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陆羽公园游记

刘志斌

<p class="ql-block">摄影:徐毓英 刘志斌</p><p class="ql-block">制片/文字: 刘志斌</p>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5日清晨6:30,我们一行12名老同学及家属,从京山城区准时出发,心怀对即将进行的天门市陆羽故园之旅的期待与兴奋,开始了前往天门市陆羽故园的旅程。上午7:40左右,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陆羽故园的大门亭楼采用唐式建筑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特点包括白墙红柱和铜门绿瓦,这些元素整齐地向东延伸,营造出一种庄重而雅致的氛围。亭楼的飞檐翘角更是增添了气派和古典美,让人仿佛穿越回到盛唐时期。</p> <p class="ql-block">  大门前上方,悬挂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陆羽故园”四字,这块匾额的设计简洁而精致,黑底金字的组合既显得庄重又不失华丽。</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此驻足,纷纷拍照留念,以记录这一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门,我们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园区内景色优美,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绿树成荫的步道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我们沿着步道漫步,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受着陆羽故园的历史和文化气息。</p> 陆羽故园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竟陵城区的西湖之畔,这片充满历史气息的土地不仅是唐代“茶圣”陆羽诞生、成长以及晚年隐居并最终安息的地方,更是他一生对茶文化贡献的见证。 陆羽故园的布局精心构思,包括“一带”——一条沿湖而建的绿化带,以及“三湖”——龙井湖、普洱湖和茉莉湖,还有“三岛”——湖心岛、碧螺岛和观春岛,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图。 <p class="ql-block">  陆羽故园不仅是一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更是被认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以其独特的茶文化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浏览。</p> 首先,我们来到了距离陆羽故园大门北侧大约50米处的古雁桥。这座石拱桥横跨在一片荷池之上,全长15米,宽6米。桥上两侧的12根石柱组成的栏杆已经泛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风雨沧桑。站在古雁桥上,不禁让人想起了关于陆羽的传奇故事。 相传在公元733年的一个深秋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的一座小石桥。突然,他听到了桥下群雁的哀鸣声。走近一看,发现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瑟瑟发抖的男婴。智积禅师心生怜悯,把这个婴儿抱回了寺中收养。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茶圣陆羽。为了纪念这段感人的故事,这座石桥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也被命名为“雁叫街”。如今,这些遗迹依然存在,见证了陆羽传奇的一生。 当我们踏上古老的雁桥,便可见陆羽纪念馆矗立于眼前。这座纪念馆是由天门市政府为纪念茶学的鼻祖陆羽诞辰1260周年而精心建造的。它由三大部分构成:殿前的小山门,庄严的前殿(又称陆公祠),以及巍峨的后殿(即鸿渐楼)。整个建筑群包括古雁桥、山门、前殿、后殿,并辅以回廊和服务设施等。 纪念馆的主体建筑采用了典型的歇山顶式仿唐风格,展现了唐代建筑的庄重与古朴。馆额上“陆羽纪念馆”几个大字,出自著名诗人贺敬之之手,笔力遒劲,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 遗憾的是,今天纪念馆并未对外开放,因此我们一行人只能在其门前驻足,通过摄影来记录这一难得的访问,尽管无法亲历馆内的历史与文化,但门前的留影也成为了我们对这次旅程的美好回忆。 <p class="ql-block">  从陆羽纪念馆往西行走百步,就到了塑像广场,陆羽塑像7.2米,代表陆羽享年72岁,基座2.4米,代表陆羽在故乡竟陵生活24年,台阶阶面0.733米,代表陆羽出生公元733年,台阶总高0.804米,代表陆羽卒于公元804年。雕像十分高大,陆羽目视前方,右手放在身后,左手托一杯茶,衣服在风中飘动。基座正面为草书“陆羽”二字,其塑像雕刻精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p> 在瞻仰陆羽塑像之后,我们又兴致勃勃来到茶经楼广场,近距离目睹“茶经楼”的雄姿。