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川沙这所千年古镇,拥有着460多年的筑城史和200多年的建县史。曾经作为浦东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川沙孕育了许多对中国有深远影响的名人,如宋庆龄、黄炎培等。川沙以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历史积淀,被称为“浦东历史文化之根”。<br></b><b>如今,川沙古镇被列为上海九个主城区副中心之一,作为浦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川沙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人气低迷,但古镇看点十足,包括中市街、天主堂、内史第、营造馆和上川铁路川沙站遗址等。由于我仅用不到半天时间,重点参观内史弟和川沙公园、古城墙公园,古镇仅匆匆走过。</b></h1> <h1><b><font color="#ed2308">川沙古镇</font><br></b><b>川沙古镇的中心位于南市街、中市街、乔家弄三条马路交汇的地带。其中中市街是早期川沙的商业中心,曾经店铺云集。目前中市街保存较为完好,延续着清末民初江南传统街市的风貌。</b></h1> <h1><b>古镇中心的标志便是中市街南市街交汇路口的“钦奖武功坊”,是明万历末年,朝廷为御倭筑城有功的乔镗而建。过去川沙城厢有句俗话“不到牌楼桥,不算到川沙。”指的就是牌坊所在位置。牌坊西面书有“彪炳千秋”四字,而朝东的一面则是“禦倭功赐”四字。</b></h1> <h1><b>南市街更像“商业街”,各色商铺鳞次栉比,川沙最老的店铺——国营工农饭店就在这条街上。只是工作日的古镇实在冷清,所有的商铺均是门庭冷落,拍不到热闹的场景。</b></h1> <h1><b>古镇中的小道曲折纵横,尤以南市街、中市街最为热闹。这两条街道相互交织,构成了古镇商业活动的主场所。</b></h1> <h1><b>穿过场署街那座西式的牌楼,便是建于1872年的哥特式建筑川沙天主堂,我未去,发一张网络图片。</b></h1> <h1><b>古镇北市街是川沙古镇的观光重点,三大对外开放的场馆以及一处遗址都集中在这条街上,分别是川沙戏曲艺术展示中心、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心和川沙营造馆。<br></b><b>川沙是沪剧东乡调发源地,内史第是宋庆龄的出生地,川沙营造馆讲述的是以“一把泥刀走天下”著名的川沙营造业起源,以及“浦东鲁班”一代宗师、上海营造业领袖杨斯盛的故事。外滩万国建筑群里有许多大楼,都出自杨斯盛为代表的“浦东川沙帮”之手。限于时间,我都未去,发两张网络图片。</b></h1> <h1></h1><h1><b><font color="#ed2308">内史第</font></b></h1><h1><b>内史第是一座建于1859年的的江南官宦宅第,也是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内史第又称黄炎培故居,黄家四代都住在此大院。宋庆龄的父母在川沙一带传教时,便借住在内史第。除了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都是在内史第出生的。胡适年幼时也和母亲在内史第借住过一年零几天。因留下过许多名人足迹,而被称为“江南第一名宅”。 真是“一座江南“内史第”,半部近代百年史”</b>。</h1> <h1><b>内史第目前三进院落,有大小房屋时数十间。外观青瓦白砖,造型古朴精致却不见铺张奢靡,书卷气满满。经过古建筑专家对修复,建筑风格颇具清代晚期建筑特色。</b></h1> <h1><b>内史第正厅为“立本堂”,取“做人要有根本”之意。立本堂两侧对联分别是:“立本立言叱诧风云斗士、求真求是方圆规范人生”。 “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为黄炎培亲笔。另有徐悲鸿的松马图、吴昌硕的牡丹图、傅抱石的仕女图等名家画作。</b></h1> <h1><b>“内史第”南厢房为宋庆龄以及宋美龄、宋子文等宋氏家族成员的诞生地,东厢房为黄炎培次子、民主战士黄竞武烈士,堂侄、著名音乐家黄自及其弟会计学家黄祖方的诞生地。内宅楼东首则是现在的黄炎培故居。</b></h1> <h1><b>黄炎培早年失去双亲,他是在姥爷家“内史第”生活成长的。内史第藏有大量古代典籍,为他读书求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黄炎培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当过售货员、私塾先生、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求学、改办川沙小学堂、加入同盟会,这些经历都发生在川沙的内史第。<br></b><b>黄炎培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1905年参加同盟会。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等职。