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久以前就想写写古人关于月亮和各种星星的神话故事,由于各种事情一直忙着,就耽误至今。直到再次看到视频号上关于地球,二十八参宿,还有金星等的介绍的视频,发现古人对于宇宙中各种天体的了解,竟然是那么的精准,堪称神奇!甚至比西方科学还早上千年,让人不禁感叹︓是否中国人是来自于另一个遗失的高等文明呢?这才想起,写月亮的念头一直都在,只是还没有实现。那么,在这个月亮还算明亮的月夜,对于我来说是不是很好的时机呢?</p> <p class="ql-block">咱们先来读一段唐代《酉阳杂殂》中的天咫一篇,关于月亮的文章吧︓</p><p class="ql-block">“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偿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后,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p><p class="ql-block"> 故事讲的是唐朝大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和王秀才漫游中岳嵩山,当时河南境内的嵩山植被茂盛,两个年轻读书人为了追寻美好风景,挑萝越涧,迷失于幽深的谷地。这时候天色将晚,两人很是害怕,正在转悠时,看见有人一身洁白衣衫,于草丛中鼾睡,于是上前问路,反复几次,那人均不予理睬。两人继续呼喊,实在没办法了,那人才起来说:“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吗?上面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到月亮的凸处而显现的。传说有八万二千户修理起伏不平的月亮,我就是其中一户!”说着,那人打开包裹,里面果然有凿子、斧头之类的工具;又有玉屑饭,赠送给那迷路的二人:“你们吃了它,虽然不能保证长生不老,但也可以一生不得疾病哦。”说罢,给二人指了通往官道的道路,随即消失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则看上去似乎荒诞不经的故事,很多人把它当成神话故事来看待,实际上,神秘的白衣人在这里给出了几个很重要的信息,即:</p><p class="ql-block"> 1.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p><p class="ql-block"> 2.月上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到月亮的凸处而显现的.</p><p class="ql-block"> 3.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组成元素)</p><p class="ql-block"> 4.有八万二千户修理起伏不平的月亮.</p><p class="ql-block"> 5.又有玉屑饭,赠送给那迷路的二人:“你们吃了它,虽然不能保证长生不老,但也可以一生不得疾病哦。”</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人类用现代天文仪器观测月球是17世纪初的事。当时,意大利人伽利略制造了人类第一架现代天文望远镜。在观测中,他第一次发现了月球地表的起伏不平,有环形山,有洼地,有平原(即月海),在晚上我们看到月亮,它的暗处是洼地和平原;而明亮处,则是月球表面突出的地方。《酉阳杂俎》一书写于中国唐代9世纪,段成式是怎么科学而准确地知道月球表面的起伏不平的呢?而且,还肯定地指出:月亮的明亮处,是太阳照在其凸显部分的结果。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遇见呀!嵩山幽境的那个白衣人,似乎是穿越时空而落在地球上休息一段时间,然后被两个迷路的唐代读书人打扰了。他告诉他们关于月亮由七宝组成的秘密,还赠予二人玉屑饭。然后又神秘地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说到“玉斧修月”,算得上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传说之一了。在古代民间传说中,有“八万二千户修月”这么一说,后来又有了“修月斧”、“修月户”、“修月手”等称谓。唐代以后似乎都是从《酉阳杂殂》这篇文章而来。北宋王安石有《题扇》诗:“玉斧修成宝月圆,月边仍有女乘鸾。”苏轼则在《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中则这样写道:“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及至南宋词人王沂孙,有《眉妩•新月》:“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千古盈亏休问,叹谩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他通过歌咏新月,以寄托故国山河破碎之悲愤,写于南宋覆亡之后。此处“玉斧修月”指代修复故国。</p> <p class="ql-block">《酉阳杂殂》作者名叫段成式,是一个虽出身于名门望族,却无心于政治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是唐穆宗时期鼎鼎大名的宰相段文昌,虽然家里条件优渥,但段成式并不想当官,因为他唯一的梦想就是像司马迁一样能够游历山河大地,写一本像《史记》一样名垂千古的著作。段文昌很支持他儿子的想法,给了他一大笔钱供他去中原各地甚至域外游历。《酉阳杂俎》就是段成式在游历期间写成的,其中讲述地都是他在各地听到的民间故事,在真实性上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由于他是在酉阳这个地方将所收录到的故事编撰成书,而杂俎放在现在来说大概就是杂谈的意思。《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不少真实的民间历史,但也有一些故事太过于奇幻,有部分类似于穿越神话,或者搜神记一类的故事,在那时不免有人将其当作野史,因此段成式自称其为“杂俎”。</p> <p class="ql-block">关于月球是由七宝组成,现代科学似乎已经证明了是真的。因为美国宇航局阿姆斯特朗登月后,从月球采集了一小部分土壤标本带回了地球,经过对这些月球土壤标本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一个人的结论,就是月球的岩石99%成分是氧、硅、镁、铁、铜、铝、钛,不多不少刚好七种元素(还有一说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亚铁、氧化镁、二氧化钛以及氧化钠)。这又和白衣人所说的月球由七宝组成对上了。这也太巧合了吧?那么,白衣人所说的月球上有82000户人,他们世世代代都在修理和维护月球,这个会不会也是真的呢?</p> <p class="ql-block">随着美国宇航局一系列登月之后,后来在各国登月的竞争中,人们发现关于月球的谜团却越来越多,而《酉阳杂俎》中记载的82000户“修理工”也成了未解之谜,而根据很多秘闻及公布的资料显示,月球上存在巨型飞船以及UFO的残骸,这难道是在印证“修理工”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得而知,希望人类科技能早日解开月球的神秘面纱。届时白衣人所说的故事也许就能够真相大白了。</p><p class="ql-block">而我呢,每当想起月亮的神话故事,就依然沉浸在天咫的故事之中,仿佛自己变成了那两个书生中的一个,才刚遇见修月的仙人,那般神奇,那般新鲜,还可以感叹一回︓人生若只如初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