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三步骤”就是每个人的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具体包括生活、行为事业、归宿三个层次。</p><p class="ql-block">一、生活层次。</p><p class="ql-block"> 就是指人的衣食住行。它是用来维持和保养我们的生命存在的必要手段和条件,是生命的自然需求和基本保障,属于物质层面的。</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意义上,食前方丈和箪食瓢饮、锦衣狐裘和葛麻树皮、琼楼玉宇和茅棚草屋、高车驷马和狗拉篱笆也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如同阳光雨露之于植物,青草藤蔓之于动物,属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也基本符合马斯洛的最低需求层次。</p><p class="ql-block"> “生活为生命”,而不是“生命为生活”,也就是说我们不应把全部的生命都用在衣食住行的奋斗上。</p><p class="ql-block"> 可是,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的大部分的精力是否仅仅应付生活都很疲惫了呢?这个本来只需要最低限度的满足,为什么人类却把它变成了无限发展之期望?人们为什么要追求豪车豪宅、锦衣玉食,这种追求是否已经超过了生活层次,而更多的包含了我们的精神追求或者审美追求了呢?</p><p class="ql-block">二、行为事业层次</p><p class="ql-block"> 行为事业,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p class="ql-block"> 1、修身</p><p class="ql-block"> 修身是第一步的行为,说简单点就是明白什么“有所为”,什么“有所不为”,并形成生命存在的原则,然后在生命存在过程中恪守不渝,生死以之,如:“仁”和“义”是君子认为应该恪守的,“违仁背义”的事儿就不能做,所以有人宁愿杀身成仁、舍生取义。</p><p class="ql-block"> 这样看来, 人类似于应该用类似于杀身成仁、舍生无义般坚定态度来坚守我们的修养,而现实社会中却是杀他人身、舍他人生而谋自我蝇头小利。精致的利己主义、或者博弈论、诡计论、厚黑学的流行,都被人们冠以“修身”之名。</p><p class="ql-block">2、齐家</p><p class="ql-block"> 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家庭成员端正修养,齐心协力,和睦相处。</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修身是个体生命的事,那么齐家,则是以个体修身为基础的群体行为。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齐家之法,例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妻贤夫让等,再如亲亲相隐,当然还有晨省昏定等等。</p><p class="ql-block"> 修身和齐家,都是一个人消极的自由,是人人可得可为的。</p><p class="ql-block">3、治国平天下</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修身齐家是我们的行为,那么治国平天下则是我们的事业。它是人类努力向往但却不一定能获得的的自由,属于积极性的自由。也就是说我们中大多数人实际上是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机会的。</p><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钱穆先生说,我们应该“守己以待时,安身以待命”,古人也曾告诉我们“达则兼济天天,穷则独善其身”.或者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修身齐家也就算为“治国平天下”做贡献吧!</p><p class="ql-block">三、归宿层次</p><p class="ql-block"> 钱穆先生讲的归宿,不是人人生命结束后所谓的归宿,而是“圆满人的天性,完成人的天性”,得到精神上的“安乐”。</p><p class="ql-block"> 天性,也就是“天德”,这是由天所赋,尽人相同的,蕴含于身体生命之内的德性。“完成天德”的人,能够表现一种十分恰当的圆满的喜怒哀乐,可做他人的榜样和标准的,中国人称他位“圣人”。这一点,钱穆先生在前面《如何完成一个我》中已经谈到。</p><p class="ql-block"> 钱穆先生主张儒家学说,我想他这里的“完成天德”“圆满天德”,应该就是做儒家主张的“圣人”,或者说是孔孟主张的“圣人”吧!</p><p class="ql-block"> 其实各家各派都讲“尽天性”“致天理”“尽天德”,只是各家各派“尽天性”“致天理”“尽天德”的内涵不一样,道家的“尽天性”是顺应自然,也就是庄子提出的“逍遥游”,即“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或者更具体的说就是“无己、无功、无名”;孔子认为的“尽天性”就是归于“仁”,而“仁”又有很多具体的指向。孟子对孔子的观点有发挥,提出了“尽心知性”说,孟子所谓的“心”,指良善之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之四端,人要“存心养性”,就是要守此四端,就是要“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北宋张载提出了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程朱提出了的“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归为维护封建礼教的一套伦理纲常。王阳明也提出了“穷天理”之说,他也说“穷天理即明明德”“致良知”,只是他认为,是“良知不假外求”,要向我们的“心”去求,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p><p class="ql-block"> 如此等等,不能尽言。</p><p class="ql-block"> 总之钱穆先生提出的人生三步骤,我们可以概括为物质生活,精神文明,灵魂道德。</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我的理解,和大家共勉,敬请斧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