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龙凤罗氏源流略考(四)

珞门文化(罗洪忠)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龙凤罗氏源流略考(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入川始祖天成公生二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充和营山罗氏1905年合修《罗氏族谱》称,明洪武元年,同兄郭照,与弟天成、天祥、绍贵、天焕入川。</p><p class="ql-block">一世:祖天运,不哈次子,妣王氏,男:锐公,湖广麻城人。明洪武元年(1368年),(天运)同兄郭照,与弟天成、天祥、绍贵、天焕入川,公居南充都尉坝凤垭山[ 凤垭山风景区地处南充市嘉陵区城南,镶嵌在嘉陵江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称为“千里嘉陵第一山”。凤垭山旅游区为“一库五路一梯四节点”,“一库”即龙王潭水库,“五路”即凤凰路、马鞍山路、孝心路、龙王路、龙王潭环湖路,“一梯”即孝心天梯,“四节点”即于陛广场、凤凰台、孝心广场、积善苑。],殁葬于斯。厥后金凤山仁福沟走马场马尊桥罗家坝,皆具其裔也。祖天成,不哈三子,妣X氏,男:庄、正。</p><p class="ql-block">二世:祖锐,天运子,妣李氏,男:映成。祖庄,天成长子,妣杜氏,男:金、儒、殿。祖正,天成次子,妣李氏,男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谱书来看,本支系一世祖天成公,与兄郭照公、天运公1368年入川,郭照公迁往何地不详,天运(入川一世),不哈次子,妣王氏,天运公是湖广麻城人,元末同兄郭照、与弟天成入川,天运公居南充都尉坝凤垭山,殁葬于斯,厥后金凤山,仁福沟、走马场、马尊桥、罗家坝,皆其苗裔也。有一子锐公。天成公(入川一世)生两子:庄公、正公。庄公(入川二世)生三子:金公、儒公、殿公。正公(入川二世)生一子典公。</p><p class="ql-block">在南充市营山县罗天祥公第二十一代孙罗强处找到一本晚清时期“五祖(罗绍贵、罗天祥、罗天焕、罗天运、罗天成)入川”联谱,里面记载了罗天成公入川的情况,从罗天成公次子罗正后裔中看出一些问题。现录如下:一世罗天成(第三子)——二世罗正(次子)——三世罗典——四世罗妙伦、罗妙林。四世罗妙伦——五世罗坤端——六世罗熬、罗登、罗禄;四世罗妙林——五世罗奇龙、罗奇凤、罗奇虎(移居巴州方山坪,罗妙林后裔提供以前老谱为罗坤荣、罗坤祥、罗坤瑞)。罗妙林所生三子为“奇”字辈,而罗妙伦之子为“坤”字辈,问题出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查阅四世罗妙林公时,早在2008年11月2日,从达州市达川区堡子镇中心卫生院退休的罗升儒(如字辈,1949年生)发文《川东北妙林公支系概况》,罗妙林公生三子:罗坤荣、罗坤祥、罗坤瑞,全为“坤”字辈,与罗妙伦公之子罗坤端的辈分对应上。本是“罗坤荣、罗坤祥、罗坤瑞”三兄弟,何以变成“罗奇龙、罗奇凤、罗奇虎”?我再查八世罗辉斗公生三子:罗启龙(迁营山县)、罗启凤(迁宣汉县)、罗启虎(居平昌县)。罗天成为一世,则罗启龙为九世,迁营山县时尚在明代晚期,罗启龙的后裔与世居营山县罗天祥的后裔合谱则在清代晚期,相差260年左右,故只记得迁营山县始祖名字,而忘记如何写,便将“罗启龙、罗启凤、罗启虎”写成“罗奇龙、罗奇凤、罗奇虎”,更令人遗憾的是,“奇”字辈是“坤”字的第四代。若按营山县罗天祥后裔所珍藏谱书看,则罗妙林这支后人就会少4代人,即五世罗坤祥、六世罗自昌、七世罗崇太、八世罗辉斗没能呈现,修谱时还得补上去才对。</p><p class="ql-block">我研究罗升儒提供的《川东北妙林公支系概况》,从罗妙林公起,每代记录清楚。后来又与找到罗升儒电话,相互加微信。通过多次交流,便知他的父亲以前是中华民国时达县堡子乡的乡长,家里藏有清乾隆时罗仲儒公补修的家谱。罗升儒生于1949年,今年75岁,小时见过此旧谱,“文革”时被毁,现只有用毛笔抄写的毛边纸手抄本,概略尚存。从罗升儒的介绍中得知,二十五世“星”字辈都有孙子辈,则该支最多已有二十七世。</p><p class="ql-block">从罗升儒的介绍中得知,以前巴中市平昌县有两位60多岁的退休老师得知他家有老族谱后,专程来到他家,他们对字辈完全合得起。这两位老师称,平昌县岩口镇方山村有罗妙林的墓。罗妙林是罗天成的曾孙,我大胆推断,罗天成入川后,始迁地在巴州(今巴中市)的可能性很大。