1952年兼任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1954年9月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2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和1965年1月,分别连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br></b><b>1941年,黄炎培创建民盟,并任第一任主席。下图为1944年创办中国民主同盟时领导机构名单。看看他的同道,一众名人。</b></h1> <h1><b>黄炎培子女众多,其次子黄竟武在上海解放前夕被保密局特务五花大绑活埋在监狱地下。<br></b><b>黄万里为其第三子,是中国水利专家,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铁路桥梁工程专业, 先后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和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1953年,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1957年6月19日,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刊上发表散文《花丛小语》,被毛泽东批示“这是什么话?”,曾划为右派。1961年在北京密云参加劳动改造;1966年在河南三门峡参加劳动改造 ;2001年8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br></b><b>他一生坚持反对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及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他的治黄策略及对于三峡工程的意见均未被决策者采纳。在被“平反”以后,他多次向中共中央总书记去信,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没有得到国务院任何答复;他又向中纪委举报国务院对他的申诉置之不理的行为违宪,但也没有得到任何答复。<br></b><b>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规划建设时,提出在黄河泥沙问题没有解决条件下,建设三门峡水库会造成泥沙严重淤积和渭河洪涝,是规划的失误,现已证实其观点是正确的。</b></h1> <h1><b>除了主人,内史第历代的租客也“星光熠熠”。宋庆龄的父母在川沙一带传教时,便借住在内史第。除了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都是在内史第出生的。宋庆龄在此生活居住了十一年,宋美龄七年,宋子文十多年。宋家三姐弟的少儿时代都是在川沙内史第度过的。</b></h1> <h1><b>内史第正厅旁的西厢房为福音室,是当年宋庆龄的父母宋嘉树倪桂珍夫妇入住内史第后,将此地改为福音堂,并开始张罗在川沙地区传教。这里是川沙古镇第一个基督教传教场所。堂内摆有4条长椅供祈祷之用。直到1904年,他们才迁到上海市虹口区定居。</b></h1> <h1><b>川沙胡万和茶叶庄未满百日的少东家,和母亲也在内史第借住过一年零几天,他就是胡适。当时他们的房间就在宋家对面东侧厢房内。不过当时胡适太小,对这段借住时光印象不深。他曾说,母亲告诉他,川沙是个鱼米之乡的好地方。</b></h1> <br> <h1><b><font color="#ed2308">川沙公园</font></b></h1> <h1><b>川沙公园自1983年11月3日动工兴建以来,已成为浦东新区的一片绿色宝地。公园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广阔的绿地面积和多样的植物景观。乔木与灌木、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都经过科学规划,使得公园四季皆宜游览。<br></b><b>公园里有亭台楼阁并不稀奇,但是川沙公园内的鹤鸣楼却让很多到访的游客啧啧称奇。这座被称为魔都版“黄鹤楼”的建筑,名称取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造型与武汉黄鹤楼有几分相似。楼有五塔七层,高54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b></h1> <h1><b><font color="#ed2308">川沙古城墙公园</font><br></b><b>在川沙古镇新川路上,有座古朴典雅的川沙古城墙公园,公园临护城河畔巍然屹立一段60米左右长的明代古城墙,是当时为抵御倭寇入侵而建,为上海地区保存最好的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b></h1> <h1><b>沿着古城墙东面的小路往南走,便能概览古城墙的全貌,东南段城墙可称川沙城古迹荟萃之处,上有魁星阁、岳碑亭。</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