人,长大后极有可能陷入另一种不幸福:为爱癫狂。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人不是鱼,爱情不是水,婚姻也不是水。婚姻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过渡”的存在形式。这种存在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演变而演变的。青春少年是样样红,却无法成为自己的主人翁,这是现时代的中国年轻人产生上述两种错乱的根源。初恋被“诊断”为“早恋”。大学刚毕业,对自己、对异性、对两性关系尚处于“一团大雾,一片懵懂”的萌芽状态,甚至远未达到“一知半解”的程度,就被拉去参加相亲,就被花式催婚花式催育。中国年轻人就像刚长出来的西瓜,瓜瓤还是粉白色,结果被催红提前“上市”了。中国年轻人真的太苦了!!!!!!愈来愈多的人,没有感情(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各种感情),只有情绪,而且张口闭口索要“情绪价值”(伪心理学和消费主义合谋炒作概念“情绪价值”已成为极端“以自我为中心”者的挡箭牌和护城河、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演讲口头禅和万能摇钱树、商品拜物教的全新跪拜的“偶像”),这充分印证了现时代的精神状况之一——爱无能,已然弥漫人世间。呜呼哀哉!“情绪价值”概念的诞生,是为了卖货而对“人”进行“物化”“异化”“非人化”。然而,人是生命,不是商品。生命是无形的流动的瞬息万变的精神性的“存在”,商品是有形的凝固的永恒不变(杠精可能要杠“万一过了保质期呢?”)的物质性的“存在”。</p><p class="ql-block">“一看到他,我就开心。一想到他,我就开心。一说到他,我就开心。一听到关于他的,我就开心。”——我相信,这是最美好的爱情,之一。犹记得那年夏夜星空下,你没说爱我,我没说爱你,就那样静静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说话,而徐徐晚风竟也温柔得不像话。没有爱情,不可怕。没有自我,才可怕。爱情可贵,而你万岁!爱自己,是一生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