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o”到“A”引发的思考

快乐夕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o”到“A”引发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天早晨,阳光洒金,我们十几人分俩排站立,跟着师傅练八段锦,第一节“俩手托天理三焦”,我低头瞬间注意到地上的影子,师傅俩手十指相插,反掌向上,双臂伸直,全身挺拔,地面影子头上方清晰呈现出大写“A”的形象,影像很美,使我羡慕之情顿生。看看后排学员们的影子,整体观感就是大写的“o”,继续看,六次动作,有不同形态的“o”,立着的鸡蛋算是比较规范的,有的似顽童放飞的有些泄漏的气球,还有的是心理学工作者用来解压的塑胶不倒翁,认真端详,真是形态各异,令我忍俊不禁,啼笑皆非。由此,我思考从“o”到“A”的距离有多远,这恐怕很难用数学距离来度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参加气功队几年了,由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略知一二,似乎也付出了一些努力,而且还在继续学习。但越学越感觉雄关漫道,还需从头迈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o”到“A”首先是生理距离,队员由四十多岁到七十多岁不等,骨骼的生理曲度,肌腱的天然弹性各有区别,何况即便是同年龄段,骨骼韧性也有其个体差异;其次是心里距离,参加锻炼的人,各自心里状况不同,认知态度有异,学习能力不同;再则是时间距离,付出时间有限,效果自然不同;还有空间距离,站位不同,呈现的影子也不一样,等等,等等,它或许就是哲学问题,有诸多复杂原因,只凭我极其有限的认知很难分析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人生若想有所成,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三种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众所周知,这是宋时辛弃疾的词——《青玉案》,本来是讲爱情的。我感觉用它也能概括老年人锻炼的三个阶段。初入锻炼行列,看看师傅们十八班武义,样样在行,很是羡慕,自己却西风凋碧树,孤独望天涯。练了几年,略知一二,每天早起,做几套气功操,又累又饿,在所不辞,亲身体会到锻炼的好处,再苦也甜。这大概是第二阶段!然而由于先天条件,努力的程度,学习的效果,时间越长,越觉得茫然无措,斟酌细究,存在问题更多,更需要补偏救弊,端本正源,这也许是众里寻他,蓦然回首,不只努力才是硬道理。人生有尽,锻炼有度,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师傅正确的指导下,努力做到规范动作,认真学习,争取通过适度的锻炼让有限的生命熠熠生辉,生命有尽乐却无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信:健康的体魄来自锻炼,快乐的心态源于运动。晨练便是最具象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坚持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5.17.完成</b></p>