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新西兰(二)

leojs

<h1>  ——北岛掠影</h1> <h1>  新西兰远离战火袭扰,偏安一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不曾遭到破坏。有人发问,一隅弹丸之地,人烟稀少,何其之有,竟引得天下旅友趋之若鹜?岂知它地负海涵,景色奇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厚,“世界后花园”的雅号可不是浪得虚名。若不是2019年基督城清真寺枪击事件致使重大伤亡,它在全球旅游安全指数上一直名列前茅。好在新政府痛定思痛,这几年加强枪支管制,改善治安环境,使旅游安全指数重回第一方阵。</h1> <h1>  航班在深夜从浦东起飞,一路舷窗紧闭,乘客一半以上都是国内来的旅游团体和自由行者。十一个小时的飞行着实使人疲惫不堪,大家睡得昏天黑地,不问他事。</h1> <h1>待航班平安落地奥克兰,天色已昏朦。一场大雨也将随着远处的乌云悻悻而来。</h1> <h1>廊桥出口的装饰文化感十足,令人眼前一亮,毛依和他的兄弟们正扒着门框笑迎远方来客。</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机场公路的设计也凸显了毛利文化,从高空俯瞰,就像一缕银蕨树叶。也有人说它还如同胡卡跌水,是条平躺着的瀑布。车水马龙,川流不息。</span></h1> <h1>大雨如期而至,打在车窗玻璃上,将外面的景色化作道道霓虹,变幻莫测。原计划天黑前拍摄伊甸山落日,顺带奥克兰夜景的,因大雨滂沱,只能作罢。</h1> <h1>下榻宾馆,一夜无语。</h1> <h1>第二天一早,雨过天明,空气清新,已有市民乘着秋意怡人,外出晨练。</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话不多说,直奔伊甸山。两道彩虹垂下天际,妆点着城市晨光,鲜新炫目。导游告知一行人,新西兰是海洋性气候,下雨乃常态,彩虹司空见惯。</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行人直奔山顶,沿途和晨练的当地各色人等照面,用刚学会的土语打着招呼——剋欧拉!</span></h1> <h1>  伊甸山是座死火山,高196米,是奥克兰的制高点,也是该市最重要的地标之一。火山大约3万年以前爆发,喷出的岩浆足足覆盖了周围6平方公里。现在这里已被开辟为火山遗迹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h1> <h1>  火山口冷却后塌陷形成倒锥状,静静地躺在那里。年复一年,世纪复世纪,植被生长掩盖了它的狰狞,将之装扮成巨碗的模样,偶有牛羊前来“碗”底啃食,倒也有一番田园情趣。</h1> <h1>其实,伊甸山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它周围还有许多同类陪伴。可以想象,远古洪荒时期,这片土地上的地质活动是多么的激烈,壮观!</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上山顶平台,奥克兰市区全景及两大港湾尽收眼底,中心CBD拔地而起,天空之塔鹤立鸡群。</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40年建城时这里只有几千人口,被霍布森选作新殖民地的首府,并以英属印度总督的名字奥克兰命名。由于距南岛路途过于遥远,倍受南岛领主和贵族们的诟病,十几年后迁都北岛南端的惠灵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如今,奥克兰已发展成为一座拥有近150万人口的中大型城市,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因本次采风是风光之旅,一行人在奥城未作逗留,下了伊甸山便匆匆奔向山明水秀的诗和远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文说过,新西兰群岛是两大板块撞击的产物,地质活动比较频繁,对此笔者亦有感受。特别是在驱车陶波湖的途中,地下热源频频冒头,如沉睡的巨魔喘着粗气,喷云吐雾。</span></h1> <h1>彩云低徊,山影空蒙,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陶波湖更是神秘莫测。新西兰排行第一的这个深蓝色湖泊位于北岛的火山高原中央,总面积616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86米。湖水覆盖了几座休眠火山,其中包括陶波超级火山。陶波火山的活动周期约2000年,上次大规模喷发在公元230年。据说当时喷射的火柱高达51公里,巨量的火山灰甚至遮住了罗马和中国的天空。</span></h1> <h1>  陶波火山的喷发导致周边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塌陷,进而形成超级火山口。后来高原南边的通加里罗河及其他溪流将火山口注满了水,最终以冲蚀水流的形式溢出,成为怀卡托河的源头。</h1> <h1>陶波湖烟波浩淼,湖边的浮石沙滩似乎有种海岸的感觉。</h1> <h1>岸边高大的柳桉树下,人们惬意地享受午后阳光。</h1> 水鸟竞飞。 <h1>游人与海鸥和野鸭嬉戏。</h1> <h1>偶有船只进出湖北岸的游艇俱乐部。</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怀卡托河上游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不能通航,许多私家游艇就停泊在河口。</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陶波镇在湖的北岸。是周边牧区、奶业和牛羊肉加工的中心。由于地热资源丰富,建有多家温泉疗养地,以及水利和地热电站。</span></h1> <h1>  怀卡托河水受火山岩地质结构的限制,顺着狭长的通道,在胡卡处形成跌水。这段跌水就是被人们戏称的“躺着的瀑布”。</h1> <h1>  这里是新西兰最受欢迎的自然景观。河水以每秒22万公升的流量从台地一泻而下,水声轰鸣,气势磅礴! 沿着这条躺着的瀑布有多个拍摄点,由于公园傍晚即将关闭,大家未能尽兴。</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北岛西南端,还有座休眠火山——塔拉纳基,因行程紧而未能光顾。</span></h1> <h1>说到地热,不能不提及在毛利语意为“二号湖”的罗托鲁瓦。这是陶波湖北面名副其实的一片热土。</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整个湖区周围就像支起了无数口蒸锅,不分昼夜,不分四季,火力全开,向外释放着热气。</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热气升腾,在湖面结成云雾,缓缓移动,如同仙境一般。</span></h1> <h1>海鸥在水边翩翩起舞。</h1> <h1>一行人争相来到湖边,用相机记录这难得的美景。</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人不禁想起了波利尼西亚人的古老传说。当人们尚未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前,只能凭空想象出一个神人将北岛从深海中捞将出来。而笔者以为这个“毛依”就是自然造化!</span></h1> <h1>  最后用一段视频结束本篇话题,相信您会与我同感。😉</h1> <h1>毛依胯下的北岛。😜</h1> <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