从营山县的谱书来看,九世罗启虎移居巴州方山坪,就是今天的平昌县岩口镇方山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龙凤罗氏共祖罗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天成公生罗庄公,罗庄公为龙凤宝珠村罗家沟罗氏祖宗,后人并非一无所知。我从罗庄公后裔罗广读处了解到2000年时《罗氏古老排行》的来历,系他堂哥罗广裕(裕在渠县土话中读ru,与儒音同)靠回忆罗恒益家的老谱书所写,与十七年后埋在泥地里的罗儒墓碑对应得上。罗广裕是罗恒益的干儿子,曾见过罗恒益家中保留的老谱书,95岁依旧能回忆起他们这支迁川始祖是罗庄。达州姓氏专家傅昌志上世纪九十年代(距今30来年)到渠县新市乡飞燕村搜集到罗氏始迁祖为罗庄,字辈排行“先有春世存广昌”,他后来撰写姓氏论文《渠县明清时期迁入姓氏探源》,收录到十多年前出版的《四川“移民与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一书,也发在国内多家网站。</p><p class="ql-block">我曾提起罗庄,罗清连回忆说,他小时候(解放前)敲(挖)麻玉儿,敲到宝珠寺躲雨,有个老和尚姓罗,比照字高一辈,与“洪”字同辈,称三熙和尚。罗照述是“照”字辈,其父是“洪”字辈。老和尚老家靠近宝珠寺梅子垭罗家沟,有个侄儿叫罗照玉,是罗照玉的三叔,挨到亮垭子,过来便是梅子垭,亮垭子过去又是西门。梅子垭只有这户,其他家都在沟脚下住。(我插话,我的老家也叫梅子垭,弄不好我的老祖宗先从龙凤罗家沟梅子垭搬到烂田沟,再从烂田沟迁到望江乡梅乐村,将原来的地名梅子垭又带过去,以前古人经常这样做,以表达思乡之情。)罗清连问牌坊是哪个修的,他说罗庄修的。罗庄是罗家沟的人,但老和尚也弄不清罗庄的来历。修的牌坊好大哟,山门进去有座桥,进去才是平原,山门再进去倒拐才是两个牌坊,再往里面走才进庙子里。</p><p class="ql-block">罗一夫是渠县龙凤《罗氏家谱(一)》的主编,为修龙凤罗氏族谱出力非常多,与罗永全、罗洪修一起做出了开拓性贡献。2016年5月,罗一夫第一次到龙凤踏水桥时拜见到的人便是罗树杰,因他在龙凤尤其在踏水一带很有名望。罗树杰是罗先登的后人,当时听堂哥讲,罗庄公是状元。罗庄公若是明朝状元,《渠县志》就会有记载,可查阅此书,无相关记载。</p><p class="ql-block">我通过罗树杰了解到,罗庄之墓就在现菜湾林坝,哪里有个老祖坟(指罗儒墓),就在外面那个坪坪头,坟里用生铁凝的,碑用生铁铸造,他的坟就在宝珠寺下面。当罗树杰看到罗庄生罗金、罗儒、罗殿三子,便认为他从堂哥处听来的罗庄是罗先登父亲的传说明显不对头。</p><p class="ql-block">罗树杰回忆说,1958年全乡大炼钢铁拆的罗庄坟墓,他大爹的两个儿子参与拆坟,说罗庄是状元,用生铁铸造的墓,有7尺多高,上面写了罗庄的名字。宝珠寺三熙和尚还是罗树杰的干爹,是他的叔爷,洪字辈。他听两个哥哥讲,那个坟面上全部没长草,用生铁凝到的,那个碑打了800多斤生铁,用生铁铸造的字,做出来鼓起的,就没有那个滋(指破坏)得动噻,上面写了“罗庄”,具体啥子(什么)职务,他们就没说了。那个碑就在老祖坟罗儒中间那块坪坪里,那个碑的朝向也跟他说过,四方碑上面加盖了一个象亭子样的盖子。人去世后能够以铁水灌墓,绝非一般的凡人。罗庄在朝廷和地方做过较大的官,才有可能享受铁水灌墓的待遇。他事后回忆,罗庄坟前还有两个用生铁做的桅杆,我请教有关研究人员,他们称罗庄至少是四品以上官员。</p><p class="ql-block">1958年时,罗树杰读小学,出现记忆上的错误。他听两个哥哥(地主)讲,罗庄是最早的祖宗。他小时候听长辈们说,先登公的老汉(罗双用)是个大官,先登公是个小官,误听为罗庄是罗先登的老汉。《渠县志》对罗庄之子罗先登有记载,称他是岁贡,清朝康熙年间渠县地方职位不高的官员。在修谱时,大家觉得不可信,没能采纳。</p><p class="ql-block">我后来找到了老谱书,与罗树杰交谈,罗庄公是罗双用公的祖祖,双用公明显不敢将祖祖的错别字写成自己的名字。我提起龙台村罗长林公、梅乐村罗代燕公的碑文,既写他本人的生平,也向上追溯了几代人,清朝立碑时,不敢称罗庄是罗先登公的父亲,他突然意识到,当时年龄小记忆出现问题,肯定不对头,罗庄公是罗先登公父亲是当时理解错误。他如今年过八旬,感到弄错就主动更正的精神,值得龙凤罗氏族人敬重。当谈起罗庄墓与罗儒墓那个位置高时,罗树杰称,看现在地形差不多一样高,罗儒的坟还在后面一点。</p><p class="ql-block">我清理出罗妙林现在大房中的大房已有27代人,罗春联在罗妙林后面直接挂罗启龙,中间漏掉了罗坤祥、罗自忠、罗崇太、罗辉斗四代人。而罗春联抄谱时,将罗天成生罗庄,大房中的大房最多才有20代人。罗庄这支是大房,罗正是二房,其代数应不少于27代人,从罗天成到罗庄之间,至少漏掉了7代人,还需寻找老谱书,找到漏掉的几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