<br> <p class="ql-block">  茶经楼位于陆羽故园内的西湖“观音岛”上,这座塔式建筑采用唐代风格,总高53.85米,分为十层,每层都与《茶经》的一至十章相对应。该楼以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命名,以此纪念陆羽开创茶道并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p> 茶经楼的四角飞檐翘起,整个建筑层层叠榭,顶部是碧瓦朱檐,窗户雕刻精美,墙壁装饰华丽,具有飞檐反宇的特点,这些都突出了唐式楼阁的建筑风格。无论是近距离观赏还是远眺,茶经楼都展现出古朴典雅和气势磅礴的美感。每一砖每一瓦都透露出唐代的韵味和华丽风采,使其成为陆羽故园中的标志性建筑。<br> 拾级而上,楼门紧闭,还未开馆,只能是给我们一行留下深深地遗憾! 随后,我们踏上了沧浪桥,这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其阶梯式的桥面和大理石护栏共同勾勒出一幅苏州河小桥流水的古老风情画面。这座桥是为了纪念陆羽与竟陵太守李济物在沧浪之滨结下的深厚友谊而建,因此得名沧浪桥。<br> 不远处的司马桥,单孔石拱造型,防滑石砖铺面,两侧大理石护栏兼具坚固与美观,展现古石桥风范。<br> 司马桥,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竟陵司马崔国辅与陆羽的忘年之谊,而命名的一座仿古拱桥。它横跨于园区内宁静的水面之上,将历史的印记与自然美景巧妙地连接起来。在这座桥上,让我们感受到古石桥的独特魅力,同时领略到陆羽故园的历史风情和文化底蕴。 我们继续前行,踏上了碧螺岛。岛上树木繁茂,鸟鸣花香,自然之美尽在眼前。奇石遍布,形态各异,为这座小岛增添了一份神秘与雅趣。<br> 伶艺长廊以其鲜亮的红柱和翠绿的琉璃瓦映衬着曲折幽深的小径,引人注目。这典型的江南仿唐式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回盛唐时期。据说陆羽少年时在这里学习戏曲、琴棋书画以及泡茶等多种技艺,这些传说赋予了长廊以厚重的文化内涵。如今,这里成为了市民休闲放松、聊天交友、欢唱和交流学艺的理想之地。 紧接着我们踏访的是立于西湖西北岸的浮香阁。这座建筑独特,既是桥梁又似楼阁,雕梁画栋,洋溢着古典之美。它承载着历史的传说,是历代文人雅士寻访凭吊陆羽的聚集之地。 浮香阁南侧是一座风格仿古的拱桥和气派宏伟的牌坊楼大门,北面则毗邻名为“雁叫关”的护坡,其位置绝佳,浮香阁内设有休憩处,供人小憩。 在这充满诗意的环境中,我们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休憩地点。姐妹们在此唱歌跳舞,欢声笑语中透出无尽的快乐。在浮香阁这个美妙的所在,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之中,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沿着浮香阁的阶梯而下,我们来到了雁叫关旁的双季亭。这座亭子是为了纪念陆羽和李冶——两位同时代的文学巨匠而建。陆羽字季疵,而李冶字季兰,两人间的深厚友谊在这里得到了永久的铭记。 双季亭周围是一片葱郁的竹林,竹子秀丽挺拔,林间风清气爽,洋溢着文雅的气息。我们漫步在这翡翠长廊之中,仿佛穿越了一条由竹子编织成的时光隧道,耳边不时传来鸟语啁啾,给心灵带来宁静与和谐。 <br>  在这片竹林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唐风唐韵的历史底蕴,还似乎能嗅到陆羽茶文化所散发的淡淡醇香。这是一处让人放缓脚步、沉浸于历史文化氛围中的绝佳之地。 走过双季亭,我们便进入了樱花大道,两旁的樱花树若在春季必定美不胜收。 沿着大道东头,我们被庄严肃穆的西塔寺所吸引。这座古老的寺庙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最初名为毛庵,后经过多次更名和演变,包括青云寺和龙盖寺。尽管历经几次废圮,但经过反复修缮,它依然屹立不倒。<br> 陆羽幼年时被龙盖寺的智积禅师收养,在这里他学习了禅理和茶艺。西塔寺不仅是陆羽成长的摇篮,也是他茶文化启蒙之地。在这里,陆羽接受了茶文化的深厚熏陶,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成了他后来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人物。<br> 西塔寺作为陆羽故园的一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茶圣陆羽的成长历程,成为游客了解陆羽及其茶文化的重要景点。<br> 陆羽故园,历史与自然的完美交融,每一处景物都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漫步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卷之中,阅读一本无字的史书。这里,亭台楼阁巧夺天工,九曲回廊婉转曲折,小桥流水人家,古树花草争妍斗艳,无不诉说着历史的久远和岁月的痕迹。 这些美景不仅令人沉醉,更激起人们对于过往岁月的无尽遐想。陆羽故园不仅是一处观光胜地,更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每一步都能感受到陆羽当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文化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